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全球化与农村 基础教育发展战略,滕 星 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全球化已成为国际与中国社会最热门的话题。在该话题下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全球化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谁在主导全球化?谁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如何理解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全球化与文化多元主义等?不管争论者所持的观点是如此的不可协调和对立。但是,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东方或西方、穷人或富人、男人和女人,都不得不承认,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全球化的加快趋势已是一个人们无法回避的不争事实。全球化是一把双刃的剑,它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它。当前,中国正在致力于而“三农”问题研究,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应是重中之重,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着资源配置的短缺与不平等,本文试从历史与现实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略作分析。,全球化与农村 基础教育发展战略滕,1,案例1:,182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加了5倍,世界实际产出是原来的50倍。但是,这些巨大的收获分配十分不均。19世纪初,在世界上最富和最穷的国家之间,人均实际所得比率是3:1,到了1900年是10:1,到了2000年是60:1。今天,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为6000美元左右,在最富的国家是2.9万美元,在最穷的国家是500美元。高收入国家中的10亿人所赚的钱几乎占世界所有总额的60%:中等收入的国家中的15亿人所赚的钱占20%强:剩下的才归低收入国家的35亿人。,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社会中,面临的挑战,(,一)、近二百年来世界人口财富增长与分配差距急剧扩大,案例1:182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加了5倍,世界实际产出是原,2,(一)、近二百年来世界人口、财富增长与分配差距急剧扩大,案例2:据联合国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称,占全球1/5人口约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和全球总市场的82;而占全球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分别仅占14和18%,第十届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份报告指出:整个90年代,对于最不发达国家而言,是不平等的、贫困的10年,也是越来越被边缘化和排挤在国际社会之外的10年,她们普遍未能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实事求是地讲,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实现经济腾飞的神话,但却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一)、近二百年来世界人口、,3,(,二)、知识经济社会来临时,发展中国家尚未普及初等教育,案例3,:2000年4月下旬在塞内加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指出,从1990年各国领导人在泰国举行的第一次,“,世界教育论坛,”,会议承诺2000年之前“普及教育”之后,国际社会值得自豪的事情就是如今人们一致认为发展要靠教育,然而,各国政府刚刚接受了”教育为本“的思想,发展中国家又面临着另一个挑战:知识经济。松浦晃一郎进一步指出:发达国家在大力开发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跟不上,知识经济的效益与教育成正比,从而扩大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后者尚在艰难地提高读写能力,根本无力投资于以掌握技术为目的的高等教育。,(二)、知识经济社会来临时,发展中国家尚未普及初等教育,4,(三),、知识与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案例4:,知识和财富也许会日益集中到某些人手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说明了这种趋势:该校毕业生开办了400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在1994年共有员工110万人,年销售额为232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上经济实力居第24位的国家。要想要知识经济不至于作茧自缚只使少数人富起来,我们就必须确保发展中国家既得到基础教育也在知识经济中拥有一席之地。,上述情况正像泰国未来发展研究所所长吉恩沙差廖翁沙指出的那样,将全球经济转变成以知识以基础的经济,那些掌握更多技术、研究和开发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人或团体得到了获取世界财富的最好机会。知识经济将改变个人、组织或国家的基础结构,到头来,我们不再称一个国家是一个“穷国”还是“富国”,而是称它们是“知识欠缺国”还是“知识丰富国”,这就是所谓的赢者全赢(Winner takes all)的理论和数字化分水岭(Digital dividing ridge)理论。,(三)、知识与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案例4:知识和财富,5,(四),、发展中国家的榜样印度的案例,然而,知识经济推动的全球化收益并非只是西方发达国家唯一的专利,印度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案例5,: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印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培养了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的工程师大军,2000年印度软件产品的出口总额将达到57亿美元;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部分的1/4,8年后,印度的信息技术产品的产出总额可以达到500亿美元,占印度总出口的33。今后3年,印度的因特网用户将从现在的200万人增加到7000万。尽管印度边远乡村还没有像样的道路,淡水供应和集装箱码头,但是,印度的乡镇居民已开始在网上出售他们的商品或是查看价格。,印度的案例的表明,在信息技术的大潮中,只有一个法则:就是适者生存。如果发展中国家顺应这一潮流,她们也能在知识经济推动的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一席之地,获得其应得的份额。那么,在知识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不应再扮演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灰姑娘角色,尽管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既要普及基础教育又要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以便参与全球化过程的两难境地。,(四)、发展中国家的榜样印度的案例 然,6,二、农村地区 教育发展若干关系思考,今年,初,中央将社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我国的农村地区,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因此,农村基础教育也将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存在的差距,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为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开发配备合适的人力资源,这是摆在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学科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从理论上来探讨如何根据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特殊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乃是当前“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要处理好下述几个方面的关系。