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奶牛场重大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的诊断与防治,传染性鼻气管炎,IBR/IPV,随着奶牛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奶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近年来,我国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量引进奶牛,一些传染病也随之引入。据统计,进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均在,10%,以上。国内部分牛场也出现了,IBR,和,BVD,的群发。,IBR/IPV,IBR,是由牛,1,型疱疹病毒(,Bovine herpes virus1, BHV-1,)引起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典型症状主要出现在上呼吸道,如化脓性鼻炎伴有结膜炎,一般症状有发烧、抑郁、厌食、流产和奶产量下降,因此又称为“坏死性鼻炎”、“,红鼻子病,”。,IBR/IPV,综合征:可表现为,气管炎,、,结膜炎,、,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传染性包皮龟头炎,、,脑膜脑炎,等多种病型。 该病死亡率较低,许多感染牛呈亚临床症状经过,往往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更为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自,19,世纪,50,年代美国首次报道,IBR,以来,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血清抗体阳性牛检出,虽死亡率不高,但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IBR/IPV,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染,也可通过配种传播,并可经产道传染给犊牛。病毒侵入牛体后,可潜伏在三叉神经节等部位,病牛长期乃至终生带毒,给控制和消灭本病带来极大困难。,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进口种牛中发现本病,并分离和鉴定了该病毒。对国内部分省区血清学普查结果表明,现在的大部分省市地区的各种牛群中也存在此病毒感染,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005,年,11,月份,2008,年,3,月份,我们已先后确诊了全国三个牛场的,IBR,群发,分别表现,IPV,、流产、死胎、新生犊牛呼吸道病变及脑炎症状,抽检血清阳性率,55%,100%,,,IBR/IPV,流行病学,病牛和带毒牛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牛的鼻腔、气管、眼睛以及流产胎儿和胎盘等组织内,牛感染后不定期排毒,通过空气、媒介物、与病牛直接接触而传播,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和死胎。 潜伏期一般,2,6,天。病毒经鼻腔进入动物体内并在上呼吸道和扁桃体的粘膜上繁殖,并达到高滴度。随后扩散到结膜并通过神经轴突传到,三叉神经节,。,IBR/IPV,生殖系统感染后,,BHV-1,在阴道或包皮粘膜中繁殖并潜伏于,荐神经节,。病毒,DNA,可在宿主神经节中维持终生。感染牛场一般只出现该病的一个主病型。以前感染过的牛,一般呈隐性病毒感染,并不定期向环境中排毒,在遇到传染性疾病、运输、或皮质类激素的应激时,可引起复发。特别是隐性经过的种公牛危害性更大,可通过精液排毒并传染给受配母牛。 自然感染或免疫接种产生的免疫性一般持续,6,12,个月。,IBR/IPV,本病在秋冬寒冷季节较易流行。呼吸型,IBR,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低,继发巴氏杆菌感染或合并牛病毒性腹泻(,BVD,)时,死亡率可能很高。,IBR/IPV,临床症状 由于感染毒株、感染途径以及体内免疫机能等的不同,感染后可表现为多种病型。,1.,呼吸型,IBR,;,2.,结膜型,IBR,;,3.,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及龟头包皮炎 ;,4.,流产;,IBR/IPV,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血清学诊断或病毒分离。,病毒分离,鼻腔、眼、生殖道分泌物拭子用于病毒分离;尸检时,需收集呼吸道粘膜、部分扁桃体、肺和支气管淋巴结;流产病例,需收集胎儿、肝、肺、脾、肾和胎盘子叶。 牛肺或牛肾的次代细胞或,MDBK,细胞系。病毒在,2,4,天内可致细胞病变(,CPE,)。鉴定可用中和试验或利用单因子血清或单克隆抗体作抗原检测。,BHV-1,分离株可用,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作进一步亚型鉴定。