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护理心理案例分析,102宿舍,组员:顾颖,何玉龄,亢晗,李晓张,目录,*,.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遭遇危机事件的死胎孕产妇心理分析与护理,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发生数小时之内,一位六旬老人在失去14岁的儿子后表现出情绪麻木,沉默无语。因老来得子,老人对自己的小儿子呵护倍加,视如珍宝。地震后第1周后,老人仍存在焦虑情绪和茫然之后的恐惧,对于丧失儿子这一沉痛打击,存在沉重的愧疚感与悲伤、哀悼反应,经常放声大哭:“我就那么一个儿子,儿子都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用啊?”在避难救护所生活10天以后,焦虑反应、抑郁情绪更加严重,承受不了后整日胡言乱语时好时坏,还经常头疼睡不着觉,每天一闭眼就会想到逝去的儿子和地震时房子垮塌的画面。目睹儿子的遗物,就会感到异常痛苦,心情暴躁。,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一、地震后该老人的心理特点,1、情绪休克,情绪休克是指病人在遭遇重大危机事件后产生的严重的应激反应,常可表现出人意料的镇静和冷漠。未做好完全的心理准备就痛失亲人。,情绪休克是一种心理防御反应,也是一种超限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具有保护作用,也可减少因焦虑、恐惧产生的过度心理反应。但病人的“安静”行为,并不意味着没有心理危机。,2、紧张与恐惧,3、内疚、悲伤与无助,4、焦虑与抑郁,5、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症状:持续警觉性增高;不由自主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错觉、幻觉;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易激惹;集中注意困难;过分担惊受怕等。,6、其他心理特点,二、心理护理措施,1,、重建心理安全感,护士的态度应镇静、平和、温暖,处理问题时力求沉重果断,技术操作时准确而熟练,给老人信赖感和安全感。,避免二次伤害 尽量不要谈及老人逝去的儿子,严守专业伦理。,2,、心理支持,护士可鼓励老人表达感受并耐心倾听,通过抚摸老人双手、轻拍后背、拥抱、搀扶等给老人提供心理支持。,3,、对症心理护理与优化应对方式,老人,处于,被,恶梦惊醒、反复回忆灾难情景、情绪不稳定,阶段,此时应:,通过减少刺激、重新组织已感受到的信息、允许依赖、理想化并予以支持等,帮助,老人,重新整理对外界的认识,,比如尽可能不要提及老人的儿子,在老人不停重复失去爱子的痛苦时,尽可能陪伴在老人身边,给予安慰话语;,通过区分现实与幻想、改变当前的认知结构、区分自我和客观原因、教育患者忽略与应激有关的信息等,以达到疏通和重新组织痛苦经历,;可以使用其他的东西转移老人注意力,减缓老人的痛苦。,引导其认识到危机事件并非个人力量能改变的事实,鼓励老人向前看,乐观面对生活才是对死者的最好的告慰。,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新生儿期,:新生儿已经具备了愉快与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主要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关,婴儿期,:,6,个月以前只要满足其生理需要即可,一般比较平静,较少哭闹;,6,个月以后开始认生,对母亲或抚育者有依恋心理,与陌生人接触是持拒绝态度,对住院反应强烈,以分离性焦虑为主,表现出哭闹不安。,幼儿期,:表现为易激动,哭闹,情绪不稳定。,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学龄前期,: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开始复杂,他们更容易担惊受怕,如怕打针,怕吃药,怕被父母遗弃,常表现为哭闹,拒食,压抑,睡眠不足,退化行为,攻击行为。,学龄期,:情绪不稳定,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此时他们分离性焦虑的内容不只限于离开父母,更多的是离开父母,老师,同学,脱离了校园生活,并由于环境的生疏感到孤独,对疾病缺乏了解。,案例,某医院儿科病房里某天收治了一位,6,岁的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女患儿,该患儿从入院就诊到进入病房,一直紧紧偎依着其母亲,不允许其母亲离开自己。当母亲不得不离开时,该患儿便哭闹不休,拒绝进食和睡觉,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检查时有反抗行为,极不合作。患儿刚入院时,有高度浮肿,治疗一段时间后浮肿却无明显消退,后得知患儿经常偷吃榨菜,。治疗一段时间后,由于激素作用,出现了向心性肥大的副作用,患儿产生自卑感,拒绝继续服药治疗。,分析,.,患儿由于生病住院而被迫与母亲分离,与母亲开始建立的信任过程被中断,表现出一种,焦虑与恐惧,,哭闹、拒食、避开和拒绝生人,,.,住院时间长,还可表现为,抑郁,、,呆板,、不活泼,,表情淡漠,,闷闷不乐等。,.,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会产生行为,退化,,也会哭闹想回家,害怕与父母分离,把住院理解为被父母抛弃,.,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良刺激,.,患儿偷吃榨菜,拒绝继续服药 是她表现出来的,攻击行为和自尊心的保护,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心理护理措施,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和孤独感,帮助儿童宣泄,不良情绪,2.,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用儿童可以理解的,简洁,词汇介绍病情。,3.,消除患儿的戒备心理,并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4.,尊重患儿,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参与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与他们做游戏、讲故事、读书、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与病儿建立友谊,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使他们尽快适应医院生活。