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螺旋体病,第二节,梅 毒,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五、临床表现,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概述,七、,并发症与后遗症,八、,诊断和鉴别,诊断,九、治疗与预后,十、预防,概 述,一,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临床表现复杂,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损害。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晚期可侵犯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各器官。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传染病学(第9,版),一、概 述,病原学,二,梅毒,螺旋,体,(,Treponemia pallidum,,,TP,),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原学,1905年被发现,在分类学上属螺旋体目(Spirochaetales),密螺旋体科(Treponemataceae,),密螺旋体属(,Genus Treponema)。TP通常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由814个整齐规则、固定不变、折光性强的螺旋构成,长414m,宽0.2m,以旋转、蛇行、伸缩三种方式运动。TP系厌氧微生物,离开人体不易生存。煮沸、干燥、日光、肥皂水和普通消毒剂均可迅速将其杀灭,但其耐寒力强,。,梅毒螺旋体,传染病学(第,9,版),流 行 病 学,三,(一)传染源,传染病学(第9,版),三、流行病学,梅毒,是人类特有的疾病,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均是传染源,感染者的皮肤分泌物、血液、精液、乳汁和唾液均含有TP,。,梅毒,呈世界性流行,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于1505年经印度传入我国广东省,至今已近500年,。,(二)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染,主要的传染途径,约,95,患者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传染,。,传染病学(第9,版,),2.,垂直传播,在,怀孕的任何阶段梅毒螺旋体均可轻易通过胎盘及脐静脉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皮肤擦伤处发生接触性感染。,主要,的传染途径,约,95,患者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传染。,3,.,其,他,途径,少数患者可经医源性途径、接吻、哺乳或接触污染衣物、用具而感染。,(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梅毒螺旋体,普遍易感,卖淫、嫖娼、同性恋、双性恋等性乱行为者及吸毒者均为梅毒的高危人群。,传染病学(第9,版,),发病机制与,病理,四,(一)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指小动脉内皮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使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闭塞。小血管周围炎指围管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二)树胶样肿,又,称梅毒瘤(syphiloma)。该肉芽肿质韧而有弹性,如树胶,故得名树胶样肿(gumma)。镜下结构似结核结节,中央为凝固性坏死,形态类似干酪样坏死,但坏死不如干酪样坏死彻底,弹力纤维尚保存,。,传染病学(第9,版),临 床 表 现,五,(一)临床分型与分期,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胎传(先天性)梅毒与获得性(后天)梅毒。,可根据病程的发展分为早期梅毒、晚期梅毒、潜伏梅毒。,传染病学(第9,版,),传染病学(第9,版,),(二)潜伏期,获得性梅毒通常为21天,一般为990天,此期的临床血清反应呈阳性,但无明显症状。,婴儿,大多数会,在生后5周后出现症状,。,(三)潜伏梅毒,感染,梅毒后经过一定的活动期,由于机体免疫力增强或不规则治疗的影响,症状暂时消退,但未完全治愈,梅毒血清反应仍阳性,且脑脊液检查正常,此阶段称为潜伏梅毒。感染两年以内者称早期潜伏梅毒;感染两年以上者称晚期潜伏梅毒。先天性梅毒未经治疗,无临床症状,而血清反应呈阳性。,婴儿,大多数会,在生后5周后出现症状。,(四)获得性梅毒,1,.,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发生于不洁性交后约24周,典型的硬下疳初为单个无痛性丘疹,迅速发展为糜烂,形成具有特征性的溃疡,上有少量渗出物,触之边缘及基底软骨样硬度。