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标准预防与职业暴露,标准预防,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WS/T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对标准预防与职业暴露提出明确要求。,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一)涵义。是医疗机构中各相关主体自觉、有效、规范地执行感控标准预防措施的规范性要求。,(二)基本内容。标准预防主要包括手卫生、隔离、环境清洁消毒、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安全注射等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资源配置与经费投入,以保障感控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不得以控制成本和支出为由,挤占、消减费用,影响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1.,手卫生。,(,1,)涵义。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依据标准预防的规定和诊疗活动的需要,合理配置手卫生设施、持续推动和优化手卫生实践的规范性要求。,(,2,)基本要求。,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制订符合本医疗机构实际的手卫生制度,全面推动手卫生的实施。,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指定相关部门负责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实施、监测和考核等工作;定期开展覆盖全体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临床科室是手卫生执行的主题部门,日常实施自查与监督管理。,根据不同部门和专业实施手卫生的需要,为其配备设置规范、数量足够、使用方便的手卫生设备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速干手消毒液,以及手卫生流程图等。重点部门、区域和部位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建立并实施科学规范的手卫生监测、评估、干预和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2.,隔离。,(,1,)涵义。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过程中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感染传播风险,依法、规范地设立有效屏障的规范性要求。,隔离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明确或可能的感染传播能力的人员,对其按照感染源进行隔离;另一类是具有获得感染可能的高风险目标人员,对其进行保护性隔离。隔离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和行为屏障。物理屏障以实现空间分割为技术手段,行为屏障以规范诊疗活动和实施标准预防为重点。,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例如:,在发热门诊内及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病房楼内设置分区,并要求严格物理隔断各个分区,严格的物理隔断使污染的空气等不能够进入清洁区域使之达到最大限度防止交叉污染。但既使有物理隔断,行为隔离仍最重要,若是行为错误,实际上就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行为上一点点疏忽,那么针尖大的窟窿就会漏斗大的风,防止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乃是重中之重。,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2,)基本要求,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特点,制订并实施本机构的隔离措施管理规定。,对需要实施隔离措施的患者,应当采取单间隔离或同类患者集中隔离的方式;对医务人员加强隔离技术培训;为隔离患者和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隔离患者所有诊疗用品应当专人专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在严格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按照疾病传播途径和防控级别实施针对性隔离措施。,加强个隔离患者的探视、陪护人员的感控知识宣教与管理,指导和监督探视、陪护人员根据患者感染情况选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对隔离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反馈。并加以持续质量改进。,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3.,环境清洁与消毒。,(,1,)涵义。是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诊疗区域的空气、环境和物体(包括诊疗器械、医疗设备、床单元等)表面,以及地面等实施清洁消毒或新风管理,以防控与环境相关感染的发生和传播的规范性要求。,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2,)基本要求。,确定实施环境物表清洁消毒的主题部门及监管部门,明确各部门及相关岗位人员的职责。,确定不同风险区域环境物表清洁消毒的基本规范、标准操作流程和监督检查的规定,并开展相关培训。,规范开展针对诊疗环境物表清洁消毒过程及效果的监测。,制订并严格执行感染暴发(疑似暴发)后的环境清洁消毒规定与床单元终末处置流程。,明确对空调通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与医疗用水实施清洁消毒、新风管理和进行监管的主题部门及职责,制订并执行操作规程及监测程序。,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4.,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和,/,或灭菌。,(,1,)涵义。是医疗机构对临床使用的诊疗器械和物品正确地实施清洁消毒和,/,或灭菌处置的规范性要求。,(,2,)基本要求。,根据所使用可复用诊疗器械,/,物品的感染风险分级,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再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形式的清洁、低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高水平消毒和,/,或灭菌等;相关操作人员应当做好职业防护。,在实施消毒灭菌处置前应当对污染的器械,/,物品进行彻底清洗。但针对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灭菌处置前应当先消毒。,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2,)基本要求。,建立针对内镜、外来器械、植入物等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规范和相应标准操作规程,做好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和反馈。,诊疗活动中使用的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物品符合使用管理规定,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灭菌产品应当符合相应生产与使用管理规定,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器械,/,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程序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过程和结果监测,建立并执行质量追溯机制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对经清洗消毒灭菌的器械,/,物品应当采取集中供应的管理方式。,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5.,安全注射。,(,1,)涵义。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为有效防范因注射导致的感染风险所采取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风险,以及注射后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的临床注射活动的规范性要求。