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学历史的隐性知识与中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第一讲,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定义:隐性知识,是指潜藏于历史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而考试中又常考到的知识。,分类:易被忽视的隐性知识:,一、目录标题中的隐性知识,二、单元开头彩图及课本插图中的隐性知识,三、导入框中的隐性知识,四、地图中的隐性知识,五、注释中的隐性知识,六、文字中的隐性知识,七、自由阅读卡中的隐性知识,八、活动课中的隐性知识,一、目录标题中的隐性知识,这类知识隐藏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中国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特点,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隋唐,繁荣与开放,宋元,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再如各个时期文化特点,秦汉,昌盛,三国两晋南北朝,承上启下,隋唐,辉煌,宋元,灿烂,明清,时代特点鲜明。,二、单元开头彩图及课本插图中的隐性知识,教材每单元开头都有彩图,但没有内容介绍,所以学生仅把它看成一般图画,不认真对待。其实里面隐藏着许多重要知识。,如七年级上册中出现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面具,、秦始皇陵兵马俑、西汉早期的纸等。,插于课本的图案,能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课本冗长的文字表述,九年级上册隐性于书中的插图,斯巴达克起义,,就明确地指出,这次奴隶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补充课本正文的缺失。,三、导入框中的隐性知识,这类知识有的为了引起学习兴趣,有的为了引出课文主要内容。大多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四、地图中的隐性知识,地图里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是理解正文必不可少的辅助资料。,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下面附的古今地名注释,潜藏着许多重要知识点,如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宋朝史论家,郑樵,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左图右史,”,,是指学习或研究,“,史,”,,必须辅之以,“,图,”,。,没有,“,图,”,,史就会不清楚,因为没有直观的空间概念。,有了,“,图,”,,就会与,“,史,”,相得益彰。可见历史地图的重要性。,为什么强调地图的使用?,例图,:,古代希腊城邦图,例图,.,四大文明古国地形图,例图,.,秦汉疆域比较,秦朝形势,西汉形势,秦汉疆域比较,五、注释中的隐性知识,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六、文字中的隐性知识,这类知识隐性于文字表述技巧上,稍不注意,就谬之千里。如西域都护,从字面上看,西域都护是一种机构,实际是一种进行军事、行政管理、保护商旅往来的官职。,七、自由阅读卡中的隐性知识,八、活动课中的隐性知识,如何丰富历史课堂:,举例:,PMQ,首相问答,说说长征,美国的中学历史怎么上?,搞笑诺贝尔,英国,首相问答,首相问答,英文简称,PMQ,(,Prime Ministers Questions,),是英国的一种宪政传统,它要求首相每周三到下议院议事堂回答下院议员的提问,一般是中午,12,点开始,共,30,分钟。问答过程全程直播,视频和,文稿,也会及时发布到网上(,议会官网,、,内阁官网,、,Youtube,),当然你也可以去,旁听,。,【“,长征”一词的出现,】,中央红军在,1934,年开始战略转移时并不清楚前边的路是怎样的,两万五千里是走完才数出来的,也就是说一开始并没有计划长征,因此也没有“长征”这一说法,,1935,年时有人用“西征”一词来指称此事。,1935,年,5,月,红军进入四川大凉山后,朱德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第一次提到“长征”一词。,1935,年,12,月,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对“长征”一词作全面的政治解释,他说:“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当然,“长征”是共产党的叫法,国民党方面则一直称之为“西窜”。