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翻译进展史,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第16组:,李珊珊、魏蓉婕、刘 静、,马 钰、张 莎、卢清华、,耿 富,名目,1,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2,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3,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4,“五四”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5,新中国翻译时期,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1,.,佛经缘起,佛教创立: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创立地点:古印度,佛教流传:公元65年之前传入中国,我国的佛经翻译,开始: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发展:魏晋南北朝,极盛:唐代,衰微:北宋,尾声:元代,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2,.,佛经的翻译可分为三个时期:,东汉至西晋,中国佛经翻译的,草创期,,西汉哀帝时期伊存至中国口传佛经。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大月氏僧支谶到洛阳弘佛,译有道品行经等。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84年),安息(即波斯)人安世高翻译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东晋至南北朝,以,鸠摩罗什,为主。鸠摩罗什对东亚佛教经典的贡献巨大。罗什于西明阁和逍遥园开始译经,据出三藏记集载,罗什一生翻译三藏经论74部,凡384卷,。,隋至唐中叶,此一时期为佛经翻译的,全盛时期,,,玄奘,是主要的翻译大师,在唐太宗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了国立翻译院,参与的学生与人员来自亚洲东部各地。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其后则有义净、不空等。,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3.,中国翻译史上有“译经三大家”的说法,鸠摩罗什:,他和弟子僧肇翻译了 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和百论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 十四卷,真谛,:,(印度佛教学者、梁武王)摄大乘论,玄奘:,唐,代,高僧,俗称唐僧,。,贞观二年(公元 826年),玄奘去印度求经,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玄奘主持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部1335卷。此外,他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去的中国人,。,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4.,中国佛经翻译思想的历史贡献:,1.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初步基础,。,佛经翻译事业从最早的重直译,到后秦时期鸠摩罗什的重意译,再到隋代的彦琮又倾向于直译,最后到唐朝时期的玄奘创出的“新译”,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初步基础。,2.对中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第一,佛经的翻译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己的最简单的去翻译印度日耳曼语族之中最复杂的一种言语梵文。第二佛经的翻译事实上开始了白话的运用,宋儒以来的语录其实是模仿佛经而来的。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不仅译出了浩如烟海的经书,而且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他们的翻译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形成前的发轫时期。,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1.背景知识:,科技来自西方的水,在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与中国知识分子合作,译介了大量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等西方科学著作。,(1)在科学家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合译的几何原本中,许多名词如点、线、直线等的译法在中国沿用至今。中国有经纬度的精确概念则开始于他们合译的数学著作测量法义。,(2)在这一时期,耶稣会传教士还把中国的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等经籍及文学作品译成外文,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2.,(1)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的特点,阶段性特征明显,开创“洋译华述”模式,实用翻译为上,译出语无一为英语,翻译只是传教的副产品,翻译活动不成体系,(,2)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的翻译观,就译论而言,耶稣会士,以及参与西学翻译的士大夫,徐光启,和,李之藻,等人虽然未能建立系统的翻译方法和理论但已经透过他们的一些著述中阐述了浅显的翻译观点,。,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3.,影响:,清之际西方耶稣会士在中国从事的以科学为手段的传教活动实际上开创了我国的,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有着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尤其是他们采取的,适应性传教策略,以及在译介西方科技著作时采取的,适应性翻译策略,所形成的“,西学东渐,”译介成果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更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清之际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和书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科学技术的精髓被介绍到了西方,对西方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1.背景知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鸦片战争失败后,一批忧国忧民的先进人士面对民族危亡,图自强、谋复兴,积极推动翻译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培养早期翻译人才,在近代翻译史上开创了西学翻译的高潮,使中国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历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一)、,洋务时期的翻译,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洋务运动,促成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晚清新式知识分子最典型的西学观点。