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第11页 / 共4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第13页 / 共42页
第14页 / 共42页
第15页 / 共42页
第16页 / 共42页
第17页 / 共42页
第18页 / 共42页
第19页 / 共42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术后疼痛的危害,镇痛的影响因素,参加人员,引言,术后急性疼痛是指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性反应,它表现为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以及情感上一种不愉快的经历。以往对术后疼痛的处理未能引起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足够重视,患者也往往将术后切口疼痛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经历。随着对术后疼痛病理生理认识的提高,人们认识到术后急性疼痛对病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术后病人的恢复是十分不利的。,术后疼痛的危害,镇痛的必要性,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术后疼痛的危害,术后病人大约有四分之三诉有疼,痛,术后疼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促进内源性物质的释放:如儿茶酚胺、醛固酮和皮质醇;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素等。它们直接作用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通过水钠潴留间接地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自律神经活动增强:手术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是正常时的26倍,引起手术应激反应。,心肌氧耗增加,术后疼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小结,通常这些并无明显后果,但围术期血浆儿茶酚胺增高往往会导致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导致心肌缺血,窦性心动过速,对于冠心病病人不利。,术后疼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术后病人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影响因素有手术创伤、胸腹壁顺应性下降、膈肌功能障碍、腹内压增高、局部肺不张等。一般认为伤口剧痛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延缓术后病人呼吸功能的恢复。,研究表明,上腹部手术后第一天VC、FVC、FEV1仅为术前的57%、64%、66%,第7天恢复为术前的70%、79%和68%。,术后疼痛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疼痛可引起体内多种激素的释放,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一些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增加,如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儿茶酚胺使外周伤害感受器末梢敏感性增加,患者处于疼痛-儿茶酚胺释放-疼痛的不良循环状态之中;另一方面,应激反应导致了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如雄性激素、胰岛素等水平的降低,最终导致高血糖和负氮平衡,不利于机体的恢复。此外,醛固酮使机体潴钠排钾,影响体液和电解质的重吸收。,术后疼痛对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反射性的抑制胃肠道功能,使平滑肌张力降低,而括约肌张力增高。导致术后胃肠绞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膀胱平滑肌张力下降导致术后病人尿潴留,增加相应的并发症。,术后疼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导致机体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使病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的趋向活性减弱,抑制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使得病人术后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术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特别对于肿瘤的病人,机体免疫机制的改变,易导致残余肿瘤细胞的术后扩散。,术后疼痛对凝血机制的影响,疼痛等应激反应使VII因子、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增高,血小板黏附功能增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心脑血管意外等致命的并发症。,其他影响,体液平衡失调:如低血钾和低血镁。,术后晚期转为慢性疼痛,疼痛可使手术部位肌张力增加,不利于术后早期活动;疼痛刺激患者,可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术后镇痛的必要性,术后镇痛的益处,减轻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降低血浆儿茶酚胺:麻醉性的镇痛药物可减轻手术导致的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醇的增加,削弱其“应激反应”。