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第11页 / 共3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第13页 / 共32页
第14页 / 共32页
第15页 / 共32页
第16页 / 共32页
第17页 / 共32页
第18页 / 共32页
第19页 / 共32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先秦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百家争鸣,墨家,儒家,法家,道家,诸子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儒:孔子论语,“仁政”,孟子孟子,荀子荀子,道:老子老子,庄子庄子,法:韩非子韩非子“法治”,墨:墨子墨子 “非攻”,纵横:“兵家”孙子孙子兵法,儒家: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创始人,孔子,,孟子。积极入世。,释家:由印度传入中土,创始人释迦摩尼,释家讲因果报应,讲修行为来世。,道家: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老子,庄,子;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无为而治,消极出世。,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孔子的生平,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公元前前),孔子思想,一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二修身:“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三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四政治思想:维护封建等级制正名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五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六品德:“温、良、恭、俭、让”,孔子格言,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欲速则不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四海之内皆兄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生可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朽木不可雕也。,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季氏将伐颛臾,背景简介,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论语是记录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体,凡篇,为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课前练习,春秋,语录,儒,四书,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在文中正确无误的一组是(),B,(,),论,语(,lun)(2),虎,兕,(,shi)(3),出于,柙,(,xia),(),社,稷,(,ji)(5),焉用彼,相,矣(,xiang),(6),固而近于,费,(,bi),A.(1)(2)(3)(4)B.(1)(3)(4)(6),C.(1)(2)(4)(5)D.(2)(3)(5)(6),课文第一、二段,问题,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冉有和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的?,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 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说成“有事”,第三段又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可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孔子的态度,理由,孔子坚决反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先王以为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不可伐,不必伐,不当伐,两个重点句式,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恐怕吧,尔是过,,宾语前置,,过尔,责备你。,是,代词,复指宾语“尔”,何以为,反问句式,何辞为?(鸿门宴),课文第三、四段,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是怎样辩解的,,孔子又怎样反驳。,课文第三、四段,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 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矣?且尔言过矣,虎兕 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中,是谁之过与,?”,陈力就列:陈,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冉求推卸责任说:“那都是长官的意思,我和子路都是不同意的,可有什么办法呢?,在宪问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现在他说的意思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了。即使使用我们今天并不那么先进的话说,起码也是,拿一份钱。做一份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钟也得撞响才是啊!,back,见到主人有危险而不知尽忠,眼睁睁地看着他往火坑里跳,往山崖下掉却袖手旁观,这难道是正确的态度?何况,老虎兕牛出了笼子,龟甲美玉毁在了匣中,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管理者的失职,危,不稳定;,颠,跌倒,持,扶持,扶,搀扶,课文第五、六段,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是怎么样责备冉有的?,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品德高尚的人最痛恨那些避而不谈“想要这么做”却一定要找出这种借口的做法。,夫:代词,那,句中位置。,今,夫,颛臾,:夫,放在句中,那,代词。,夫,如是,:夫,放在句首,发语词。,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实际上是说的均贫富,讲稳定,求发展的治国方略,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也涉及政治。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贫富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当然不同于共产主义,而具有平均主义的色彩。因为他“不患贫”而共产主义却是“患贫”消灭贫穷的主义。当然,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思想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至少,它成为后世不少农民起义的口号和目标。,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后代形成成语“祸起萧墙”。,阅读、思考、讨论,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试概括三次对话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对话:,第二次对话:,第三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季氏将伐颛臾,责,无乃尔是过与,先王以为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驳,引用名言,设比喻,斥,君子品质,政治主张,揭穿阴谋,晓之以,礼,晓之以,理,晓之以,德,归纳总结,思想内容方面,写作技巧方面,表现孔子的仁政思想;,表现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话体;,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延伸巩固,。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无乃尔,是,过与,见,冉有、子路,见,于孔子,曹刿请,见,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路转溪头忽,见,延伸巩固,。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过,犹不及,()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故尝与,过,宋将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翻译下列短文,再 见,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