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阶段特征含经济重心南移范例,政治,秦:统一六国,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中外朝、刺史、推恩令削弱封国。,经济,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及车轨,修筑驰道、灵渠。汉:牛耕进一步推广,精耕细作,盐铁官营,丝绸之路。(水排、青瓷、市),思想文化,秦: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加强思想控制。汉:罢黜百家,独尊会儒术,创办太学及地方学校。,二、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时期。时间: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总特征:大一统,第1页/共44页,唐朝(公元,618,907,年),政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门第,才学),经济:农业(均田制、筒车、曲辕犁);手工业(青白瓷、唐三彩);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草市(南北朝出现民间集市);夜市;经济重心南移,扬一益二。,文化:唐诗(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民族、外交);四大发明(雕版印刷术、火药唐末用于战争);书画艺术(魏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草书张旭怀素),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220,907,年):分裂走向统一,中国古代文明走向繁荣,第2页/共44页,材料一,(,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探究,1,:材料一中,“,令诸侯以私恩裂地,”,是针对汉代的什么现象采取的措施?有何重要影响?,提示:,(1),针对汉初郡国并存,王国逐渐威胁中央集权现象而采取的,“,推恩令,”,,通过分割王国封地的办法削弱王国势力。,(2),通过,“,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第3页/共44页,材料二 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唐杜佑,通典,探究,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提示:,(1),制度演变: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2),趋势: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时期采取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第4页/共44页,四、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宋元,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元:,1279,1368,总特征: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分裂走向统一。,政治:宋: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到局部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王安石变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较为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元:中央中书省、宣政院,地方行省制。,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政府,“,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出现交子(纸币),民营手工业发展,海外贸易发达(海丝为主),指南针用于航海,市民阶层发展。制瓷业(景德镇等众多名瓷窑)、棉纺织业(棉花种植及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元:海外贸易发达(大都、泉州),棉花已成为主要衣料。,思想文化: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科学技术仍处世界前列(三大发明外传);宋词、元曲、宋四家以行书名世,文人山水画形成潮流;,清明上河图,直观反映宋代工商业城市的繁荣。,民族关系: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中外关系:中外交流频繁,对外交往范围空前扩大;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对外贸易以官方贸易为主,民间贸易也空前繁荣。,第5页/共44页,五、明清时期,:,明,1368-1644,;清,1644-1912,阶段特征,:总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中国社会处于由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的前夜。,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极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明废丞相,设内阁,厂卫特务,清朝军机处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仍顽固坚持重农抑商,;与西方相,比,,我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1,)农业:棉花广泛种植(商品化程度高),(,2,)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主导、棉纺织发达、粉彩瓷器、资,本主义萌芽,(,3,)商业:中小市镇的发展、著名商帮(徽商、晋商)、会,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第6页/共44页,外交:,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思想文化: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但,出现反专制的民主,思想,,,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曲等出现新的成就。传,统科技依然领先,出现总结性巨著,但未产生近代科学。,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明清小说。戏剧进,一步发展,京剧产生,书画艺术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厚。,第7页/共44页,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的中西方,(,1,)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特征,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宗法制及分封制瓦解,各诸侯国进行称霸争雄及社会变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经济,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思文,“,百家争鸣,”,局面,科技、文学、艺术取得了重要成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高峰,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第8页/共44页,第9页/共44页,制度特点:王权不稳、与神权结合,第10页/共44页,君主专制:家国同构的集权统治,制度创新:大一统的形成及其影响,第11页/共44页,君主专制:借助意识形态和制度创新加于强化,制度反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较量,第12页/共44页,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走向极端,中央集权:机构膨胀与版图认同,第13页/共44页,(,2,)西方处于古希腊罗马时期,阶段特征,特征,西方文明的源头,政治,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罗马形成欧洲最早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不仅维系了统治而且对近现代西方的法律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思文,希腊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古代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第14页/共44页,第15页/共44页,总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中国社会处于由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的前夜。,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极端,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与西方相比,我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外交,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思想文化,传统文化统治地位,但出现反专制的民主思想,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曲等出现新的成就,中国阶段特征,2,、公元,14-18,世纪的中西方,第16页/共44页,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第17页/共44页,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第18页/共44页,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第19页/共44页,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往往是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等等)。,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4.,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5.,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6.,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特征:,第20页/共44页,总特征,资本主义童年时期,从手工工厂向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工业文明)过渡的准备,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治初步建立,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外交,开始了全球性的交往和早期殖民扩张,思想文化,掀起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人文主义内涵不断丰富;近代自然科学形成,西方阶段特征,(,2,),西方处于工厂手工业时期,第21页/共44页,第22页/共44页,新航路的开辟,主要史观,早期殖民扩张,灾难屈辱落后,文明史观,人类文明链接,交流碰撞发展,革命史观,市场雏形出现,分散走向整体,全球史观,欧洲资义发展,落后地区开发,社会史观,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人民生活,现代化史观,多元史观评价新航路的开辟,第23页/共44页,世界市场的形成 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第24页/共44页,分期,世界整体发展状况,中国历史发展状况,中外比较角度,特征,表现,特征,表现,16-18,世纪,封建主义向资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