,(,2,)基本要求。,制订并实施安全注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明确负责安全注射管理的责任部门和感控部门或人员的监督指导责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注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严格实施无菌技术操作。,诊疗活动中使用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用具应当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废弃;使用的可复用注射用具应当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清洗灭菌;杜绝注射用具及注射药品的共用、复用等不规范使用。,加强对注射前准备、实施注射操作和注射操作完成后医疗废物处置等的全过程风险管理、监测与控制,强化对注射全过程中各相关操作者行为的监督管理。,提供数量充足、符合规范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利器盒;指导、监督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正确处置使用后的注射器具。,(四)加强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建立行为屏障。,标准预防是保护医患双方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和咳嗽礼仪、诊疗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患者安置、安全注射、医用织物洗涤和医疗废物管理等。落实标准预防的关键措施是医务人员的行为要规范,建立起行为屏障;同时,也与建筑布局、诊疗流程(见附件1)、物资保障、人员培训等因素密切相关。,额外预防是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针对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和传播途径,以阻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或空气传播途径为目的,而采取的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GBZ/T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6.4.1,医疗机构,6.4.1.1,采取标准预防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标准预防的要求包括:配置洗手和洗眼设施;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合理安置病人;制定并遵守环境操作规程,包括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场所的清理清洁和被服清洁;对锐器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处置;制定适宜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操作规程;保障生物标本的处理与运送安全;配备相应的医疗卫生设备并定期进行清洗、运输和维护。,“标准预防”是医院感染控制的试金石,三大理念,1,.,一视同仁,:,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是为有,传,染性。,不能只关注阳性患者,!,2,.,双向防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需要双向防护。,3,.,三种隔离,:,落实,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能阻断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血源性病原体: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感染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职业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非胃肠道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执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GBZ/T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定义,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一)涵义。是医疗机构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和上报等活动的规范性要求。,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按传播途径分类,主要包括血源性暴露、呼吸道暴露、消化道暴露和接触暴露。,(二)基本要求。,1.,建立适用于本机构的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规范和流程,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明确管理主体及其职责;制订并执行适用的预防、处置和报告流程;实施监督考核等。,2.,根据防控实践的需要,为医务人员提供数量充足、符合规范要求的用于防范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的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其他支持、保障措施。,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二)基本要求。,3.,对医务人员开展有关预防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培训教育,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高风险部门应定期进行相关应急演练。,4.,建立医务人员感染病病原体职业暴露报告管理体系与流程。,5.,对发生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暴露后评估、处置和随访,严格按照相关防护要求采取检测、预防用药等应对处置措施。,6.,建立并执行预防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相关医务人员疫苗接种管理制度。,二次分拣,不规范处置医疗废物,不规范使用利器盒,注射(回套针帽),采血,戴手套可以预防锐器伤发生吗?,手套作为个人防护用品的一部分其作用是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潜在传染病的感染。戴手套不能预防锐器伤的发生,但是能明显降低病原体双向传播的风险,既保护患者又保护医务人员。,总体上来说,医疗操作时佩戴手套可使皮肤的血液接触率从,11.2%,降低到,1.3%,。,基层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500,问,WS/T661,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开始采血前佩戴医用帽子、口罩和手套。宜在完成每一位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后更换新的手套;如条件不允许时,至少在完成每一位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如采血过程中手套沾染血液或破损,应及时更换。,GBZ/T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当劳动者的手可能接触血液、其它潜在污染物、粘膜或破损的皮肤或进行血管穿刺,处理或接触污染物或被污染的表面时,应戴手套;当一次性手套(如外科或检查用手套)被污染、撕裂、刺破或失去防护功能时,应尽快更换;严禁一次性手套重复使用;非一次性手套必须经消毒后方可重复使用,一旦破损应立即丢弃。,输液:拔针,抽血:拔针,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缝合中,手术中,分 娩,气管插管,口腔治疗,发生血液、体液暴露后,如何紧急局部处理?,锐器伤处理流程,严禁局部挤压,锐器伤处理流程,职业暴露上报(口头,+,表格),及时上报很重要,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若,抗,-,HBs滴度低(10IUmI),,注射免疫球蛋白,(HBIG),,并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