,【,对“长征”的回忆,】,长征的苦与乐,饿与饱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时人及后人对长征的了解还是得听他们讲来,因此亲历者的回忆就成为了解长征的最重要的资料。,不同级别的人的回忆的长征,会是不同层面的长征,将最高层的回忆、高级将领的回忆和普通士兵的回忆结合起来,就可以勾勒出一幅基本的长征图了。,但不同时期的回忆就大大不同了,首先,时间越长,回忆的误差就会越大,其次,受不同时期政治环境的影响,回忆就会呈现不同的趋向。,1.,早期的生动回忆,:,长征结束不久,出于向海内外宣传红军,获取募捐的目的,,1936,年,8,月,5,日毛泽东和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联署,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发起回忆征稿,到,10,月底共收到稿件,200,余篇,,50,万字,这些文稿由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徐梦秋,负责总编辑,丁玲和成仿吾参与编辑,至,1937,年,2,月,22,日整理完毕,编为,红军长证记,(又名,两万五千里,)一书,收文,100,篇,歌曲,10,首以及附录等。,这些回忆文章的作者大多为年轻人,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又近,因此,记忆的错误很少,;当时舆论环境尚且宽松,作者们多为中高级干部,离核心层较远,不知也不必顾忌党内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问题,因此,内容真实可信,。编辑方面也基本上局限在文字技术性方面,就是删除重复,使文字更精炼等,没有大刀阔斧,伤筋动骨,因而,很好的保留了回忆的原貌,。,高华对其高度评价:“这本长征的回忆文本的文献价值最高,因为它最真实,最质朴,是讫今为止,所有有关长征回忆的最初形态”。,红军长征记,整理完毕后,一直未能正式刊行,直到,1942,年,11,月,20,日才作为“党内参考资料”,由总政治部付印,并要求“接到本书的同志妥为保存,不得转借他人,不准再行翻印。”,1954,年中宣部党史资料室将此书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在内部发行的,党史资料,上分三期发表,仍然作为党内参考资料。这一次的刊印,对,1942,年版的错字做了校订,并在“文字上略作修改”,其最重要的变化是是删除了何涤宙,遵义日记,、李月波,我失联络,、莫休,一天,等,5,篇。,195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选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仅收入了,1942,年版的,51,篇,也没有收入何涤宙,遵义日记,等,5,篇。,2002,年国内几家媒体报道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了一部朱德签名赠给斯诺的延安,1942,年版,红军长征记,的新闻,从而又引发了人们对此书的强烈兴趣,经过一番整理,该书终于在,2006,年以完整的面目公开问世了,它的新书名是,亲历长征,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刘统整理注释,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6,年,3,月。,2.,建国初的回忆与再造:,“建国后,党和政府从政治的高度开始了对红军长征事例广泛的,宣传,,通过建立红军纪念碑,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戏剧,电影,歌曲,舞蹈、美术,年画,宣传画,连环画、以及更重要的,中小学教科书,,使全国人民对长征史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并深入人心,那就是:红军战士为革命,为抗日,冲破敌人封锁线,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翻越夹金山,穿过六盘山,突破腊子口,奠基直罗镇,胜利会师在陕北,奔向抗日最前线。”,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对长征的叙述逐渐从宣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艰苦卓绝的精神,向总结长征的历史经验,颂扬领袖的丰功伟绩和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方向转移。