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第11页 / 共29页
第12页 / 共29页
第13页 / 共29页
第14页 / 共29页
第15页 / 共29页
第16页 / 共29页
第17页 / 共29页
第18页 / 共2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心理应激“系统”模型示意图,健康 疾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个性特征,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心身反应,心理应激“系统”模型示意图健康 疾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个性特征,1,例如,对心理病因学研究的指导意义:,病,因,学,问,题,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个性特征,其它因素,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应激有关变量,例如,对心理病因学研究的指导意义:病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个性特征,2,又例如,在心理保健、健康干预方面的指导意义:,认知改变,应激源控制,个性矫正,注意其它因素,应对指导,社会支持,健康问题,?,干 预 措 施,放松或药物,又例如,在心理保健、健康干预方面的指导意义:认知改变应激源控,3,2、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初级评价,(primary appraisal),是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时立即通过认知活动判断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一旦得到有关系的判断,个体立即会对事件是否可以改变即对个人的,能力,作出,估计,,,这就是,次级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2、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 初级评价(primary a,4,3、认知评价、应对与应激过程的关系,无效,有效,无效,有效,可改变,有利害关系,不可改变,无利害关系,问 题,初 评,次 评,适 应,情绪关注应对,情绪反应,(不适应),问题关注应对,图6-3 认知、应对与应激过程(自Folkman等),3、认知评价、应对与应激过程的关系无效有效无效有效可改变有利,5,应对与应激过程的关系,应对与应激过程的关系,6,(一)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个性是应激系统中的核心因素,个性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个性影响认知评价,个性影响应对方式,个性与社会支持有联系,个性与应激反应的形成和程度有关,(一)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个性是应激系统中的核心因素,7,一、应激系统论模型应用举例,案例:一位高三重点班学生的(心身)应激问题,学生说,:,父亲食言,学生的,“心身”问题,头痛、害怕上学二周,家长说,:,缺乏毅力,班主任说,:,钻牛角尖,心理医生说:,心理疾病,一、应激系统论模型应用举例学生说:学生的家长说:班主任说:心,8,(一)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一,应激是多因素系统,人生活于多因素系统之中,临床心身问题,也往往涉及应激有关多种因素。,案例1:存在生活事件(老师批评、家长失信),心身反应(头痛、焦虑、抑郁、失眠);认知(学习困难);社会支持(不合群、人际冲突);应对(对待批评);性格(固执、钻牛角尖)等多因素问题。,(一)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一,9,(二)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二,应激因素互动,应激因素互动的结果,可形成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临床心身问题中涉及的应激因素往往存在,恶性循环关系,。,案例1班主任认为该生不合群(社会支持)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应对方式);家长认为孩子怕苦(认知与个性特征);该生本人认为父亲没有兑现购买电脑的奖励承诺(生活事件),致使高中阶段情绪很坏(心理反应)。实际上,这些因素都存在,且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二)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二,10,(三)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三,人生是应激因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在人生过程中,系统因素之间需维持动态平衡,。,临床心身问题,也是应激因素之间的失去平衡。,案例1,该生在相对单纯的小学、初中环境中,表现听话、认真,成绩优良,情绪行为积极,家长、老师、同学认同、人际关系良好,显示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进入高中后,由于人际环境变复杂、竞争内容和方式改变、外界压力加剧(高考)、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等,容易诱发系统失衡,直至出现临床心身问题。,(三)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三,11,(四)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四,认知评价是关键因素,认知理论强调认知因素在应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临床心身问题中,认知因素往往起关键作用,案例1、,患者通过自身的认知活动,报告各种症状和解释其中原因,但往往存在“认知偏差”,导致恶性循环;,在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时,不论是心理指导和教育,或者是认知治疗的纠正“认知偏差”,也都需要通过患者的认知加工过程来实现。