,血清学诊断,检测抗体时最常用的方法是病毒中和试验及,ELISA,,奶中的抗体检测亦可采用,ELISA,。,IBR/IPV,迄今为止,我们确诊的三次大群爆发:,(,1,),2005,年,1,月确诊的,IPV,:以产后无名高热、外阴阴道溃疡为主要表现。(北京)(,2,),2007,年,1,月确诊的,IBR,:以怀孕牛流产、早产为主要特征。(黑龙江),(,3,),2007,年,12,月,2008,年,3,月确诊的,IBR,:以犊牛肺炎为主要特征。(山东、河北等地),IBR/IPV,2005,年,1,月,IPV,:,2003,年开始发病,症状时轻时重,冬春季节高发,发病率逐年升高,,05,年冬季发病率达,80%,。经产牛偶见产后体温升高,但产道无异常。 主要发生于头胎牛,一般产后,315d,开始发病,体温升高至,39.542,,恶露增多,产奶量迅速下降。症状轻微的牛仅表现高热,阴道黏膜大面积潮红,黄白色分泌物增多;严重病例阴道和外阴部出现散在的红斑和脓疱,融合成大面积溃疡,表面覆有脓性伪膜。溃疡多集中在产道撕裂处。部分头胎牛在产房无临床表现,但产后,4060d,时可出现高热症状。青年牛早产后也出现高热和阴道溃疡;流产青年牛无临床表现,再次怀孕分娩时则出现症状。发病的头胎牛再次怀孕后,次年二胎时一般无临床症状。,IBR/IPV,IBR/IPV,IBR/IPV,IBR/IPV,IBR/IPV,IBR/IPV,05,年,3,月曾有,2,头病牛死亡。曾采取阴道病料做细菌培养,分离出大肠杆菌,自制灭活疫苗效果不佳。,05,年春季发病时阴道症状不明显,,6,月后无新发病例出现。,05,年,11,月,20,日再次发病,,05,年,12,月,06,年,1,月共有,44,头青年牛初次产犊,,80%,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经产牛也出现产后体温波动。 曾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效果不佳。,IBR/IPV,组别,组号,分娩日期,结果,A,组:,发病牛,头胎牛,A01,05,12,20,+,A02,05,12,24,+,A03,05,12,26,+,A04,05,12,17,+,A05,05,12,20,+,A06,05,12,17,+,A07,05,12,19,+,A08,05,12,18,+,A09,05,12,28,+,A10,05,12,28,+,B,组:,临床健康牛(场内对照),头胎牛,B01,05,12,25,+,B02,05,12,26,+,B03,05,12,30,+,经产牛,B04,05,12,22,+,B05,04,11,21,+,B06,05,09,19,+,B07,06,01,04,+,青年牛,B08,-,B09,-,B10,+,IBR/IPV,2007,年,1,月,IBR,:,1700,头的牛场,成乳牛大约,800,头。部分澳牛,发病从澳牛开始。,06,年,8,月,12,月,流产、早产牛,152,头,头胎牛和经产牛大约各占,50%,。微量血清中和试验和,ELISA,试验血清阳性率,100%,。,IBR/IPV,2007,年,12,月,2008,年,3,月确诊的,IBR,:,山东、河北等地牛场,澳牛为背景。发病从犊牛开始,断奶前后均有高发。发病率,40%,。 主要表现为犊牛肺炎、关节炎。抗生素、免疫增强剂、支持疗法均使用过,约,30,50%,的发病犊牛停药后即死亡。剖检肺脏大量化脓灶,与胸腔粘连,可分离到巴氏杆菌。耐过牛虚弱,,6,月龄后逐渐好转。 血清阳性率,50,80%,。 确诊为,IBR,,并继发巴氏杆菌感染。,IBR/IPV,防治,目前对,IBR,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可采取支持疗法,并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对新引进牛检疫,隔离观察,2,3,周,只有,BHV-1,血清阴性牛方可准许进入牛群。 免疫接种是普遍采用的预防手段,疫苗通常可起控制临床症状发展和减少排毒作用。灭活苗的免疫效果不如弱毒苗,但后者有可能引起病毒潜伏感染及怀孕牛流产,因此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谨慎。(目前国内还没有商品化的,IBR,疫苗可供使用,可选用国外产品进行免疫),IBR/IPV,常用疫苗,1,、,Bovilis IBR,IBR,活毒疫苗。,12,周龄以下犊牛,需隔,12,周后再次免疫。每年加强免疫一次。疫苗对怀孕和泌乳牛安全。 剂量和使用方法:,2ml/,头,肌肉注射或鼻腔免疫(每鼻腔,1ml,)。,2,、,Bovilis IBR + PI3,IBR,活毒和,PI3,活毒疫苗。,12,周龄以下犊牛,需隔,12,周后再次免疫。每年加强免疫一次。 剂量和使用方法:,2ml/,头,鼻腔免疫(每鼻腔,1ml,)。,3,、,Bovilis Rhinobovin,灭活,IBR,标记疫苗。可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 剂量和使用方法:,2ml/,头,次。基础免疫,3,月龄以上牛两次,间隔,35,周。以后每,6,个月进行,1,次加强免疫。,4,、,Bovilis Qarat IBR,、,PI3,、,BVD,三联灭活疫苗。用于,3,月龄以上牛。 剂量和使用方法:,2ml/,头,次。