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城 市 管 理 学,第,10,章,城市社会管理,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城 市 管 理 学第10章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1,第十章 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城市户籍管理,城市人口管理,城市安全管理与社区管理,主要问题,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第十章 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城市户籍管理城市人,2,第一节,城市人口管理,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第一节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3,在我国,城市人口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在城市居住并且具有城市户籍的人口,另一方面是居住在城市但没有城市户籍的人口,也就是城市的外来人口。,1,城市人口的界定,一、城市人口构成,第,1,节,城市人口管理,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在我国,城市人口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在城市居住并且具有城市户籍,4,人口构成是指按人口的自然、社会、经济、民族、生理等特征划分后的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1.,年龄构成,我国一般可以将城市人口分为四个年龄组:婴幼儿组,0-6,岁,小学中学组:,7-18,岁,成年组:,19-60,岁,老年组:,60,岁以上。,第,1,节,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构成,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人口构成是指按人口的自然、社会、经济、民族、生理等特征划分后,5,2.,性别构成,性别构成是男性与女性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有两种表示法:,分别计算男、女人口各自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国际上一般以,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的比值来检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性别比。,第,1,节,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构成,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2.性别构成第1节 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构成第十章,6,3.,阶层构成,阶层构成是指城市人口由于收入差距而形成不同经济阶层分类。它反映了城市社会的贫富悬殊状况。,第,1,节,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构成,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3.阶层构成第1节 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构成第十章,7,4.,户籍构成,根据城市常住人口的户籍所在地状况进行分类。是我国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下的一种特殊的分类。,第,1,节,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构成,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4.户籍构成第1节 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构成第十章 城市,8,5.,民族构成,在民族既定的情况下,人口的民族构成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各民族人口的增长水平,。,除上述几个指标以外,城市人口构成还有职业构成、家庭构成、文化程度构成等分类方式。,第,1,节,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构成,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5.民族构成第1节 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构成第十章,9,1.,户籍管理,户籍管理是指对城市常住人口或暂住人口进行户口登记和变动管理,以确定管理对象的城乡身份以及迁入、迁出的变动情况。,第,1,节,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1.户籍管理第1节 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第十章,10,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是为了证明居民身份,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其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登记、制作和发放;,2.,对身份证的效力和期限规定;,3.,挂失和补领,,4.,到期换领;,5.,收缴旧证和错证,,6.,查验和扣留。,第,1,节,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2.居民身份证管理第1节 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11,3.,人口普查和预测,人口普查是在某一时点内对一个国家人口情况的普遍调查,人口普查的目的在于掌握人口的职业构成、文化构成、年龄构成、民族人口构成及分布情况、城乡人口结构、地区人口分布及人口迁移情况。,人口预测又称城市人口发展现状的预测,就是根据城镇人口的现状和发展特点,运用科学方法,推测若干年后城市人口的状况。,第,1,节,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3.人口普查和预测第1节 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12,4.,流动人口管理,城市流动人口是指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停或滞留在城市的人口。,流动人口问题,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第,1,节,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4.流动人口管理第1节 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第,13,5.,计划生育管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第,1,节,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5.计划生育管理第1节 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第,14,第二节,城市户籍管理,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第二节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15,1.,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户籍表明了自然人存在的合法性。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第,2,节,城市户籍制度,一、中国的二元户籍制度,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1.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第2节 城市户籍制度一,16,2.,中国实行二元户籍制度。,所谓二元化户籍体制,就是将户口分为农业和非农业进行登记,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享有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待遇。,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弊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结构,已经越来越阻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越来越不利于城市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第,2,节,城市户籍制度,一、中国的二元户籍制度,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2.中国实行二元户籍制度。第2节 城市户籍制度一、中国的二,17,1.,二元户籍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1,)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2,)阻碍了城市化进程,;,3,)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4,)加剧了城乡割裂,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社会分化。,第,2,节,城市户籍制度,二、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1.二元户籍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第2节城市户籍制度二、中国,18,2.,二元户籍制度对公民权力的伤害,迁徙自由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在各国境内有权自由迁徙和居住”;,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2,条亦规定“合法居住在一国领土内的每一个人在该领土内有权享受迁徙自由和选择住所的自由。上述权利,除法律所规定并为保护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或道德、或他人的权利和自由所必需且与本公约所承认的其他权利不抵触所限制外,应不受任何其他限制。”,第,2,节,城市户籍制度,二、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2.二元户籍制度对公民权力的伤害第2节城市户籍制度二、中国的,19,3.,二元户籍制度引发的社会不公,1,)就业机会,2,)受教育机会,3,)社会保险,4,)房屋所有,5,)公用设施,第,2,节,城市户籍制度,二、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3.二元户籍制度引发的社会不公第2节城市户籍制度二、中国的城,20,户籍管理制度变化三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中国是允许人口的自由流动的。,1954,年,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1958,年,1,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在事实上废弃了,1954,年宪法关于迁徙自由的规定。,第二阶段,,1958,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第,2,节,城市户籍制度,三、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户籍管理制度变化三阶段第2节城市户籍制度三、中国户籍制度变迁,21,二元户籍制度的由来,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之所以要建立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1.,经济原因。,2.,为了稳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3.,毛泽东“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乌托邦梦想。,当然,不可否认户籍制度曾经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第,2,节,城市户籍制度,三、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二元户籍制度的由来第2节城市户籍制度三、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第十,22,1,)逐步降低城市户籍的“含金量”,剥离附加在城市户籍之上的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等社会福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2,)弱化人口迁徙的制度壁垒,对于那些具有合法职业、收入稳定、固定住房的外地劳动力进城落户。,3,)取消二元户籍制度,建立一元户籍制度。,第,2,节,城市户籍制度,四、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1)逐步降低城市户籍的“含金量”,剥离附加在城市户籍之上的就,23,第三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第三节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24,定义,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制度安排。,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3,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一、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定义第3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一、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第十章 城市,25,1.,保障性,2.,强制性,3.,互济性,4.,福利性,5.,社会性,第,3,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二、社会保障的特征,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1.保障性第3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二、社会保障的特征第十章 城,26,(1),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2),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3),有利于保障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第,3,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三、社会保障的作用,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1)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第3节城市社会保障管,27,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一,),城市社会保险,它是指根据国家和城市立法,由城市劳动者、工作单位和政府共同筹集资金,用以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遇年老、疾病、生育、工伤、残疾、死亡、失业等风险时,为防止收入中断、减少和丧失,而提供基本物质帮助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生育和疾病保险、失业保险。,社会保险是一种事先预防机制,参加保险的成员资格通过立法确定,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第,3,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四、城市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28,(,二,),城市社会救助,它是指劳动者在不能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权要求国家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物质援助的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目标是通过救济克服贫困。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灾害、职业竞争失败、个体生理、个人能力等四个方面。与此相对应,社会救助一般包括自然灾害救助、失业救助、孤寡病残救助和城乡困难户救助等项目。,社会救助强调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责任,它在权利义务上具有单向性特点。,第,3,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四、城市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二)城市社会救助 第3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四、城市社会,29,(,三,),城市社会优抚,它是指城市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对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的特殊公民所给予的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兼有物质保障和精神鼓励的性质。社会优抚的对象属于有选择性的特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