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第11页 / 共47页
第12页 / 共47页
第13页 / 共47页
第14页 / 共47页
第15页 / 共47页
第16页 / 共47页
第17页 / 共47页
第18页 / 共47页
第19页 / 共47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1,一、环境及环境问题,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三、生态建设,四、总结,2,2,3,3,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和健康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为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4,4,2.,环境的组成,自然要素,主要有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也就是地球的,4,大层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人为要素,主要有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也就是指人类所建立的社会文明。,5,5,3,、环境是什么,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为地球上各种生命提供支持系统。,环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是一种属于全人类的、国家的、社会的公共财产,任何个人、单位、部门都无权占有,更无权破坏。,与此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是最好的投资环境。,6,6,1,、环境问题的分类,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由于自然界固有的不平衡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16,大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塌陷、地裂缝、海啸、台风灾害、水旱灾害、生物灾害、地方病灾害等(自然灾害)、瓦斯突出、地面沉降。,7,7,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超过了环境容量,使环境的化学组成或物理状态发生变化,造成环境质量下降,有害于人类和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又称环境公害。,8,8,环境污染的类型,环境要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污染物性质: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等,污染物形态: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及噪声、辐射污染等,污染范围:全球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污染等,9,9,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盲目开发自然资源引起的生态退化、生产力显著下降和资源浪费等方面。,10,10,2,、环境问题的由来及发展,第一是原始狩猎阶段(只是盲目利用环境,很少有意识改造环境)。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无知而,乱采滥捕,,或因用火不慎,使大片草地森林被毁,,破坏了生物资源引起饥荒,。,第二是农业阶段(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愈加强大)。环境问题:因大量砍伐森林和破坏草原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因不适当兴建水利而引起,土壤沼泽化、血吸虫病流行,等。,第三是现代工业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大工业的出现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破坏加重外,还伴随,工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出现了“三废”污染,。,11,11,3,、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经济活动向自然界索取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用品的再生速度;人类向环境排放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4,、当代环境问题具有“三不、四高、五特性”的特点,不易分类、不易定量、不易解决,高风险、高投入、高难度、高敏感,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潜伏性、全球性,12,1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但产生,想要恢复和治理需要数倍到数百倍的投入,有的甚至不可恢复,有的则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在短期内不易发现,往往是这代人污染,下几代人受害。环境污染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不少现代科学技术还难以分析测试,更加难以解决。因此必须持十分慎重的态度,面对这些,全球性的问题,。,13,13,5,、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性大气污染,14,14,全球气候变暖,15,15,臭氧层破坏,16,16,酸雨范围扩大(我国酸雨为硫酸型,人为排放,SO,X,和,NO,X,是形成酸雨主要物质),17,17,生态破坏问题:土壤流失、土地沙漠化、森林减少、物种消失、水体富营养化,太湖蓝绿藻类爆发,水体富营养化严重,18,18,大连海港原油泄漏事件,19,19,1.,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限制阶段:八大公害事件,制订法律,污染治理,治理阶段:行政、法律、经济,局部治理,综合防治阶段:环境评价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管理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20,2.,环境保护的里程碑,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两大主题,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当代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有以下两个重要的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是世界环境史上,当代人类开始保护环境的第一个里程碑。为了纪念这次划时代大会的召开,当年联合国大会作出决定,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1,21,22,第二个里程碑,联合国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83,个国家,,102,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被称为第二个里程碑。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的文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其中,“,可持续发展”就是第二个里程碑提出的重要思想。我国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两大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之一。,22,3.,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指人对自然和环境的态度,主要包括:,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在与环保有关问题上的行为趋向;,对环保活动的参与程度。,影响环境意识的因素:,文化教育,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与管理,舆论与宣传与集体行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对策等等。,23,23,4.,我国的环境保护历程,第一阶段(,1973-1983,)起步阶段,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在当时“十年动乱”的艰难情况下,开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先河。,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初步建立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机构。,开展了以防治工业污染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工作。,24,24,第二阶段(,1983-1989,)开拓阶段,邓小平强调环境保护很重要,并对环境立法提出了明确要求。,明确了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确定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确立了以强化环境管理为核心的三大环境政策体系,预防为主、“谁污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强化环境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环境保护法制,加强了环保执法。,确立了协调发展战略。,25,25,第三阶段(,1990-1996,)发展阶段,江泽民提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环境保护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等重要论断。,强化环境管理全面推行,5,项制度。,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依法治理环境。,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积极发展环保产业。,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不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6,26,第四阶段深化阶段(,1997,现在),保护环境就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1,、,环境保护法制逐步完善。,2,、污染治理不断深化。,3,、城乡环境保护全面强化。,4,、环保产业迅猛发展。,5,、,国家加大环保投入。,27,27,28,28,1.对发展和可持续的理解,(1)发展的内涵,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真正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它还表现在文学、艺术、科学的昌盛、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秩序的和谐、国民素质的提高、环境生态的平衡等。简言之,既要“经济繁荣”,也要“社会进步”。,发展是受限制的。,人类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环境承载力极限之内,其中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最大限量。,29,29,(2)可持续性的内涵,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保持下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还有提高。,对可持续性的理解应与领域有关,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可持续环境等。,30,30,2,.,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过程,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控制,第三阶段: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第四阶段: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31,31,32,人依赖环境,无污染,环境缓慢退化,人类十分强大、对自然环境有极大破坏作用,应十分注意与自然环境协调,人类发展历史,32,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布伦特兰夫人提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性的概念源于生态学。它主要指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33,33,4,.,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指在其可再生能力,(,速度,),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他可再生资源,(,国际自然保护同盟,1991,年,),。,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1991,年),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34,34,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代际公平性:即当代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下一代人的利益。,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即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2),可持续性原则,核心是指人类自身的繁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证人类发展的首要条件。,(3)共同性原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争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动,这是由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35,6.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目标是谋求社会全面进步,36,36,总之,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社会、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动态的概念(并不要求某一种经济活动永远运行下去,而是要不断进行变革,利用现行经济活动中剩余利润中的适当部分进行再投资,而不是盲目地消耗掉。),37,37,38,38,生态建设简称,ECO,,,ECO,是,Eco-build,的缩写,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39,39,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不仅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且要开辟资源新区,发现新能源;对可再生资源,则要扩大、发展、改善和重建,提高资源量和品味。,40,40,1,、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41,41,2,、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42,42,3,、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43,43,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