基础免疫,两次,间隔,4,周。以后每,6,个月进行,1,次加强免疫。,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BVD/MD,是由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消化道粘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为特征。,本病目前呈世界分布,广泛存在于欧美等许多养牛业发达的国家。,母牛在怀孕,30,90,天时感染,BVDV,,可能造成新生犊牛出生后的持续感染(,PI,牛),患牛可能不表现临床症状或表现虚弱,持续向外界排毒。这是牧场面临的最大威胁。,1980,年以来,从国外进口奶牛和种公牛,将病毒带入国内。目前由于,BVD,造成的奶牛腹泻十分严重,,05,年的血清学抽样检测结果表明,,80%,以上的腹泻牛血清,BVD,抗体阳性。,病毒性腹泻是什么病?,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本病可经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途径传播,由于从唾液和鼻液排毒较多,因此主要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如食入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也可由于吸入病畜排出的带毒飞沫而感染。,病毒还可经胎盘发生垂直感染。犊牛出生后,即成,PI,牛,死亡率很高。幸存牛不断排毒,是,BVD,传染的主要来源。,PI,牛可终生带毒、排毒,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成为重要的传染源。牛场中,PI,通常比例为,1,2%,,,15%,的牛场包含至少,1,头,PI,牛。,病毒血症期的公牛精液中带毒,可通过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感染母牛。,它是怎样传播的?,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本病呈地方性流行,牛不论大小均可发病,尤以618个月龄的犊牛易发。,发病多见于冬季和早春,自然病例常年均可发生。,本病在新疫区急性病例多,在封闭式牛群中可呈暴发式,犊牛急性病例可达,25%,病死率为90100%。在老疫区只见散发病例,大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率达50%以上。有些慢性病例呈持续感染,不产生抗体。,怀孕初期感染会造成胚胎早期死亡、胎儿干尸化、死胎或,PI,犊牛;怀孕中期感染一般会引起犊牛的出生缺陷、流产,偶尔会出现,PI,胎儿;怀孕最后,3,个月时发生感染相当普遍,少数牛流产,胎儿基本正常,足月出生犊牛一般带有抗体。,有何表现?,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临床上感染的牛群一般很少表现症状,多为隐形感染。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急性型 急性病例发病率高、致死率低,常见于犊牛,多于,15,30d,死亡。在临床上可呈隐性或腹泻。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42,,持续,23d,。厌食,精神萎顿,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流涎或剧烈干咳。此时,难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区分。体温再次升高,常于发热后,2,4d,并发生腹泻,一般粪为水样,有恶臭,含有黏液及血液,这种特征性的腹泻会持续,3,4,周或间歇持续数月。口腔粘膜出现糜烂,之后糜烂融合成大片坏死,常见于唇内、齿龈、龈垫、硬腭的后部、口角和舌上。重病例整个口腔呈被煮样,有灰白色的坏死上皮覆在粉红色的肉面上,大量流涎。鼻镜也有同样的病变,损害逐渐融合并覆以痂皮。有些病牛会继发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有的病畜康复快,粘膜损害在,10,14d,内痊愈。,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慢性型 慢性,BVD,是持续感染的继续。表现为间歇性腹泻,并出现里急后重。后期便中带血,并有大量的粘膜,可在发病几周或数月死亡,死亡率可达,90%,。,BVDV,经胎盘可垂直感染,4,个月的胎儿造成持续感染。,大多数持续感染的牛在临诊上是正常的,但有的可出现早产,生长缓慢和发育不良等症状,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慢性,BVD,很少出现体温升高,最常见的症状是鼻镜糜烂成一片,眼有浆液性分泌物、门齿齿龈发红、跛行,可在发病几周或数月后死亡。病牛血清中可检测到大量病毒,但检测不到抗体或抗体水平很低。,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综合病史、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尤其要根据口腔、食道的特征性病变进行判断,而进行血清学检查和病毒鉴定是确诊本病的必须手段。