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大学语文,教学课程,任课教师:谢琴,Unit 5,蒹葭,大学语文,杨晓彩,蒹葭,-,诗经,Unit 5,蒹葭,大学语文,Unit 5,蒹葭,大学语文,教学要求,1,了解,诗经,概况。,2,理解,蒹葭,的艺术手法和优美意境。,3,体会,蒹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受 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诗经,的编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世纪。,Unit 5,蒹葭,大学语文,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 记载。,可能周王朝的,乐官,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大约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以及采集来的民间之诗,最,后都集中到王朝乐官手中,,整理编选其中的一部分为,演 唱和教诗的底本。,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谢琴,诗经,的体制,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由音乐得名。,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bei),风、鄘,(yong),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gui),风、曹风、豳,(bin),风。,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谢琴,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周南、召南、豳(,bin),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ji),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国风中大部分是东周作品。,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谢琴,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谢琴,雅即正,指朝廷正乐。,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小雅共篇,少数篇目是东周作品,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鲁颂篇,产生于春秋中叶。商颂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谢琴,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谢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王国维,说周颂,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谢琴,清,阮元,释颂,:,颂字就是,容,字,容就是舞蹈的,样子,。,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诗经,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谢琴,诗经,内容,:,蒹葭,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末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方玉润,诗经原始,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首章的,“,苍苍,”,,次章的,“,萋萋,”,,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本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本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全诗的主旨:,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蒹葭,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是实写青年男女的恋爱吗,?,是写一个梦境么,?,也可能是在以形象的手法写生活中常见的,“,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这样一种心态模式。还有可能是以描绘的方法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不妨从多方面进行的诠释。,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唯片石数树而已。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明谢榛,四溟诗话,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清叶燮,(xie),原诗,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全诗的艺术特点:,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宋,朱熹,诗集传,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伊人的心境。,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王国维,人间词话,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 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2,、重章叠唱的特点:,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本诗改动的只是,韵脚,: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晞、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涘、右、沚”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含了稳定。同时,这种改进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三章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 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而且烘托了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 想,“,伊人,”,的心情,将情感表现得深隽细腻、绵邈不竭。,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时间的推移,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景物的变化,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情节的发展,情感发生,情感深化,情感高潮,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3,、朦胧的意境:,意境的营造呈现出多重叠合、交互融汇的架构,显示出繁富绚丽的色彩。,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第一重,诗人追寻伊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第二重,诗人追求伊人的绵绵情意与,“,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若隐若现的境界浑然为一。,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第三重,诗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浑然为一。,第四重,主人公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心情与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浑然为一。,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第五重,,“,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又和烘托他,(,她,),的外部环境融为一体。,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型结构,使这首诗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给予读者以更丰富的想像、开拓和创造的空间。,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liao li),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xue),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can),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是受了,蒹葭,诗的影响,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对后世的影响:,Unit 5,西湖七月半,大学语文,杨晓彩,Unit 5,蒹葭,大学语文,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由此可见,,蒹葭,诗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思考与练习,:,简要分析,蒹葭,意象朦胧的特点。,Unit 5,蒹葭,大学语文,诗经,中的经典名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