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腹股沟疝,主要内,容,01,腹外疝概况,02,临床表现,03,处理原则及辅助检查,04,护理评估,05,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06,健康宣教,分类,腹外疝概况,定义:,腹腔内某一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膜,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最常见,严重血运障碍,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最多见:小肠,大网膜次之,两大病因,腹内压,力增高,腹壁强,度降低,咳嗽、便秘、,妊娠、举重、,婴儿啼哭,先天因素,后天因素,腹股沟疝,斜疝:,疝囊经过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直疝:,疝囊经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双侧腹股沟直疝,临床表现,斜疝,易复性疝:,多呈带蒂柄梨形,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咳嗽时,浅环处有指尖冲击感。,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可伴胀痛,嵌顿性疝:,疝块突然增大,伴明显疼痛;平卧或手推送不能回纳;若为肠袢,伴有绞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绞窄性疝:,嵌顿疝未能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消失,肠壁失去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变黑坏死。,直疝,多于站立时,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有半球形肿块,不伴有疼痛,平卧多能消失,斜 疝 直 疝,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辅助检查与处理原则,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粪便检查,X,线检查,透光实验,处理原则,非手术治,1,岁以下婴儿,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手术治疗(最有效方法),基本原则: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传统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试行手法复位),护理评估,术前:,健康史及相关因素:一般情况、相关因素、腹外疝情况、既往史,身体状况:局部(疝块大小 部位 形状 质地 疼痛 能否回纳)全身 辅助检查 心理情况,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是否存在腹内压增高因素、疝复发,护理诊断及措施,1.,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A,术前:减少腹内压升高因素(咳嗽、便秘、排尿困,难、保暖,多吃果蔬,多饮水),B,术后:体位与活动 平卧,3,天,半坐卧位;,3,5,天考,虑离床活动,防止剧烈咳嗽 保暖,咳嗽时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保持大便通畅 灌肠、药物、多吃果蔬类,2.,疼痛:与疝块突出、嵌顿或较窄及术后切口张力大有关,术前:减少活动,行走时戴疝带,观察腹部情况。,术后:半坐卧位,止痛;,3.,体液不足:与嵌顿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肠梗阻有关,胃肠减压,禁食,输液,纠正体液平衡,4.,潜在并发症: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预防阴囊水肿:丁字带、沙袋压迫,预防切口感染:术前备皮、使用抗生素、切口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情况及周围皮肤),5.,其他措施:心理护理、术前排尿,健康宣教,1.,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活或提举重物,2.,注意避免腹内压升高 避免剧烈咳嗽,保持大便通畅,3.,若疝复发,及早诊治,谢谢,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