,血清学诊断 通常用中和试验检测抗体。,ELISA,作为常规方法检测或监测牛群中,BVDV,抗体水平及潜伏感染情况,对鉴定和清除牛群中,BVDV,感染很有价值,并可监测大罐奶中的,BVDV,抗体水平。,如何诊断?,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可减轻症状,应用收敛法和补液疗法可缩短恢复期。,做好平时的检疫工作,防止病牛的引进,将发病牛采取隔离治疗或淘汰,对防止本病的扩大和蔓延至关重要。,对受威胁的健康牛群可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灭活苗虽对牛只有,60%,的免疫力,但对妊娠牛安全,也无毒力不稳定和免疫抑制问题,可以采用加强免疫的方法提高免疫力。,通过抗原检测,ELISA,检出,PI,病牛,逐步净化牛场,是控制本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怎么治疗?,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母畜发生流产和不孕,公畜可引起睾丸炎。,在动物中以牛、猪、山羊、绵羊和犬最为易感,野牛、麋鹿、马也可感染,严重危害畜牧业和人类健康。,为什么危害大?,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奶牛及相关制品的调运日趋频繁,致使奶牛布氏杆菌病疫情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2001-2005,年全国布病新发病人年均,9197,人,疫情呈上升趋势。,人感染布病后通常出现高热、多汗和关节肌肉疼痛的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肝、肾和睾丸肿大的体征。,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布氏杆菌主要侵害淋巴系统、生殖系统和乳腺组织,出现多种综合征,也有的动物不表现临床症状。,布氏杆菌病是引起不孕的一个原因。未怀孕母畜通常无临床症状,但成年公牛可发生睾丸炎。牛种布氏杆菌或羊种布氏杆菌感染成年怀孕母牛后,引起胎盘炎,常导致怀孕,5,到,9,个月的母畜流产,即使不发生流产,在胎盘、胎液和阴道排泄物中也有大量病原。乳腺及有关淋巴结也可被感染,并经乳汁排菌,通常妊娠期满,又重复感染子宫和乳房,妊娠产物和乳中病原菌数量减少。,急性感染时,大多数体淋巴结都有细菌。有些牛发生关节炎、粘液囊炎和跛行。,有何表现?,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在检疫过程中发现,布病阳性率高于5%的牛场,流产、死胎率大幅上升。因此,对于流产、死胎高发的牛场,除应排除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性腹泻等传染病的问题,还应考虑布病的影响。,如何检测?,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血清学诊断方法种类繁多,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均令人满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是目前我国基层主要采用的检测方法,,但特异性不高,且存在人为判定因素影响,假阳性率在,40,50%,左右,因此对于,RBT,阳性血清,还应选择更为准确的检测方法进行确认。,竞争,ELISA,检测方法准确率可达,97%,以上,是一种更为准确的筛查方法。,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对全群,3,月龄以上牛进行了免疫注射,可产生,3,5,年的保护力。,所有工作人员进出生产区时更换工作服和鞋子,防止生活区的污染和传播。生产区内禁止吃东西。,布氏杆菌可通过产道或乳腺分泌物扩散,,因此产房、挤奶台是布病传播的重要区域。助产前后应彻底消毒器械,助产人员带长臂手套进行操作;及时清除胎衣和分泌物,并对产房地面进行清洗消毒。死亡胎儿进行无害化处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奶台工作人员戴手套工作,并进行好挤奶前后的药浴工作。,繁育人员工作时应注意自我保护,输精枪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在牛舍内发现流产牛时,胎衣和流产胎儿进行深埋处理,卧床和场地彻底消毒。,手术人员应做好消毒防护工作,穿戴手术服、帽子、口罩和手套进行手术,避免术中血液溅入自身伤口、口腔或眼睛,引起感染。,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兽医人员日常工作中做到一牛一个针头,每日消毒针头和注射器,严禁用嘴吹堵住的针头。检疫防疫时做好防护,防止针头误伤自己以及血液溅入口腔或眼睛。,修蹄人员戴风镜、口罩、帽子和手套进行工作,防止血液、蹄屑溅入口腔或眼睛。,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