,3.,文革后的回忆及回归:,文革后“拨乱反正”,对长征的叙述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以,1981,年,12,月问世的,彭德怀自述,,,1984-1987,年出版的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为代表,一大批老同志出版了他们的个人回忆录,,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长征的真貌,把过去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被遮蔽的历史真相揭示了出来,,而有关张闻天等老革命家的历史文献的出版及相关研究,又丰富了有关长征历史的叙述。,1979,年,12,月,斯诺的,西行漫记,于建国后第一次在国内公开出版。,1986,年,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支持,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的,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也正式出版,广为发行。这两个美国人一前一后写的这两本有关长征的名著,提供了红军长征史的丰富细节和场景感。而,亲历长征,的出版,让历史的叙述终于回到了原点,从那儿我们可以去体会一个真实和感人的长征了。,还有一篇更有趣的,茅台酒,,作者说在激战茅台村的战斗里,“消灭敌之大部,俘获人枪各数十,和枪榴筒一,并缴到茅台数十瓶,我们毫无伤亡,战士欣然给了我一瓶,我立即开始喝茅台酒了。,“,义成老烧房”是一座很阔绰的西式房子,里面摆着每只可装二十担水的大口缸,装满异香扑鼻的真正茅台酒,此外,对着口的酒缸,大约在一百缸以上;已经装好瓶子的,约有几千瓶,空瓶在后面院子内堆的像山一样。,“够不够你过瘾的?今天真是你的世界了!”老黄带着诙谐和庆祝的语调向我笑着说。,真奇怪,拿起茶缸喝了两口,“嗳呀!真好酒!”喝到三四五口以后,头也昏了,再勉强喝两口,到口内时,由于神经的命令,坚决拒绝入腹,因此除了鼓励其他的人。“喝啊”以外,再没有能力和勇气继续喝下去了。,很不甘心,睡几分钟又来喝两口,喝了几次,甚至还跑到大酒缸边去看了两次。第二天出发,用衣服包着三瓶酒带走了,小休息时,就揭开瓶子痛饮。不到一天,就在大家共同欣赏之下宣告完结了,一二天内部队里茅台酒绝迹了。”,【,长征是多面的,战士是有血肉的,】,我们对长征的印象就是战士们天天打仗,一个接一个,然后还经常挨饿,煮皮带,啃树皮。可这不是历史的全部,宣传性的历史叙述把长征的另一面,战士们的乐,战士们的痛饮茅台酒,大口吃火腿的细节给遮蔽了。长征中不只有战斗,也有休闲的日子。这些历史的细节就在上文提到的被删掉的那几篇文章里。,比如“,遵义日记,,写了干部团(红军大学)的几个红军干部在,1935,年初红军进入遵义城后的十天里,经常去饭店点菜吃饭,而店主因生意太好,炒辣鸡的质量越做越差,作者还利用空闲时间,把组织分配的打土豪获得的一件皮袍送去裁缝店改做皮衣,被贪小利的裁缝偷工剪料,生了一肚子的气,反而对遵义会议没一字的描写。”该文还“详细写到他在遵义的十天,既有去学校进行革命宣传,又写到红军干部和遵义学生打篮球比赛,跳舞联欢,处处真实可信。”,刘东波:美国中学的一堂历史课,2012,年,10,月,我参观亚利桑那州的一所中学。我在,10,年级一个班上,赶上一节历史课。内容是二战后期美国投放两颗原子弹轰炸日本本土的教学。,我到这个班的时候,,25,名美国学生已经围成一个大圈,在讨论投放原子弹的利弊。老师在圆圈中间主持。,学生们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明显是提前做了准备,每个组都有发言人。当各组轮流发言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每个组对原子弹投放的看法都不同!因为每个组站的立场不同!有站在人道立场的,认为这个方式太残忍,和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无异;有站在美国立场的认为这是最少战争成本、最少人员牺牲的方法;有站在日本立场的,认为对日本带来长期危害,伤及了无辜的民众;居然还有站在中国立场的!认为这是对日本的一种报应,让他们也尝尝到被欺负的感受!,我很有兴趣的听完各组发言,又继续观察他们各组之间的辩论。他们辩论很激烈。40分钟的课堂刹那就结束了。最后几分钟老师总结,我很想听到老师的评价。令我更震撼的是,老师居然没有给出任何结论!老师只总结三点:1,大家准备的很好,这节课很有意思,很成功,每个组在这节课都是A(满分)。2,大家都看到了,每个历史事件都有不同的解释角度,都有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历史,就,是这样。3,大家唯一的的共识是,日本很多无辜的民众至今仍在被核武器的后遗症所伤害。,然后,就下课了!,我课后和老师谈了几个问题:,第一,美国历史教材中是如何总结这个事件的?,老师告诉我,历史书只讲了事实:如何决策轰炸、如何实施执行、如何因此影响了战争进程、日本民众面临的惨剧。书中没有胜利者的自豪,也没有意义之类的总结。美国中学历史书中对很多事件的评价是一个开放的答案。美国历史老师最重要的作用是告诉学生当时的环境、和事件的真相,而对错、立场、价值评判要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