,二、农村地区 教育发展若干关系思考,7,1.物的开发与人的开发的关系,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博士的研究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存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可以提高0.86%,电话普及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提高0.52%。然而,儿童入学率如果提高一个千分点,人均GDP增加0.360.59%;人口增长每下降一个千分点,儿童入学率提高一个千分点,这两个加一起,就可以使人均GDP提高0.7%到1.2%。因此,农村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处理好物的开发与人的开发的关系,也就是说,要处理好经济投入与教育投入的关系。,1.物的开发与人的开发的关系 著名经济学家胡,8,2.政府投入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规律的条件下,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应尽量由市场规律来调节,而不是由政府来投入与调配。政府应做市场经济不做的事情,即政府主要应加大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教育、卫生等公共资金长期投入不足,特别是基础教育,由此导致普遍劳动力文化素质较城市偏低。笔者曾在求是杂志1989年第2期撰文指出,农村地区存在着两个恶性循环,一是低质量的教育与低经济发展水平的恶性循环;二是低人口素质与落后的文化习俗的恶性循环。打破这两种恶性循环的突破口是加大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有效投入。人力资本的投入,特别是前期基础教育的投入,应是政府行为,这是世界各国的有效经验。鉴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基础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中央政府在教育投入上应拿大头,并制定相应政策调动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的积极性。,2.政府投入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9,3.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重视“三农”问题中,我们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也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彻底改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短期经济发展模式,要树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进行的长期经济发展模式的指导思想。各种经济建设规划和项目必须将环保因素纳入其中。总之,必须处理好农村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3.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重视,10,4.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西部农村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逾1亿人口的少数民族,2/3居住在西部。西部大开发必然要涉及到族群关系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对搞好西部大开发显得极为重要。西部开发实际上是一个双向教育的过程,一方面,少数民族要更新观念,学习现代知识、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到西部民族地区进行建设的汉族也要学习必要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要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民族法规与政策。汉族与少数民族在西部大开发中,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4.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西部农村是,11,5.社会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一体化呈加快趋势,随着中国即将进入WTO组织,中国的社会一体化进程也必将加快。西部大开发实质上是为了缩小东西部差距,将西部融入到国家和全球社会一体化的进程中去。然而,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矛盾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各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如何在提高西部少数民族融入国家与全球社会一体化的进程中,又能够保护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的一大贡献,而且也是对整个人类的一大贡献。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要向保护生物多样性那样,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西部少数民族学校要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亦称“多元一体化教育”),要成为所在社区现代文化科技知识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心与传播中心。,5.社会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 20世纪9,12,6.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校教育,而且更要关注社会教育,要持有大教育的观念。劳务输出本身就是一种大教育。农村劳动力去东部城市沿海打工,不仅可以获得经济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可以更新观念并学到一技之长,而且这是一种几乎无须政府投入的大教育。胡鞍钢博士指出:“西部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力不能有效流动”。特别是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由于语言、文化的障碍和受某些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很少也很难走到东部沿海城市,这是一个在西部开发当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各级政府应给予必要的重视,在落实该项工程时,要赋予相关的民族政策作保障。笔者作为亚洲开发银行顾问期间曾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作田野工作,了解到这样一个个案,即昭觉县政府与北京扶贫工作组为使当地群众脱贫曾组织200名彝族初中毕业生到北京乡镇企业打工,但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全都跑回了凉山。可是,同是四川贫困山区的汉族年轻的打工仔和打工妹,他们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纷纷闯向东南沿海一带,每年不仅为四川汇回巨额汇款,而且学到了新的观念和技术。这里有一个文化差异的问题,因此,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组织劳务输出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族群和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要事先予以培训并制定相关的民族政策作保障。总之,在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而且也要重视社会教育,要持有一种大教育观。,6.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在农村人力资源,13,7.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是我国“普初”、“普九”的难点。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应加大这方面的力度。“九五”期间,国家对西部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普初”、“普九”有了较快的增长。但是,由于“普初”、“普九”的完成率与地方干部的政绩相挂钩等原因,笔者通过田野工作了解到,许多地方的“普初”、“普九”统计指标有相当大的水分。如笔者在一些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