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栏目索引,专项综合全练(一),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专项综合全练,古代诗歌赏析,专项综合全练,1,古代诗歌赏析,一、(2017山东滨州中考)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答:,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古代诗歌赏析,2,教你解题,描绘诗词画面,描绘诗词中的画面是诗词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实则是考查诗词的意,象、意境。此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描述诗歌中,句子所展现的景象。,发挥想象描绘画面要注意以下四点:,(1)运用自己的语言,切忌单纯地翻译句子;,(2),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优美,;,(3),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意境,;,(4),描述时要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思路,:,捕捉意象,把握特点,联系背景,发挥想象,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简单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教你解题,3,1.,答案,(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解析,答题时,需要注意描绘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不等同于翻译原句,需,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空白,突出其画面感,创造优,美的意境。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修饰语的运用,如“依傍着人,+,燕子的动态,(,飞来飞去,)+,情态,(,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修饰词,+,晚风”。同时还要抓住人,(,或物,),、时、地、事四个要素,把画面描绘丰满。,2.,答案,思念家乡,解析,结合“远远游蜂不记家”“寻思旧事即天涯”中的“不记家”“寻思旧事”“天涯”,可以判断作者远在天涯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答案(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4,二、(2017湖南长沙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注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答:,二、(2017湖南长沙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教你解题,赏析诗词曲名句,赏析诗词曲名句是诗歌考查的高频考点之一,主要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诗在现在被赋予了什么新的含意?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解答此类题目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的手法;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内容;特殊结构的作用;与比较对象相比具备的优点(有时,还要答出该句的语言特色)。,答题格式:这句诗运用了,(写作手法),突出了,(立足于整句或整,首诗的表达效果),表达了,(思想情感)。,教你解题,6,1.,答案,水、杨柳、马、春风。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留恋。,解析,“意象”即融入了诗人情感的景物。“柳”谐音“留”,送别时,折柳相赠传达了希望对方“留下来”的心绪,表达对远行者的依依不舍,之情。,2.,答案,(1)拟人:春风最爱惜杨柳,殷勤地把它放在手中吹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拂柳的情境,暗含惜,别之情。(2)比喻:诗人用折下的柳枝自喻,并且将送行者比作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吹折柳的情态,表达出诗人与朋友间难舍难分的情意。,解析,“惜”是人特有的情态,用于春风,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犹如行人将别;春风拂柳,犹如送行者送别。这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答案水、杨柳、马、春风。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留恋。,7,三、(2017浙江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如梦令汉,上晚步,宋赵长卿,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选自全宋词),注汉:汉水。霁(j):雪后转晴。,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的特点。,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三、(2017浙江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教你解题,把握主旨情感,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诗,人的风格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的情感一般有离,别、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具体可采用如下方法:,(1)读懂诗题,从题目中把握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2)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揣测诗歌的主旨情感;,(3)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主旨情感;,(4)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主旨情感;,(5)借助典故,探寻诗歌的主旨情感。,教你解题,9,1.,答案,宁静,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中的“鸣橹”“惊寒鹭”以动衬静,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带给,我们一种安静的感觉。,2.,答案,“且住,且住”表达了词人无限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远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关于诗歌情感的分析一定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且住”一词是“暂且停留吧”的意思,并且重复了两遍,表达了词人的无限留恋之情。“数遍溪南烟树”描绘的是词人在遥望小溪南边的袅袅炊烟腾起的村落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此处的喜爱,不愿离开。同时,从“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中也可以解读出这一情感。,1.答案宁静,10,四、(2018河南信阳羊山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两字的妙处。,答:,四、(2018河南信阳羊山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11,教你解题,炼字赏析,解答诗歌中的炼字题,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及写作背景,反复揣摩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和隐含意义,然后结合全诗的情感和意境来分析其作用。,炼字题目的设置:,(1)诗中的“诗眼”或“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2)诗中的某个字(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诗中这个字(词)与另一个字(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炼字题的解答可从如下方面分析:,(1)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2)该字(词)在诗中创设出的意境;,(3)该字(词)流露出的情感(诗人的或诗中形象的);,(4)该字(词)运用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5)运用该字(词)的表达效果。,教你解题,12,1.,答案,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一方面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通过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细腻而形象的描绘,可以看出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抓住关键诗句,如“最爱湖东行不足”,便可概括,出答案。,2.,答案,“乱”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形态,突出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要确定分析角度,结合语境,理解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再概括其作用(如突出景物特征、创设出别样的意境等,),。,1.答案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13,五、(2017江西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山行,唐项 斯,青枥,注,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枥:同“栎”,落叶乔木。,五、(2017江西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14,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面富有,动态之美。,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5,1.,答案,D,颈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蒸茗,(,即烘茶,),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来的抽丝声,并未直接描写烘茶的过程。,2.,答案,C诗人描写山行的所见所闻时,选取了深林、流水、山影、,鹿群、蒸茗气等寻常事物,却写出了极不寻常的诗境,因此,“所写景物,极不寻常”表述不当。,1.答案D颈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蒸茗(即烘茶)的气味,16,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