Mangan的研究表明:24h连续静脉输注阿片类药物能降低冠脉搭桥病人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改善术后的高凝状态,硬膜外麻醉可防止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的增加,促进纤溶活性,减少术后血小板聚集。另外,硬膜外局麻药经全身吸收达到有效浓度直接减少血小板凝集。,全髋置换术病人由于活动受限,深静脉血流受限,CO下降和手术时间长等原因,易发生血栓栓塞的并发症。Modig报道:全髋置换术病人用布比卡因+肾上腺素实施硬膜外24h镇痛,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用全麻或肌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减少60%-80%,小腿静脉血栓减少33.3%,肺栓塞减少66.7%。,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胃肠功能是病人术后恢复的限速环节,TEA时交感神经阻滞,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从而刺激胃肠收缩,增强了肠蠕动;另外,TEA效能的潜在好处是增加胃肠血流量。硬膜外注入丁哌卡因在子宫切除和结肠外科病人分别使胃肠功能恢复加快1-2天。,预防术后寒战,寒战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增加全身耗氧量,重度寒战耗氧量的增加甚至可高达100-600%。,在阿片类药的抗伤害性研究中发现阿片类药可减弱机体对冷、热的反应强度,脑脊液中一定浓度的吗啡可能在脊髓水平抑制冷感觉向中枢传入,从而降低术中寒战的发生率。,小结,近年来疼痛治疗的趋势是由医师和护士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由病人自己按需给药镇痛,即PCA,围术期的焦虑是疼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医护人员往往忙于临床工作,忽略了与病人的交流,从而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心理因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人格因素,:EPQ测试中外向性格的人焦虑程度低,大多赞同局麻下手术;性格内向,社会活动范围窄、顾虑较多的人多选择全麻。,处事方式,评价因素有:逃避、独立性、情绪唤醒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情绪替代和攻击性。研究发现独立性高和情绪控制能力强的病人比那些情绪控制能力低依赖性台的人的用药量少。,焦虑抑郁,如视网膜修补术比开腹手术创伤小得多,但前者需要更多的术后镇痛。,心理因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患者对疼痛的认知,重要的影响因素,常见的错误认知: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患者忍受疼痛是理所应当的;镇痛药并不能真正的控制疼痛;忍受疼痛比忍受镇痛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要容易些。,错误的认知导致患者不能充分利用镇痛药物甚至逃避药物镇痛,导致术后镇痛失败。,年龄对术后镇痛的影响,年龄与所需镇痛药量之间有负相关的关系,年龄超过20岁,术后第一个24h静脉自控吗啡用量(mg)=100-年龄。,病人年龄超过70岁时,药量减半。,影响术后镇痛疗效的其他因素,疼痛评分,第2位重要因素,影响病人的用药量。,个休差异 如术后肌注哌替啶的病人之间血药峰值可相差2-5倍,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可相差3-7倍。,性别,有研究表明男性较女性吗啡使用量高。,体重 影响小于年龄,给药方法,精神因素 如极度的焦虑增加需要,反之害怕成瘾则降低需求。,慢性疼痛 患者体内内啡肽的水平较低,需要更大剂量的外源性阿片类药物。且中度疼痛的时间较长,评分较高。PCA用药较保守。,外科情况 腹部手术需要药量明显高于整形手术,缓解程度但较差。恶性疼痛病人比良性疾病用量多,上腹部手术和胸科手术后病人比其他部位手术病人需要更多的镇痛药。,影响术后镇痛疗效的其他因素,疼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躯体性、精神性、社会性、宗教性、以及自然环境气候等,躯体性因素来自机体本身某一环节的缺陷和失常,导致躯体性疼痛,多半是慢性且持续性;社会性因素,如职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医疗费和住院费等一系列经济问题。,一些人群涉及宗教性因素的影响。,思考,围术期开展以麻醉医生为主导的镇痛服务,提供快速有效的镇痛办法使病人从术后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这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仍存在争议:,镇痛治疗能否改善预后?如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镇痛办法?使用镇痛药物所带来的好处是否足以补偿其所带来的风险?,多模式镇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小(少)的不良反应达到最舒适的镇痛效果 -,探索与追求,Multinmodal Analgesia,1993年由Kehlett 和Dahl提出,又称“,平衡镇痛”,。,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不同的镇痛技术,通过多种机制产生镇痛作用,以获得更多的镇痛效果-,提高有效性。