洋务派认为学到西方的坚船利炮之技艺,就能“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官派,留学生,,培养了大批学者型,翻译家,。,2.设译,书局,、翻,译西籍,,传播,西方科学,,,沟通中西文化,。,3.中外,合作译书,,发挥各自优势,造就一流科技翻译家。,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二)、,维新时期的翻译,1.背景知识:,甲午战争以后的中国形势,如康有为说指出,犹如“寝于火薪之上”,“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瞬,日东耽,处四强邻之中而为国,岌岌哉!”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登上了政治舞台,企图通过变法来实现他们的政治纲领。所以在维新时期,非常重视翻译,翻译重心向社科文献乃至社科经典的转移,在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的倡导下蔚然成风。因此,到了维新派手里,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才开始大规模地展开。,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2.代表人物:,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被中国学术界丰为“鸿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巨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将兴西学和译西籍作为维新变法之重和救国之道。,严复,(18541921)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维新运动时出色的思想家、宣传家,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西方资本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人。,林纾,(18521924)晚清文学翻译家。福建人,爱国志士,“五四”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随着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我国文学翻译事业也进入了翻译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文学翻译事业有两大显著特点:,其一、五四新文学翻译是继西学翻译高潮之后涌现出的又一次新的翻译高潮,与西学翻译高潮相比,无论在翻译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其影响范围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国新文学翻译事业的领导力量,是鲁迅、瞿秋白、郭沫若、沈雁冰(茅盾)、郑振铎、郁达夫,等。,其二、五四前后,俄罗斯文学翻译与其他欧洲国家文学翻译相比,形成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巨流,在中国翻译界出现了一个声势浩大、崭新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局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翻译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这一时期的翻译白话文也开始代替文言文。,“五四”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胡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新中国翻译时期,1.新中国翻译时期的发展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翻译事业迅速发展。据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的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10月至1953年底,全国出版的文学翻译书籍达2151种,每种印数少则数万册,多至百万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巨大需求使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翻译大国”。中国多语种翻译出版渐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高潮,内容渐丰,除比较集中的语言教学、文学作品、哲学社科类外,学术、财经、科技、电子类作品也被大量译入和出版。,据中国版本图书馆资料室统计,1978年到1990年,全国共出版翻译类作品285万种;而1995年至2003年,翻译类新书数量迅速增长,达到了944万种。,新中国翻译时期,2.翻译近代化发展过程,(1).在当代翻译史上,傅雷在1951年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论标准,这较先前的翻译标准更加完善。,钱钟书在1964年提出了化境说,所谓化境 就是指把文学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化为另一国文字的过程中,既不能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而生搬硬套,又能不失原作本身的特色和风格,那就算得入于化境了。,到了七八十年代以后,翻译标准理论的争论仍在继续,但翻译工作者们多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新中国翻译时期,(2).1978年,,许渊冲,先生在翻译中的几对矛盾一文中也谈到直译与意译的问题,他说: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意译却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14他认为,当译文用和原文相同的形式能表达和原文相同的内容时,可以直译,不能表达相同内容时就意译;当原文的表达形式更精确、有力时,可以直译,反之,当译文的表达形式比原文精确、有力时,可以意译。,。,新中国翻译时期,(3).1989年,,辜正坤,教授发表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他认为具体的翻译标准应该而且必然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翻译标准可分为抽象标准和具体标准两大类,这两大标准构成一个互相制约和补充的有机系统。抽象标准具有一元性,具体标准具有多元性15。,新中国翻译时期,3.中国翻译发展面临的挑战,1.“大而不强”鱼龙混杂。,虽然翻译数量和品种极大丰富,然而众多翻译学家们却表达了这样一种忧虑:中国虽是“翻译大国”,却远称不上“翻译强国”,因为翻译的总体水平不高,鱼龙混杂,粗制滥造之作仍有很多。,2.人才匮乏成为掣肘。,翻译学界的专家们认为,造成中国翻译“大而不强”的首要原因是供求失衡。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飞速发展使各行各业对翻译的需求大增,而现有的翻译队伍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人才匮乏成为主要掣肘。,3.规范行业适应挑战。,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已在中国催生出百亿元人民币的翻译市场,大量翻译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业界专家们指出,中国翻译行业仍需进一步规范才能把握好如此巨大的商机。,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