好发于龟头、冠状沟和包皮及女性阴唇、阴唇系带、尿道和会阴。硬下疳出现1周内,,大部分患者还,可有腹股沟或患部近处淋巴结肿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破溃,表面皮肤无红肿,称为硬化性淋巴结炎。疳疮不经治疗,可在38周内自然消失,而淋巴结肿大持续较久。,传染病学(第9,版,),(四)获得性梅毒,2.二期梅毒,(1),皮疹:最,常见的为斑疹和斑丘疹。,(2)骨关节病,变:骨膜炎,最为常见,关节炎次之,亦可见骨炎、骨髓炎、腱鞘炎或滑膜炎。,(3)眼部,病变:表现,为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等,眼房水中可找到梅毒螺旋体。,(4)神经系统,病变:多,无明显症状,但至少25%二期,梅毒患者的,脑脊液异常,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5),其他:肾小球肾炎,、肌炎、肝炎、脾肿大、胃肠疾病等表现。,传染病学(第9,版,),传染病学(第9,版,),二期梅毒皮疹特点,90,%,的患者出现皮疹,最常见的为斑疹和斑丘疹。,皮疹泛发,,80%,累及躯干,约半数的患者有掌跖受累,皮疹不痒、铜红色和对称分布是其特征。,可同时伴有脱发,多为虫蚀状脱发,多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二期梅毒的唯一表现。,在肛周、阴唇、腹股沟、阴茎、大腿内侧等潮湿部位,常可见到扁平湿疣,其中,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极具传染性。,在口腔、鼻腔和生殖器黏膜等部位,可出现表浅的糜烂斑,有较强的传染性。,上述各种二期梅毒表现常重叠出现。不管治疗与否,一般在,210,周消退,不留瘢痕。,梅毒硬下疳,梅毒,脱发,传染病学(第,9,版),(四)获得性梅毒,3.三期梅毒,(1)梅毒性树胶肿,:树胶,肿是晚期梅毒发生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样损害。,(2)晚期心血管梅毒:好发于升主动脉,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冠状动脉狭窄,其次为主动脉弓横部,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很少受累。,(3)晚期神经梅毒:发生率约10%,神经梅毒分为5种主要类型,即无表现神经梅毒、脑膜梅毒、脑膜血管梅毒、脑实质梅毒和树胶肿性神经,梅毒。,传染病学(第9,版,),传染病学(第9,版,),梅毒性树胶肿,树胶肿是晚期梅毒发生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样损害。,皮肤树胶肿表现为结节或结节溃疡。结节损害表现为豌豆大或更小的深在硬结,棕红色,好发于面部、肩胛和四肢,皮疹可以持续数周或数月,不破溃而愈合,可留瘢痕。如结节破溃则成结节溃疡型,需数年才会愈合,形成萎缩性瘢痕,结节-溃疡-愈合病变过程,最后可见大片瘢痕形成。皮肤树胶肿治疗后可吸收很快,可以完全痊愈。,骨骼树胶肿X线表现有骨膜炎、骨膜增厚成层、密度增高;骨炎、结构或骨髓破坏;硬化性骨炎。临床症状包括疼痛、压痛、肿胀、骨肿块、僵直和活动受限。,上颚及鼻中隔黏膜树胶肿可导致上颚及鼻中隔穿孔和马鞍鼻。,传染病学(第9,版,),1.早期先天梅毒,多,在生后210周发病,病变类似于成人的严重二期梅毒,有传染性。皮肤黏膜损害如皮肤干燥、皱纹、斑疹、丘疹、水疱或大疱、脓疱、表浅脱屑、瘀点、黏膜斑和扁平湿疣等。,2.晚期先天梅毒,2岁后发病,,骨骼,、感觉器官(眼、耳)受累多见。H,u,tchinson三,联症:,包括间质性角膜炎、H,u,tchinson齿和神经性,耳聋;,无表现神经,梅毒;,其他病变:包括前额圆凸、上颌骨短小、马鞍鼻、下颌骨突出、高弓腭,、,桑葚,齿,、Higo,u,menakis症(,锁骨内13增厚)、佩刀胫、舟形肩胛、C,lu,tton关节、腔口周围裂纹、,皮肤黏膜,树胶肿、精神发育迟缓和,脑积水。,(五)先天梅毒,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六,传染病学(第9,版,),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暗视野显微镜下,典型的梅毒螺旋体呈白色发光,其螺旋体较密而均匀,其运动方式包括旋转式、蛇形式、伸缩移动。此检查对梅毒有病原学诊断的价值。,(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二)梅毒血清检测,1,.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心磷脂加卵磷脂及胆固醇为抗原,用来检测抗心磷脂抗体。可用作临床筛选,并可作定量,用于疗效观察。如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 test,RPR)。,2,.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他成分检测抗螺旋体抗体。,传染病学(第9,版),梅毒螺旋体-IgM阳性的一期梅毒患者经过青霉素治疗后,约24周梅毒螺旋体-IgM消失。,二期梅毒梅毒螺旋体-IgM阳性患者经过青霉素治疗后,约28个月之内IgM消失。,由于IgM抗体分子较大,母体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因此如果婴儿梅毒螺旋体-IgM阳性则表示已被感染。