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章 DNA的复制,第十章 DNA的复制,1,一、DNA的半保留复制,1、DNA的半保留复制,:,2、DNA复制的起始点和方向,:,3、原核细胞DNA复制(DNA指导下的DNA合成),1)DNA聚合酶I,:,2)DNA聚合酶II,:,3)DNA聚合酶III,:,4)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5)滚环复制:,一、DNA的半保留复制1、DNA的半保留复制:,2,4、真核细胞DNA的复制(DNA指导下的DNA合成),需要冈崎片段、RNA引物、DNA连接酶、解旋酶和蛋白质,。,5、反转录(RNA指导的DNA合成),:,6、DNA的损伤与修复,:,4、真核细胞DNA的复制(DNA指导下的DNA合成),3,1、DNA的半保留复制,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该假说推测:复制时DNA的两条链要分开,然后用碱基配对方式按照单链DNA的核苷酸顺序合成新链,以组成新DNA分子。这样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1958年Meselson 和Stahl首次用实验直接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氯化铯梯度离心,。,1、DNA的半保留复制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4,2、DNA复制的起始点和方向,起始点:含100-200个碱基的一段DNA,形成复制叉。,1)原核生物:一个起始点,第一个DNA的复制尚未完成,就开始第二个DNA分子在同一起始点开始复制。复制叉移动速度约10,5,bp/min.,2)真核生物:多个起始点,形成多个复制泡和复制眼。复制叉移动速度约5*10,2-3,bp/min。,方向:,可以朝一个方向,也可以朝两个方向进行,。,2、DNA复制的起始点和方向起始点:含100-200个碱基的,5,1)DNA聚合酶I,1956年由Kornberg 从大肠杆菌中分离而来。相对分子质量:109000。为一条单链,活性部位含有紧密结合的锌离子。,聚合作用:催化四种脱氧核苷酸、镁离子、DNA模板、引物合成新的DNA链。,3,5,外切酶作用:,5,3,外切酶作用,:,1)DNA聚合酶I1956年由Kornberg 从大肠杆菌,6,2)DNA聚合酶II,相对分子质量:120000,聚合作用:催化四种脱氧核苷酸、镁离子、DNA模板、引物合成新的DNA链。,3,5,外切酶作用:,该酶活性低,参与复制、修复DNA,。,2)DNA聚合酶II相对分子质量:120000,7,3)DNA聚合酶III,相对分子质量:140000,聚合作用:催化四种脱氧核苷酸、镁离子、DNA模板、引物合成新的DNA链。,3,5,外切酶作用:,5,3,外切酶作用,该酶活性高,是酶I的15倍,酶II的300倍。为真正的复制酶,DNA复制主要由它起作用,。,3)DNA聚合酶III相对分子质量:140000,8,4)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DNA聚合酶都只能催化DNA链从5,3,端延长。,A.冈崎片段和半不连续复制,冈崎片段,:DNA进行复制时先合成较短的DNA片段,接着出现较大的分子,这种短片段称为冈崎片段。在细菌和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DNA,半不连续复制,:新DNA的一条链按5,3,端方向连续合成称为“,前导链,”,另一条链的合成则是不连续的,先合成冈崎片段,再通过酶的作用将这些短片段连在一起构成第二条子链,称为“,后随链,”。,4)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DNA聚合酶都只能催化DNA,9,4)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B.冈崎片段的RNA引物,DNA聚合酶催化聚合反应需要四个条件:,四种脱氧核苷酸、镁离子、DNA模板、与DNA模板互补的RNA短片段引物,。,RNA引物的合成称为“引发”,引物RNA一般含3-10个碱基,由酶III在引物3,端延长生成冈崎片段,再用酶I除去引物,最后连成后随链。,4)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B.冈崎片段的RNA引物,10,4)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C.DNA连接酶,连接冈崎片段成为后随链。,后随链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步骤:,起始:RNA引物合成,延长:以RNA为引物合成冈崎片段,终止:引物脱落,碱基互补,连接成为后随链。,4)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C.DNA连接酶,11,4)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D.