在做治疗操作之前,做好解释,讲明道理,,争取病儿的主动配合,。,5.,发挥家长在患儿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家长充分了解患儿疾病的发展及预后,了解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同时要求家长积极帮助患儿进行住院治疗的心理准备,肯定地告诉患儿家长一定会来探视的时间和次数,遭遇危机事件的死胎孕产妇心理分析与护理,孕妇温某,2 4,岁。,2 0 0 1,年,8,月,2 0,日上午,10,时左右,与黄某发生口角,争吵中黄某用一小方凳砸伤站立位的温某脐部,伤后,3,小时,温某出现腹痛,阵发性加剧。经医院诊断,确诊温某胎死。次日手术,温某娩出一男性死婴,并见胎儿左侧头部凹陷,左额及眼眶周围青紫。死胎娩出半小时后胎盘自然娩出,且完整。活体及尸体检查,:,分娩,5,天后,对温某进行活体检验,:,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腹壁皮肤无青紫和皮下淤血,腹软,无明显压痛和反跳痛。对死胎进行尸体检查,:,死胎发育好,重约,35 0 0,。,【分析】,死胎孕产妇是孕妇群体中的特殊个体,死胎孕妇的心理,有别于正常妊娠分娩的孕妇,她既要承受心理的打击,还要面临引产手术的痛苦,她不会像正常产妇一样有痛苦过后的喜悦和幸福,也不会有痛苦过后的成就感和做母亲的自豪感。其次,温某的胎死属于危机事件,非正常生理疾病所致,心理创伤可想而知。,【心理特点】,1.,痛苦,悲哀和绝望。,胎死宫内,一旦确诊,即会表现非常痛苦,腹中的胎儿与自己血脉相连,毕竟孕育了几个月,已经建立了母子感情,她们很难接受这种现实,是一件恐怖,绝望的事情。并且马上要面临引产手术的痛苦,心理和身体双重伤害,恐惧袭来。其次,想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想到胎儿被别人伤害的事实,恐惧与无助加剧。表现为情绪激动,有意回避或否认,甚至产生自杀念头。,2.,失落感和负罪感,由于胎死宫内,将要做母亲的喜悦和孕育新生命的快乐戛然而止,情绪一落千丈,并且对给家人带来的失望痛苦,以及因为自己的争吵没能保住孩子的生命感到愧疚和深深的负罪感。表现为不肯主动配合治疗,甚至拒绝,逃避治疗,易抑郁。,3.,愤怒,仇视与复仇,因为死胎是他人所致,她会将痛苦转化为仇恨,产生试图为自己尚未出世的孩子报仇的愤怒心理。表现为烦躁,易怒,严重可产生毁物,伤人的异常行为。,4.,焦虑和迷茫,等她已经接受这种事实后,担忧的情绪会随之出现,她们担忧会不会影响再次怀孕,将来能不能生育,会不会面临家庭破裂,对未来迷茫,对生活失去信心。,5.,创伤后应激障碍,存在持续性的精神和心理障碍,严重性的焦虑性疾病,处于心理失衡状态。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创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持续性回避和持续性焦虑警觉水平增高,不愿与外人接触,仇视他人。,【心理护理措施】,产前的心理护理,对于胎死宫内的孕妇,引产前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的产力、产程,对预防滞产和产后出血具有积极的作用。,1,、产前的心理护理重点在于调动她们的潜力,调动其体内原始的积极因素,使她们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护士应用安慰性语言疏导产妇,使她们从心理上比较容易和愿意接受这种现实。,2,、消除恐惧感,尽快使其脱离事件现场,避免进一步伤害,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由最亲近的人照料。,3,、产房的工作人员应认真负责,调节好产房的温度、湿度,替她们准备好必要的物品、态度和蔼、关心体贴产妇、语言要温柔、避免带有刺激、讽刺、挖苦味道的语言,动作要轻柔,避免粗暴的动作以减少她们的疼痛,适时的协助她们喝点红糖水和热饮料,从行为举止上给患者安全感,使孕妇能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爱,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点补偿。,4,、实施人工引产后,助产士应妥善处理排出物,避免对产妇造成不良的心理刺激。,产后的心理护理,死胎产妇比正常产妇更容易引起产后忧郁症,忧郁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而且影响着婚姻、家庭和社会,有必要对她们进行心理护理,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帮助她们重新面对生活。,1,、首先,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独自安排一个房间、安静、舒适,避免别人的询问来刺激她们,也避免她们看到别的产妇及新生儿更使她们伤心,让她们远离开别人做父母亲时的喜悦、温馨的氛围,以松驰她们的心理压力和失去孩子的失落感,并放置报刊、杂志或让她们倾听一些轻松的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指导其充分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和长时间的心理负担,应提供更多帮助适用放松疗法,树立正确的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态度,提高心理素质。,2,、同时运用沟通技巧,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可以运用暗示、引导、制造温馨气氛等技巧,指导家属不要在产妇面前流露不良的情绪,增进夫妻、婆媳关系,促使家人尤其是丈夫经常关心、安抚产妇,让产妇时刻感到家庭的温暖,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对于有哭泣、紧张、焦虑的现象,鼓励其宣泄情绪,排解心中苦闷,开导患者,促使其正确认识未来。,.,重建心理安全感,给予心理支持,使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消除其恐惧及防备心理,鼓励并制造其与人接触交流。注意引导激发其自身组织功能和潜能,恢复其主体意识和价值感。,4,、在产妇出院前,掌握产妇的机体、生理等恢复情况,并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工作,宣传优生优育知识,以增强信心,告诉下次怀孕的最佳时机。怀孕并孕育新生命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是家庭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让她怀着对新生命的憧憬乐观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