,(三)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并发症与后遗症,七,传染病学(第9,版,),七、并发症与后遗症,黏膜病变易发展为慢性间质性舌炎,是一种癌前病变,应严格观察;,心血管病变可相继发生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肌梗死、主动脉瘤或猝死等;,神经梅毒发病缓慢,可发生脊髓膜炎,可压迫脊髓导致痉挛、瘫痪。,诊 断,和,鉴 别 诊,断,八,传染病学(第9,版,),(一)诊断,主要包括不洁性交史,婚姻配偶或性伴侣有无梅毒。,已婚妇女有无早产、流产、死产史,父母兄弟姐妹有无性病。,1.,流行病学,史,2.,临床,表现,皮肤、黏膜、外阴、肛门、口腔等处皮疹或硬下疳,梅毒不同分期,表现有各自的特点,对感染较长的患者除检查其皮肤黏膜外应注意检查心血管、神经系统、眼、骨骼等。潜伏梅毒患者缺乏临床表现,主要依靠梅毒血清学检查。,3.,实验室,检查,暗视野显微镜检:早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可查到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试验:用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做初试,如阴性,若怀疑为梅毒患者,应进一步检查;如果阳性,结合病史及体格检查符合梅毒,可以确定诊断。,传染病学(第9,版,),主要有梅毒硬下疳同,以下,相,鉴别,软下疳(杜克莱嗜血杆菌),固定性药疹,生殖器疱疹,局部感染,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此必须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和反复实验室检查方可及早明确诊断。,(二)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九,传染病学(第9,版,),(一,)治疗,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疗程规则,剂量足够。,应注意不规则治疗可增加复发及促使晚期损害提前发生。,青霉素为首选药,常用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G及水剂青霉素G。,头孢曲松近年来证实为高效的抗TP药物,可作为对青霉素过敏者的优先选择药物。,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疗效较青霉素差,通常作为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治疗药物。,一般原则,传染病学(第9,版,),治疗后应定期随访,一般至少检查3年,第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第2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第3年在年末复查1次;神经梅毒同时每6个月进行脑脊液检查;梅毒孕妇分娩出的婴儿应在生产后第1、2、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如有血清复发或临床症状复发,除应即加倍剂量进行复治外,还应考虑是否需要作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查。,传染病学(第9,版,),1.早期梅毒,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为两侧臀部肌内注射,,1,次/周,连续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1015d,。对青霉素过敏用以下药物:头孢曲,松钠1g,/d,,,静脉滴注,,,连续1014d。或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服,15d,;或米诺环素,100mg,,每日2次,连服,15d,;或口服大环内酯类。,治疗方案,传染病学(第9,版,),2.晚期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苄,星青霉素,1次/周,34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同上,连续,20d,,也可考虑给第2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周。对青霉素过敏用以下药物:多西环素或大环内酯类连服,30d,,剂量同上。,3.心血管梅毒,住院,治疗心力衰竭,控制心衰后再行驱梅治疗。注射青霉素,需从小剂量开始,且不宜用苄星青霉素,以避免发生吉海反应,造成病情加剧或死亡。首选水剂青霉素G,剂量第1天10万U;第2天20万U(分2次);第3天40万U(分2次);第4天起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d,,连续15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或更多),疗程间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