母本DNA双链的分离,DNA解链酶或解螺旋酶,解开一个碱基对需要2ATP供能,一旦解开马上有几分子的单链结合蛋白与之结合。,DNA旋转酶或拓扑异构酶II:,一般来说链的终止不需要任何特定的信号,也不需要特殊的蛋白质参与,后随链合成后自动生成新的双链DNA。,E.DNA聚合酶的“校对”作用复制的准确性远高于转录和转译,。,4)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D.母本DNA双链的分离,12,5)滚环复制,1968年Gibert和Dressler提出,是半保留复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噬菌体,X174DNA是单向复制的,环状单链分子,闭环单链分子,闭环双链分子(外正内负);,核酸内切酶作用于正链形成一个3-OH和5-磷酸末端;,以负链为模板在正链切口3-OH末端滚动复制;,正链5-端从负链分离核酸内切酶作用环化形成 新的DNA分子,。,5)滚环复制1968年Gibert和Dressler提出,13,4、真核细胞DNA的复制,1)与原核细胞主要的不同点:,A.多起点,B.至少有5种DNA聚合酶,:,C.端粒的复制,2)生物细胞DNA复制分子机制的基本特点,:,4、真核细胞DNA的复制1)与原核细胞主要的不同点:,14,5种DNA聚合酶,1)DNA聚合酶,:Mr:165-175*10,3,,4种不同的亚基组成,主要复制酶,催化,后随链的合成,,无3,5,外切酶活性。,2)DNA聚合酶,:Mr:43*10,3,,主要功能参与,核DNA的修复,。,3)DNA聚合酶,:存在于线粒体中,Mr:150*10,3,,参与,线粒体,DNA,复制,。,4)DNA聚合酶,:主要复制酶,需要有增殖细胞核抗原存在,具有3,5,外切酶活性,催化,前导链的合成,,还可以起解旋酶作用。,5)DNA聚合酶,:结构与性质上与 DNA聚合酶,相似,主要功能参与,DNA修复,。,5种DNA聚合酶1)DNA聚合酶:Mr:165-175,15,生物细胞DNA复制分子机制的基本特点:,1)复制是半保留的;,2)细菌、病毒复制起始于特定位置,真核生物有多个起点;,3)复制可以朝一个方向进行,也可以朝两个方向进行,后者更为常见;,4)复制时两条链都从,5,3,端延伸;,5)复制是半不连续的;,6)冈崎片段的合成需要一小段RNA引物;,7)复制有多种机制,。,生物细胞DNA复制分子机制的基本特点:1)复制是半保留的;,16,5、反转录作用,RNA指导下的DNA合成。,1970年Temin和Baltimore同时从致癌RNA病毒中发现RNA指导的DNA聚合酶。RNA逆转录酶起聚合反应的条件:,1.RNA模板2.引物3.四种dNTP 4.锌离子5.还原剂,cDNA: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作用下生成的DNA,又称互补DNA。,cDNA的应用:1.基因制作2.RNA测序,。,5、反转录作用RNA指导下的DNA合成。,17,6、DNA的损伤与修复,一些物理化学因子可使细胞DNA受到损伤,从而使生物基因发生突变或致死。如紫外光使相邻嘧啶形成环形丁烷,主要产生胸腺嘧啶二聚体。,细胞具有一系列机制,能在一定条件下使DNA的损伤得到修复。,修复机制:光修复和暗修复,光修复:可见光激活光修复酶,分解由于紫外光照射而产生的二聚体。该酶专一性较高,分布广,但在高等哺乳动物中不存在。,暗修复:也称切除修复,是比较普遍的一种修复机制,对多种损伤均能起修复作用。共4步。,重组修复:它是受损伤的一段被另一个DNA相同片段代替。,6、DNA的损伤与修复一些物理化学因子可使细胞DNA受到损伤,18,第十一 章RNA的生物合成,第十一 章RNA的生物合成,19,一、转录(DNA指导下的RNA合成),1、概念:由DNA形成RNA的过程。,2、RNA聚合酶:,原核细胞RNA聚合酶:,;,因子,真核细胞RNA聚合酶:,、,三种,3、合成RNA的具体过程:,起始(,启动子,)、延长(不需要引物)、终止(,终止信号,),二、,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病毒p565,一、转录(DNA指导下的RNA合成),20,启动子,概念:指RNA聚合酶能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序列,原核细胞的启动子约含40-60bp。,启动子区域有三个功能部位:,识别部位:-35bp附近,与,因子结合成疏松复合物,Pribnow框:-10bp处富含TATAAT序列,与酶结合紧密,成稳定的复合物,起始部位:与转录生成的RNA链中第一个核苷酸互补的bp,真核生物的启动子:比原核生物更复杂和多样性P557-558,启动子概念:指RNA聚合酶能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21,终止信号,不依赖,因子:,DNA链3,-附近有回文结构,富含G-C碱基,随后紧密相连A-T碱基,转录出的产物形成发夹结构阻碍聚合酶的进一步延伸,RNA合成即停止。,依赖,因子:,DNA链3,-附近有回文结构,但没有富含G-C碱基区域,后面也没有连续的A存在,需要,因子参与完成链的终止。,因子:Mr46000,以六聚体形式存在,终止信号不依赖因子:,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