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7,单元,学习总结,网络,构建区,知识,总结区,方法,探究区,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17单元学习总结网络构建区知识总结区方法探究区第,网络,构建区,返回,网络构建区返回,知识,总结区,线索梳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1.1949,1956,年,过渡时期。,(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总路线的精神,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由此拉开了序幕。,知识总结区线索梳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2),特点:中国借鉴苏联的经验,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措施:,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结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而基本上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特点:中国借鉴苏联的经验,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尚未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开始了艰难的探索。,(2),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有正确的探索,也有重大的失误。,(3),措施:正确的探索包括中共八大、,20,世纪,60,年代对国民经济的调整;错误的探索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4),结果: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遭到严重挫折。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顶住了国际反华势力的压力,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巨大困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很快波及到经济领域,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被废除,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1,年、,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分别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民经济有所好转。,(4)结果: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背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特点: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3),措施: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4),结果: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综合比较,一、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变革,原因,内容,结果,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采取保护富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综合比较一、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变革原因内容结果,农业合作化,(1),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证明依靠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可以形成新的生产力,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合作化(1)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自愿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的一项长期经营制度稳定下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二、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1.,含义: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系和制度。经济体制改革即是改革这些体系和制度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2.,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4.,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5.,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内容: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国有企业,增强企业活力,推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二、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7.,实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意义: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7.实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改革生,三、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时间,原因,内容,作用,第一次,建国初期到,1956,年,(1),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苏联经济模式,(2),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实现工业化,(1),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2),核心: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曾起过积极作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三、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时间原因内容作用第一次,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1),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2),核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个,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1),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2),核心:把企业推向市场,使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四、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对外开放的区别,1.,前提:前者,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合作时代,在平等交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坚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主动进行开放;后者,是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国家主权遭到践踏,被迫开放。,2.,目的:前者,为了更好地引进外资、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后者,适应了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3.,内容:前者,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外国资金,扩大对外贸易,利用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后者,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四、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对外开放的区别,4.,性质:前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后者,是适应外国殖民主义的需要而开放的,反映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政策。,5.,后果:前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了我国的经济,增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实力;后者,有利于外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返回,4.性质:前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方法,探究区,解题思路答案,典例分析,(2016,课标全国,,,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它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方法探究区解题思路答案典例分析(2016课标全国,3,解题思路答案,解题思路,一定考向:,“,一五,”,计划,二抓关键:一是时间,“,一五,”,计划期间;二是住宅建设投资减少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抑制的现象,三辨选项,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努力为工业建设创造条件,所以才出现住宅建设投资减少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抑制的现象,正确,解题思路答案解题思路一定考向:“一五”计划选项具体分析结论,B,本项表述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的史实,排除,C,本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表面解读,不能反映其实质,排除,D,“,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排除,答案,A,B本项表述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的史实排除C本项是对材料信息,高分策略指导,概念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题型解读,概念型选择题是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这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等。,高分策略指导概念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题型解读,这类题目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历史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形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需要运用历史概念。,这类题目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返回,解答技巧,解答此类选择题多运用以下方法:,(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4),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返回解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