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第11页 / 共43页
第12页 / 共4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第14页 / 共43页
第15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第1页,第1页,课程框架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3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4-5章)、,科学社会主义(第6-7章)。,第2页,第2页,第一章,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唯物论和辩证法),第3页,第3页,一、唯物论,1.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精神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也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最基本问题。它包含两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问题,不同回答分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对立基本派别;,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问题,不同回答分成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第4页,第4页,.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主要内容,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产物、是人脑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主观映象。,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和主线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形式。,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产物,它是物质世界一个特殊构成部分。,(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坚持了物质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坚持了能动反应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表达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表达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为彻底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第5页,第5页,3.社会生活,实践性,实践是,人类有目的能动地改造和摸索现实世界一切社会性物质活动。含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性。,实践是人存在方式。人类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社会生活实践性主要表达: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基本事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动力。,第6页,第6页,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内容体系,两大特性: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本源与动力)、质量互变规律(状态与形式)、否认之否认规律(道路与方向);,四种办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详细、逻辑与历史;,五对范围: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必定性与偶然性、也许性与现实性。,第7页,第7页,.,对立统一规律,它是辩证法实质和关键,回答了事物联系和发展本源和动力;,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统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第8页,第8页,.质量互变规律,回答事物联系和发展状态和形式:量变和质变,质、量、度;正确把握事物度。,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定结果;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入。,质量互变规律表达了事物发展渐进性和奔腾性统一。,第9页,第9页,.否认之否认规律,回答了事物联系和发展方向和道路。,事物内部存在着必定原因和否认原因。,辩证否认观:,辩证否认是事物自我否认;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环节;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原因又保留其积极原因。,事物辩证发展过程:通过必定阶段、否认阶段、否认之否认阶段,实现对立面统一,使矛盾得到处理。,否认之否认规律揭示事物发展迈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第10页,第10页,.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结识办法,唯物辩证法为人们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主线观点和办法,要求我们:,用联系和发展观点看问题,用发展思绪和办法处理实际问题;,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注意量变和质变关系,把握好事物“度”。,否认之否认规律要求我们,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各种也许性,充足预计其困难和曲折,把握事物发展总趋势。,在唯物辩证法办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关键地位,是主线结识办法。,第11页,第11页,第二章,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识论),第12页,第12页,1.结识与实践辨证关系,实践是结识基础:,实践产生了结识需要,为结识提供了也许,使结识得以产生和发展,是检查结识真理性唯一原则。,结识必须回到实践中,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物质力量,才干得到检查和发展。,结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结识;从结识到实践;实践、结识、再实践、再结识,结识运动不断重复和无限发展。,第13页,第13页,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辨证统一,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结识。因此,真理首先是客观,同时,真理又是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互相渗入和互相包括;,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互相转化。,因此,真理是由一个从相对走向绝正确永无止境过程,这是真剪发展基本规律。,第14页,第14页,3.价值结识及其功效,价值是指含有特定属性客体对于主体需要意义,含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等特性。,价值结识特点,:评价是以主客体价值关系为结识对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特点而转移;评价结果正确是否依赖于相关知识性结识。,价值结识功效,: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正确价值观。,第15页,第15页,4.理论创新主要性及其办法,理论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吸取新实践经验、新思想形成新结识过程。,主要性,: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先导。注重理论创新是我们党一个主线特点,也是我们党一条主要政治经验。,办法:,理论创新要求我们看待马克思主义做到坚持与创新统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处理新问题。,第16页,第16页,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历史观),第17页,第17页,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两者之间是辨证统一关系。,区别:,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及生产方式,也涉及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决定力量。社会意识主要指上层建筑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联系:,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互相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反作用)。,第18页,第18页,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辨证统一:,对立:生产力,是人类在与自然物质变换过程中把自然物改造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物质资料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经济关系。,联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含有主要指导意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最高原则”;,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主要依据。,第19页,第19页,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区别: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情况一定历史阶段相适应、在社会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各方面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制度、组织和设施。,联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含有,反作用,。,(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相作用构成两者矛盾运动,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情况规律。,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依据这一规律,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增进生产力发展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改革。,第20页,第20页,4.,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系统,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主线动力(,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直接动力。,革命是处理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形态更替主要动力,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又一个主要动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主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含有非常主要作用。,以上都是从客体角度分析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同时,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尚有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个人尤其是历史人物也发挥着主要作用。,第21页,第21页,第四章,资本主义形成及其本质,第22页,第22页,1.劳动价值论,(1)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商品二原因:,商品是用来互换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和价值(社会属性)矛盾统一体。,劳动两重性:,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劳动是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统一。,价值规律,: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互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互换原则进行,称为价值规律。,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2)劳动价值论理论意义,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批判地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观点,为剩余价值论创建奠定了基石;,揭示了商品经济普通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第23页,第23页,2.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唯一动机和目标,是想方设法赚取尽也许多剩下价值。生产剩下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对规律。,雇佣劳动者剩下劳动是剩下价值产生唯一源泉。,赚取剩下价值主要方法:绝对剩下价值和相对剩下价值。,为赚取更多剩下价值,资本家将剩下价值不断资本化即资本积累,这是资本本性使然。而资本积累又必定造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锋利化,从而使资本主义必定为社会主义所替换。,剩下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石。,第24页,第24页,3.经济危机理论,经济危机本质特性: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爆发本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经济危机含有周期性特性。,社会资本再生产周期: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第25页,第25页,4.资本主义制度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占有,在等价互换原则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剩余价值。因此,私人占有制度是资本主义最本质属性,也是资本主义主线所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它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因此,维护资本家少数人主线利益是资本主义国家最主要职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它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经济基础服务,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集中表达。,第26页,第26页,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第27页,第27页,1.,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20世纪初,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垄断资本主义。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统治之后,又开始在世界范围扩展,建立国际垄断统治。,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第28页,第28页,2.经济全球化及其两重性,经济全球化,即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域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域范围而互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过程,推动了世界生产力快速发展。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也能够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消极后果: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差距扩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更为不利地位;在经济增长中忽略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相对落后国家原有体制、政府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全球化冲击;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个全球行为,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危险。,第29页,第29页,3.当代资本主义新改变及其原因和实质,当代资本主义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在所有制、分派关系、社会阶层、经济调整、政治制度等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改变。,原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发展是资本主义改变主线推动力量;工人阶级争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