,不良反应降至最低-,-保证安全性,多模式镇痛的基石是“局部麻醉技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原则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产生协同或相加作用,减少各个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获得最大效应比,多模式镇痛的实施,(轻度疼痛),如:,腹股沟疝修补术,静脉曲张,腹腔镜检查,方案:,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类解热镇痛药)和局麻药伤口浸润,非甾体类抗炎药,区域阻滞加弱阿片类药物或曲马多,或必要时使用小剂量的强阿片类药物静脉注射。,多模式镇痛的实施,(重度疼痛),如:,开胸术,上腹部手术,大血管手术,骨科大手术,方案:,对乙酰氨基酚和局麻药伤口浸润,非甾体类抗炎药,硬膜外局麻药复合阿片类,或外周神经丛阻滞,或曲马多或阿片类药物注射。,(PCIA),病 例,1,32,岁,女性,复合性手骨折,发现疼痛,患者极其痛苦,疼痛原因明确,极易发现,评估疼痛,程度,中到重度疼痛,伤害性、神经病理性或混合性,伤害性疼痛,尖锐的疼痛,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如有神经损伤可能会合并,癌性或非癌性疼痛,非癌性疼痛,其它因素,焦虑,感染,合并陈旧性损伤,病 例,1,32,岁,女性,复合性手骨折,治疗,非药物疗法,限制炎症(如制动,绷带固定);如有指征,可手术治疗;预防或治疗感染,药物治疗,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有一定效果,但通常需要增加其它药物;,常规对乙酰氨酚,1g,,,4,次,/,天,,po,;,可考虑增加可待因(,30-60mg,,,q4h,,,po,),NSAIDs,可缓解炎症,但可能影响骨折的愈合;,如有重度疼痛,使用吗啡可缓解疼痛;,小结,诊断,由损伤引起的中到重度急性伤害性疼痛,治疗,治疗损伤;常规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吗啡可有效缓解重度痛;,病 例,2,8,岁,男孩,阑尾炎可疑,拟行手术治疗,发现疼痛,患者疼痛可能被医护人员忽视;应主动询问患者有无疼痛。,评估疼痛,程度,中到重度疼痛,伤害性、神经病理性或混合性,伤害性疼痛,早期疼痛定位模糊,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不会有神经损伤,癌性或非癌性疼痛,非癌性疼痛,其它因素,焦虑,恐惧,病 例,2,8,岁,男孩,阑尾炎可疑,拟行手术治疗,治疗,非药物疗法,如有指征,尽早手术治疗;安慰;家庭支持;,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止痛,可能吸收不好;,对乙酰氨酚,15mg/kg,,,q4h,,,po,,可缓解部分疼痛;,可考虑增加可待因(,0.5mg/kg,,,q4h,,,po,),NSAIDs,和缓解炎症,但可能影响骨折的愈合;,重度疼痛,吗啡,0.02mg/kg,iv,10,分钟间隔,;(,25kg,,吗啡,1mg,,,10,分钟间隔,,iv,,滴定),小结,诊断,中到重度急性伤害性疼痛,治疗,手术治疗;常规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重度痛时小剂量分次静注吗啡;,病 例,3,24,岁,女性,重度头痛,2,年,无头颅器质病变,发现疼痛,疼痛没有外在表现;他人可能不认为患者有痛;询问患者,相信患者,评估疼痛,程度,尽管没有外在表现,但患者仍可能有重度疼痛,伤害性、神经病理性或混合性,通常无法找到潜在的病因;首先要排除颅压增高所致的头痛,(晨起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水平降低,视乳头水肿),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位模糊,针刺样疼痛,合并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或非癌性疼痛,非癌性慢性痛,其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非常重要,评估时要重视,病 例,3,24,岁,女性,重度头痛,2,年,无头颅器质病变,治疗,非药物疗法,向患者解释,头痛不会危及生命;针灸或按摩;社会心理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常规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NSAIDs,通常可缓解头痛;,通常来说,吗啡对于这种头痛是无效的;,如果合并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考虑使用阿米替林(尤其是合并睡眠障碍时),小结,诊断,中到重度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非癌性疼痛),治疗,非药物疗法非常重要;常规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NSAIDs,可缓解头,痛;吗啡对该种头痛无效;阿米替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病 例,4,12,岁,女孩,胸腹部烧伤,每,2-3,天需换药,1,次,发现疼痛,换敷料间期可无痛;惧怕换辅料;烧伤病房医务人员对该痛认识充分,评估疼痛,程度,更换敷料时可有中到重度疼痛,伤害性、神经病理性或混合性,通常为急性伤害性疼痛,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如有神经损伤,可合并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或非癌性疼痛,非癌性疼痛,心理因素,焦虑、恐惧,合并症,感染,病 例,4,12,岁,女孩,胸腹部烧伤,每,2-3,天需换药,1,次,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