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3等腰三角形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课题13.3.1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授课人素养目标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3.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过程,体会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几何证明的逻辑严密性与科学性,提升推理能力.教学重点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设计意图回顾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相关知识,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铺垫.【回顾导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建议】 (1)让学生说说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量;(2)让学生直观判断各种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活动二:动手操作,发现规律设计意图通过亲手操作得出等腰三角形,为后面的探究做准备.探究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问题1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上述过程中,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即ABC中ABAC,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问题2观察、实验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 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重合的线段有:AB与AC,BD与CD.重合的角有:B与C,BAD与CAD,ADB与ADC.【教学建议】由折叠、剪纸的过程,很容易得出ABC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教学中可适时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点.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引导学生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究方法,感知数学理论的严谨性.问题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D是什么特殊的线段?既是顶角的平分线,又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问题4猜想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说说你的猜想(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问题5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请你试着折一折你的猜想仍然成立吗?成立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问题6论证如图,ABC中,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求证:BC,AD平分顶角BAC,AD垂直于底边BC. 证明:在BAD和CAD中, BADCAD(SSS) BC.(这样,我们就证明了性质1)由BADCAD,还可以得出BADCAD,BDACDA,从而ADBC.这也就证明了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上的中线AD平分顶角BAC并垂直于底边BC.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证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并且平分底边这也就证明了性质2.从以上证明也可以得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的左右两部分经翻折可以重合,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对应训练】 教材P77练习第13题【教学建议】(1)性质1很容易得出,对于性质2,要引导学生注意对称轴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多重含义(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从而归纳出“三线合一”【教学建议】性质2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命题的证明,让学生完成另外两种情况的证明:(1)把辅助线AD改为底边BC上的高,证明它是顶角的平分线和底边BC上的中线;(2)把辅助线AD改为顶角BAC的平分线,证明它是底边BC上的中线和底边BC上的高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三:知识综合,巩固提升设计意图通过例1和对应训练1强化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1的掌握.通过例2和对应训练2使学生掌握对等腰三角形性质1和性质2的综合运用.例1(教材P76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解: ABAC,BDBCAD, ABCCBDC,AABD(等边对等角).设Ax,则BDCAABD2x,从而ABCCBDC2x.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所以,在ABC中,A36,ABCC72.例2如图,在ABC中,ABAC,AE是BC边上的中线,BF是角平分线,C70.求BAE和1的度数. 解:ABAC,C70,ABCC70.ABAC,AE是BC边上的中线,AEBC,即AEB90.BAE90ABE20.ABC70,BF是ABC的平分线,CBFABC35.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1AEBCBF9035125.【对应训练】1.如图,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且ABACCD,ADBD,求BAC的度数.解:ABAC,BC.BDAD,BDAB.ACCD,DACADCBBAD2B. BACBADDACB2B3B.又BCBAC180,5B180.B36.BAC3B108.2.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B上一点且BDBE,求ADE的度数.解:ABAC,BAC120,BC(180BAC)30BDBE BDEBED(180B)75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90.ADEADBBDE907515.【教学建议】通过例1和对应训练1给学生说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常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考查,必要时需用到方程思想.【教学建议】通过例2和对应训练2给学生说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要熟练掌握,关于“三线合一”,见到其中一种表述,要迅速将它转化为另外两条线.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随堂训练】见创优作业“随堂小练”册子相应课时随堂训练.【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是什么?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是什么? 【知识结构】【作业布置】1.教材P81习题13.3第1,3,4,6,7,9,13题.2.创优作业主体本部分相应课时训练板书设计13.3等腰三角形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折叠、裁剪引入等腰三角形,再根据轴对称的特点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对这些性质进行了证明,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在如何用几何语言表述要证明的命题时,学生缺乏自主意识,今后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多进行这方面的考查.解题大招一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类型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顶角不明时,需分情况进行讨论,此时注意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结合例1(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130,求B的度数;(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40,求B的度数分析:(1)因为A13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为顶角;(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因为A4010,能构成三角形当底边长为8时,三边长为9,9,8.899,能构成三角形故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8或9.(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它的周长是多少?解:分两种情况:当3为底边长时,其他两边长都为7.三边长3,7,7可以构成三角形,所以周长为17.当3为腰长时,其他两边长为3和7.因为3367,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解题大招二“三线合一”的运用等腰三角形中的条件转化:例3如图,在ABC中,ABAC,ADBD,DEAB于点E.若BC4,BDC的周长为10,则AE的长为( B )A2.5B3C3.5D4解析:BC4,且BDC的周长为10,BDCD1046.ADBD,ADCD6.AC6.ABAC,AB6.ADBD,DEAB,AEAB3.故选B.例4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B上一点,且DEAE.(1)求证:DEAC;(2)若ADE24,求C的度数分析(1)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CADBAD.DEAE,BADADE.CADADE.DEAC.(2)解:ADE24,CADADE24.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C.ADC90.C90CAD66.例5下面是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三线合一”时的三个命题,请完成这三个命题的证明.分析:命题一:由“SAS”证明ABDACD;命题二:由“SSS”证明ABDACD;命题三:由“HL”证明RtABDRtACD.命题一:证明:AD平分BAC,BADCAD.在ABD和ACD中,ABDACD(SAS)BDCD,ADBADC18090.ADBC.命题二:证明:D为BC的中点,BDCD.在ABD和ACD中,ABDACD(SSS)BADCAD,ADBADC18090.ADBC.命题三:证明:ADBC,ADBADC90.在RtABD和RtACD中,RtABDRtACD(HL)BDCD,BADCAD.培优点构造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例【问题呈现】小强在一次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如图,在ABC与DEF中,ABDE,17,ACBCDF.求证:329.【方法探究】以下是小强的方法:证明:如图,延长AC至点G,使CGBC,连接BG.CGBC,45.()34525.接下来只需证明59,小强就能解决该问题了(1)中应填写的理论依据为等边对等角(2)请补全证明过程【方法总结】 从上面的方法可以看出,通过“化折为直”,不仅可以构造等腰三角形,还可以得到角的倍分关系,可谓一举两得【方法应用】 (3)如图,在ABC与ADC中,若BACDAC30,ACB110,ADCDAB,则D80.分析:(1)利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2)证明ABGDEF(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59,即可得出结论;(3)延长AD到点E,使DECD,证明BACEAC(SAS),得出BE.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40,再根据ADCDCEE可得出答案解:(2)补全过程为:ACBCDF,ACCGDF,即AGDF.在ABG和DEF中,ABGDEF(SAS)59.329.(3)解析:如图,延长AD到点E,使DECD,连接CE,则ADDEADCDAB,即AEAB.又BACEAC,ACAC,BACEAC(SAS)BE.BAC30,ACB110,B180BACACB1803011040.E40.DECD,DCEE40.ADCDCEE404080.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