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领导组,2011年,9,月,14,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 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1,内容提要,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背景及文件,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3、抗菌药物使用原则,4、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5、专项整治考核要点,内容提要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背景及文件,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背景,1、细菌耐药性增长(超级细菌的产生),2、2011年世界卫生日(4月7日)主题,:,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会无药可用,3、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抗菌药物的滥用弊在当代,贻害子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背景1、细菌耐药性增长(超级细菌的产生,3,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文件,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原则,2004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2、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年,卫生部38号文件,3、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2010.12.15,卫生部、SFDA、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文件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原则,4,安徽,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文件,1、2011,安徽,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2011.5.,2、,部分省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检查评估标准,安徽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文件1、2011安徽省抗菌药物,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6,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类,:,非限制使用,医师处方,限制使用,主治医生处方,特殊使用,会诊后高级职称者处方,门诊处方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等高级职称、,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疗效和安全性、以,7,抗菌药物分级原则,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抗菌药物分级原则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8,抗菌药物分级原则,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抗菌药物分级原则特殊使用,9,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10,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11,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分级,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高,抗菌药物的管理级别,但,不得降低,其管理级别。,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耐药率增高、具有潜在用药风险的,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确定,可提高抗菌药物级别。,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分级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高抗菌药物的管,12,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抗菌药物使用原则,13,抗菌药物使用原则,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症状、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培养),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住院病人:用药前,先培养),危重患者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根据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给药方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症,14,剂量,:,重症感染(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CFS):,高限。,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低限。,给药次数,:,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qd,(重症感染者例外)。,剂量:,15,联合用药,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药物不能控制:,需氧菌+厌氧菌,2种或2种菌。,3.,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重症感染:,心内膜炎,败血症,4.,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结核病、深部真菌病。,5.,联用:毒性,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协同或相加:,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联用:,通常2联,3联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联合用药,16,预防用药,预防1种或2种菌:可能有效。,防止任何菌,则无效。,短期预防可能有效,长期预防,则无效。,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激素,预防用药,17,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件),医生要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应用指征。,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控制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1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19,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1.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2.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3.对-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1.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20,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二,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21,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清洁,-,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22,专项整治考核要点,2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与制度健全,1、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高级职称,(院长为组长、医务、药学、护理院感、微生物参加),2、治疗团队,(医师、临床药师、护士组成),3、临床科室成立合理用药评价小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与制度健全1、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2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内容:,1、专项治理活动方案,2、抗菌药物管理制度,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医师:考核合格后,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考核合格后,抗菌药物调剂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内容:,25,抗菌药物品种控制,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者,注射剂和口服剂各不得超过2种,。,三代、四代头孢(含复方制剂):,口服剂型3个品规,注射剂型 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物注射剂,2个品规,;,氟喹诺酮类,口服剂和注射剂,各,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5个品规,。,抗菌药物品种控制 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26,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与强度,1、门诊患者:处方比例不超过20%,2、住院患者:使用率不超过60%,3、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100人/天以下,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与强度1、门诊患者:处方比例不超过20%,27,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1、每月点评不少于25%医生所开具的处方、医嘱,2、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1、每月点评不少于25%医生所开具的处方,28,一类切口手术预防,1、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不超过30%,2、预防用药给药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3、预防用药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一类切口手术预防1、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不超过30%,29,监测、检测体系建设,1、利用信息化监测、定期分析情况并评估、对异常使用情况进行干预,2、微生物标本采集(二级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率不少于30%),3、二级医院耐药菌监测开展率100%,监测、检测体系建设1、利用信息化监测、定期分析情况并评估、对,30,谢谢!,谢谢!,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