,(四)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四,12,(五)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五,人格特征是核心因素,人格影响各种应激因素,且人格改变困难,。,临床心身问题中,要特别重视人格因素的作用。,例1:在小学、初中阶段的“听话、认真”和高中的“固执、钻牛角尖”,其实都反映某种共同人格特质。临床观察表明,这些人往往存在“求全、完美、标准化”倾向。在系统处于平衡时,该种人格特质可促进系统的良性循环。当系统失衡时,这种人格特质又会加剧恶性循环。,(五)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五,13,生活事件,认知评价,人 格,心身反应,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二、系统的应激管理方案,(心身症状),(行为症状),(情绪症状),评估方法:,晤谈、测验、其它,干预措施:,教育、指导、治疗,心理咨询的,系统评估,与,干预措施,案例分析题,生活事件认知评价人 格心身反应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二、系统的,14,以,案例1,为例:根据系统论模型,通过晤谈和测验,对患者做压力因素多轴的,分层次的评估。,第一层面评估:根据心身症状,做出可能符合医学的诊断,或以现象学做出“问题”诊断(如学习困难、失眠、行为退缩)。,第二层面评估:根据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因素情况,分析各因素在“问题”中的作用及互动关系。,第三层面评估:根据人格特点,特别是观念方面如求全、完美主义倾向,判断人格因素在“问题”系统中的作用。,以案例1为例:根据系统论模型,通过晤谈和测验,对患者做,15,(一),心理教育,心理指导,(二),心理治疗,(三),对症处理,应激系统论指导下的干预措施(分三个层次),心身反应,认知评价,应对方式,(躯体反应),(心理反应),人 格,生活事件,社会支持,(行为反应),(一)心理教育应激系统论指导下的干预措施(分三个层次)心身反,16,认知改变,应激源控制,个性教育,应对指导,社会支持,心理健康问题,(一)、心理教育与心理指导策略,(在压力系统论框架下),认知改变应激源控制个性教育应对指导社会支持心理健康问题(一),17,目标解决、缓冲、回避应激源,主观事件如:指导,不去制造“问题”,客观事件如:指导或帮助,“问题解决”,回避事件脱离或隔离事件现场,(1)控制应激源,目标解决、缓冲、回避应激源 (1)控制应激源,18,目标改变认知方向,指导“再评价”:,对事件的再认识(文革案例),必要时帮助挖掘“认知歪曲”:,标准化自动假设自动挫败,指导认识调整:技巧:如“,接纳差异快乐竞争”(见后面案例1),其它方法:,暗示(失恋案例),安慰,激励(伤残案例),(2)认知改变,目标改变认知方向 (2)认知改变,19,目标提供客观支持;改变主观支持,例如:,安排家庭亲友到场,谈心,集体活动,交友,(3)社会支持,目标提供客观支持;改变主观支持 (3)社会支持,20,目标增强积极应对;消除消极应对,应激无害化训练,如指导:,“回避”、“否认”、“升华”、“幽默”、,“祈祷”,转移注意:如指导,“走出去”、音乐,活动:如指导,运动锻炼,发泄:如,“哭吧”,(4),应对指导,目标增强积极应对;消除消极应对(4)应对指导,21,目标从人格深层影响方面给予说明和指导,观念方面的问题,价值观、爱情观、人生观等,普遍的求全完美倾向,执著和固执的基础,(5),人格教育,目标从人格深层影响方面给予说明和指导(5)人格教育,22,知识、逻辑、是非、判断等,咨询过程,心理动力,行为习惯,神经类型,潜能,自动性思维,森田神经质,心理动力,行为习惯,神经类型,潜能,自动性思维,森田神经质,来 访 者,咨 询 师,人格层面,意识层面,(二)心理治疗策略,(应在延后采用),(在各种心理治疗理论框架下),知识、逻辑、是非、判断等咨询过程心理动力心理动力,23,(1),倾诉、移情 (如,“倾听”,),(2),松弛、生物反馈 (如,放松训练、音乐治疗、生物反馈、催眠,),(3),药物 (如,合理用药,对抗多种症状),(4),自然和生物因素 (如,空气 阳光 森林,浴,温泉浴,),(三)心身症状对症策略,(通过各种手段缓解压力反应症状),(1)倾诉、移情 (如“倾听”)(三)心身症状对症策略(通,24,然后,在评估基础上做出干预决策。包括:心理教育、心理指导、系统心理治疗等(必要时结合药物),心理教育、心理指导更多的是针对上述第二层面问题,心理治疗(如CBT)往往针对第三层面问题,各种干预措施改善第一层面的各种症状(临床首要目标),然后,在评估基础上做出干预决策。包括:心理教育、心理指,25,问题概述:,某男,18岁,重点中学高三重点班学生,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前列。三周前,因考试成绩有所下降,老师当着全班男女同学的面点名批评了该生,使该生很感失面子,因,头痛、焦虑、抑郁、失眠,学习困难,人际冲突,害怕去学校、见同学,已两周不去上学,(在家睡觉),在父亲陪伴督促下来诊。,问题概述:,26,学生诉说“原因”,该生认为,自己的头痛、焦虑、失眠和学习艰难、在学校特别是见到同学紧张,这些表现已一年多,曾告诉家长但被认为是思想问题而不被重视。,认为自己的问题是由于初中毕业时父亲曾经答应考上重点高中将给买电脑,但事后又以会影响高中学习为由不予兑现。,父亲的食言,使自己整个高中阶段情绪很坏,,导致学习受影响,越来越乏味,终于不能支持下去。,学生诉说“原因”,27,家长分析“原因”,家长报告,该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听话、认真,成绩优良,家长、老师、同学认同,关系良好,应该很有发展前景。家长认为目前主要原因可能是孩子怕苦,,缺乏最后冲刺的毅力,,对高三阶段的冲刺学习意义不能理解、不能承受而不去上学,但怎么劝说也无效,才想到心理医生的帮助。,家长分析“原因”,28,班主任分析“原因”,班主任认为,该生在高中阶段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列,但不合群、关系好的同学不多,在某些问题上略显,固执、钻牛角尖、太爱面子,,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正常善意批评,情绪、行为反应过度,居然不来学习。,班主任分析“原因”,29,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