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2/3,#,概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节可引起流行。,主要病变: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临床特点,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程迁延,病原学,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兼性厌氧,但最适宜需氧生长。,分为,4,群和,40,个血清型,各型无交叉免疫,可反复感染。,抵抗力弱,加热6610分钟可被杀死,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志贺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中,数小时内死亡,但在污染及,瓜果、蔬菜,上可存活10-20天。,内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但A群志贺菌还能产生强烈,外毒素,:具细胞毒性、神经毒性、肠毒性作用,引起严重症状。,志贺氏菌属分型,菌 名,群 症状 抵抗力 我国流行菌群,痢疾(,S.dysenteriae)A,重,产生神 弱 局部地区流行,经毒素,福氏,(S.flexneri)B,易转慢性 较强,最多见,鲍氏,(S.boydii)C,较少见,宋内氏,(S.sonnei)D,轻,呈不典 强 多见,(欧美国家最多见),型发作,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3.易感性:普遍易感、有短暂的免疫力,不同菌群及血清型无交叉保护性免疫,易反复感染,4.流行特征:终年散发,具有季节性,一般,5,月开始上升,,8-9,月达高峰,,10,月以后减少。,发病机制,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的决定因素,细菌数量,致病力,人体抵抗力,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量细菌进入肠道,正常菌群的拮抗,+,肠黏膜分泌型,IgA,屏障,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繁殖,黏膜炎症反应,+,小血管循环障碍,痢疾杆菌进入消化管,肠黏膜炎症、坏死和溃疡,腹痛、腹泻和脓血便,细菌在人体内被吞噬,很少侵入黏膜下层,一般亦不侵入血流,故极少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营养状况极差,尤其老年人或儿童,偶然发生败血症,志贺菌释放外毒素,病初的水样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分型,急性菌痢,普通型,轻型,重型,中毒型 休克型 脑型 混合型,慢性菌痢,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临床表现,-,重型,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急性发热,腹泻每天,30,次以上,为稀水脓血便,偶尔排除片状假膜,甚至大便失禁,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后期出现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常伴呕吐,严重失水可引起外周循环衰竭;,常有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少数出现心、肾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中毒型,2-7,岁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高热,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故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肠道症状轻或缺如。,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表现为感染性休克,脑型,(呼吸衰竭型):以严重脑症状为主,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之表现,病死率很高,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2.临床特征,3.实验室检查,1.血象:,WBC,轻到中度升高,2.粪便镜检:脓细胞(,WBC)、RBC、,3.粪便细菌培养:确诊依据,送检标本必须新鲜,早期多次送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治疗,-,急性菌痢,1.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 注意饮食 卧床休息,2.,抗菌治疗,喹诺酮类:目前较理想的药物、,孕妇、儿童不宜应用,其他:匹美西林、头孢曲松,黄连素,3.,对症治疗 补液 降温 止痛等,预防,防治措施:政府行为方面,要搞好食品卫生,保证饮水卫生,作好疫情报告,出现疫情后,立即找出并控制传染源,禁止患者或带菌者从事餐饮业和保育工作,限制大型聚餐活动.,个人卫生方面,喝开水不喝生水,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随地大便;吃熟食不吃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做到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得病后要及时就医治疗.,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