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ppt课件,2,本单元时间上起十月革命,下至苏联解体,主要阐述了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以及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一较长的历史阶段,苏俄、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线索。,(,1,)从十月革命到斯大林逝世,主要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其中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最终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步形成,“,斯大林模式,”,,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进一步固定化。,本单元时间上起十月革命,下至苏联解体,主要阐述了列宁,3,(,2,)从斯大林逝世到苏联解体主要是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这三次改革对苏联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不同影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在未见成效的情况下转而进行政治改革,因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但总的来说,他们都失败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虽然指导思想是从根本上变革经济体制,但因具体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这也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2)从斯大林逝世到苏联解体主要是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4,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1.,马克思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其基本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根据不同情况,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建设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5,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尤其是重点发展重工业。斯大林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没有取得成功。,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以“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化”。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苏联长期存在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苏联解体。,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6,6.,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曾起过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存在严重弊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既有成就也有失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逐渐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6.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7,【,典题训练,1】,比较中国,1978,年底以后经济改革的成功,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A.,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C.,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解析,】,选,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苏联的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过分追求稳定,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面临问题,困难重重。,B,、,C,、,D,说法都不全面。,【典题训练1】比较中国1978年底以后经济改革的成功,苏联赫,8,二、世界现代化道路上三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2,)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3,)双重作用:缓解经济危机、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但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也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固有矛盾。,二、世界现代化道路上三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9,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含义及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2,)形成原因:苏联内部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外部有着国际帝国主义的包围;斯大林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直接结果。,(,3,)基本认识: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0,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决策;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城市:企业自主权;多种所有制经济;管理体制(间接管理、宏观调控)。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特区,-,开放城市,-,开放区,-,内地。,(,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1,【,典题训练,2】,1934,年,罗曼,罗兰访问苏联后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这里“消极的东西”主要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苏联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D.,苏联农业的落后局面,【典题训练2】1934年,罗曼罗兰访问苏联后写道:“目前这,12,【,解析,】,选,A,。,1935,年的苏联属于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此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材料中作者显然看出了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但是相比遭受经济危机巨大打击的西方来说,作者认为苏联,“,消极的东西,”,存在瑕不掩瑜。,【解析】选A。1935年的苏联属于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此,13,1.,(,2013,广东文综)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1.(2013广东文综)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14,【,解析,】,选,A,。,“,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说明此领导人是赞成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的,故选,A,。,【解析】选A。“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15,2.,(,2013,新课标全国卷,),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2.(2013新课标全国卷)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16,【,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题干关键信息:,“,1952,年,”“,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2,)选项要合乎历史事实,排除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选项。,【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题干关键信息:“,17,【,解析,】,选,D,。,题干材料论断历史事实,1952,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农业落后局面彻底改变。,1952,年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重工业高度发展,但农业非常落后。当时正值斯大林当政,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未开始。,VS,【解析】选D。1952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农业落,18,由此判断,马林科夫的论断与实际情况是不符的,排除,A,;当时苏联未进行农业改革,排除,C,;,B,加快工业化的提法在题干中没有出现,因此不是最佳选项。维护斯大林模式、为斯大林辩解才是马林科夫的真实意图,因为当时斯大林模式已经开始遭到质疑,故选,D,。,由此判断,马林科夫的论断与实际情况是不符的,排除A;,19,3.,(,2013,新课标全国卷,),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解答时注意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10,年内完成工业化,并结合,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做出判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3.(2013新课标全国卷)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20,【,解析,】,选,B,。具体解析见思维导图:,【解析】选B。具体解析见思维导图:,21,4.,(,2012,江苏单科)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4.(2012江苏单科)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22,【,解析,】,选,D,。,“,1921,年开春以来,”“,改良主义的办法,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正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解析】选D。“1921年开春以来”“改良主义的办法活跃,23,5.,(,2012,福建文综)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5.(2012福建文综)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24,【,解析,】,选,C,。整理表格信息可以发现,苏联粮食产量在表中所列三个历史阶段中是逐次减少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从,1927,年开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实行农业集体化,以牺牲农业的方式来优先发展重工业,从而导致粮食产量的降低。,【解析】选C。整理表格信息可以发现,苏联粮食产量在表中所列三,25,6.,(,2012,广东文综)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