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第12页 / 共41页
第13页 / 共41页
第14页 / 共41页
第15页 / 共41页
第16页 / 共41页
第17页 / 共41页
第18页 / 共41页
第19页 / 共41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孟,1,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及孟子;,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并能流利的诵读课文;,3、翻译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第一课时,2,孟子名 ,字,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 并尊称他为 ,,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孟子名 ,字 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3,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乱世的哲思,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4,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南宋朱熹将,5,时代背景:,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时代背景: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6,读准下列字音,王,好,()战,ho,弃甲,曳,()兵,y,数,(),罟,()不入,洿,()池,w,衣,(),帛,(),鸡,豚,()狗,彘,()之,畜,(),tn,zh,庠,()序,xin,饿,殍,(),pio,y,c,b,然而不,王,()者,wn,x,移其,粟,()于河内,s,申之以孝,悌,(),t,读准下列字音王好()战ho弃甲曳()兵y数(,7,翻译第一段:,翻译第一段:,8,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于:对于。,焉耳矣:语气词连用。,河内:黄河西部,凶:荒年,年成不好,察:观察,无如:不如,比不上,加:更,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9,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翻译27段,掌握相关文言知识;,2、完成课后第一、二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0,翻译第二段:,翻译第二段:,11,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请:,请允许我。,喻:,打比方。,填然:,击鼓声。,鼓:,击鼓,名动。,之:,音节助词。,曳(y):,拖着。,兵:,兵器。,而:,修饰连词。,走:,逃跑。,或:,有的人。,以:,凭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12,翻译第三、四段,翻译第三、四段,1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直:只是。,耳:罢了,语气助词,是:这。,无:通“毋”,译为“不要”,望:希望,于:比,介词,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14,翻译第五段,翻译第五段,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违:,违背,耽误。,胜:,尽,完。,数(c):,密。,罟(g):,网。,洿(w)池:,池塘。,生:,活着的人。,丧(sng):,埋葬,办丧事。,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16,翻译第六段,翻译第六段,1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树,:名动,栽种;,之,:音节助词,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以,:介词,凭借,衣,:y,穿,名动,帛,:丝织品;,豚,:小猪;,彘,:大猪;,之,:代词,复指;,畜,:动词,喂养,无,:通“毋”,不要,失,:错过;,食,:吃,“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18,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夺,:耽误,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古代的学校,申,:反复陈述;,孝,: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19,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老百姓,然,:这样,而,:表转折,却,王,:w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老,20,翻译第七段,翻译第七段,2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食物,检,:约束;,涂,:通“途”,道路;,殍,:饿死的人,发,:开仓赈济,岁,:年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2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是,:这,异,:区别,兵,:武器,罪,:名动,归罪,斯,:那么,就,至,:到,归顺,焉,:语气词,了,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23,学习目标:重点字词以及语法知识的归纳,第三课时,学习目标:重点字词以及语法知识的归纳第三课时,24,语言现象总结:,1、,通假字,2、,词类活用,3、,特殊句式,4、,古今异义,5、,一词多义,语言现象总结:1、通假字,25,(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通假字,颁通“斑”,涂通“途”,无通“毋”,(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1、通假字颁通“斑”涂通“,26,2、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2)动词活用作名词,(3)形容词作动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2、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27,填然,鼓,之,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名词活用作动词,打鼓,穿,称王,填然鼓之 (1)名词活用作动词打鼓穿称王,28,(2)动词活用作名词,请以,战,喻,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战争,活着的人,死去的人,(2)动词活用作名词 请以战喻战争活着的人死去的人,29,(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3)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30,(4)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王无,罪,岁,(5)意动用法,使迁移,以为罪,(4)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王无罪岁 (5),31,3、特殊句式,3、特殊句式,32,是亦走,也,非我,也,,兵,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判断句,是亦走也(1)判断句,33,(2)介词结构后置,申之,以,孝悌之义,树之,以,桑,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介词结构后置申之以孝悌之义,34,(3)宾语前置,未之有也,(3)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35,或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直耳,直,不百步,耳,。,译为“只罢了。”,是也,是,亦走,也,。,译为“这是呀。”,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4)固定句式,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4)固定,36,(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兵器/战士,士兵),(5)弃甲曳兵而,走,(逃跑/行走),(6)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7),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8),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4、古今异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37,学习目标:,1、研读课文,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学习孟子散文善于运用比喻议事说理的特点;,3、体会孟子散文其实充沛的特点,4、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第四课时,学习目标:第四课时,38,自学指导,1、本文记述的是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对话是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的,,思考梁惠王为什么特别关心“民”是否“加多”的问题?,2、孟子怎样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的?,3、孟子针对梁惠王的疑惑提出了怎样的使民加多的措施?,4、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用了什么说理方法?,自学指导,39,合作探究,反复阅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表达了孟子怎样的思想和主张?你觉得孟子的思想和观点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合作探究,40,小结:,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小结:,41,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