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第12页 / 共31页
第13页 / 共31页
第14页 / 共31页
第15页 / 共31页
第16页 / 共31页
第17页 / 共31页
第18页 / 共31页
第19页 / 共31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难点,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教学准备,量筒、烧杯、自来水、盐水、小石块、石蜡块等,,,天平及砝码,(,根据学生数和分组情况确定数量,),。,教学准备量筒、烧杯、自来水、盐水、小石块、石蜡块等,天平及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师强调,】,与许多测量仪器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提问,】,使用量筒时应如何读数呢?,【,教师归纳,】,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的底部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的顶部相平。,【,教师提问,】,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量筒直接测量,,,那么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教师总结,】,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可采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即先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水和完全浸没于水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师强调】与许多测量仪器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教学设计,2,测液体的密度,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并尝试着测量盐水的密度。,【,教师提问,】,测盐水的密度,,,为什么要先测盐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且采用剩余法?引导学生讨论,,,并形成共识。,【,教师点拨,】,测盐水密度时,,,如果先测盐水体积,,,量筒中盐水倒入小烧杯后,,,总有一部分残留在量筒中,,,质量偏小。同样,,,如果先测小烧杯的质量,,,再将盐水倒入小烧杯测出盐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最后将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总有一部分盐水残留在小烧杯中,,,使盐水体积偏小。,教学设计2测液体的密度,教学设计,3,测固体的密度,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并尝试着测量石块的密度。,【,教师提问,】,测石块密度时,,,为什么不先测石块的体积?,【,教师总结,】,若先测石块体积,,,石块沾水,,,测出的质量会偏大。,【,教师提问,】,如何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固体,(,如塑料块,),的体积呢?,【,教师总结,】,可采用,“,悬垂法,”,。具体的做法是:先测出悬挂重物浸没于量筒中时液体对应的体积,,,然后将物体与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读取此时的体积,,,两者的差值便是物体的体积。还可采用,“,针压法,”,,,具体的做法是:先读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再用针将物体压没于水中,,,读取此时的体积,,,两者的差值便是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3测固体的密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四、检测反馈,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调。用天平称矿石的质量,,,把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用量筒量出矿石的体积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矿石的密度为,_g/cm,3,。,教学设计,答案,左,3.675,四、检测反馈教学设计答案左3.675,2,实验室现有如下四种规格的量筒,,,应用密度知识要一次较准确地量出,100 g,酒精,,,那么可以选用的量筒是,(,),A,测量范围是,0,100 mL,、分度值为,1 mL,的量筒,B,测量范围是,0,200 mL,、分度值为,10 mL,的量筒,C,测量范围是,0,250 mL,、分度值为,5 mL,的量筒,D,测量范围是,0,400 mL,、分度值为,10 mL,的量筒,答案,C,教学设计,2实验室现有如下四种规格的量筒,应用密度知识要一次较准确地,3,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3),用矿泉水瓶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5),计算煤油的密度。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A,(1),B,(2),或,(4),C,(3),D,都不能省去,答案,B,教学设计,3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答案,(1),不应先测空玻璃杯质量。,(2),先测牛奶和玻璃杯总质量,m,1,,,倒入一部分牛奶到量筒内,,,再测出剩下牛奶和玻璃杯总质量,m,2,。,(3)33,教学设计,答案(1)不应先测空玻璃杯质量。(2)先测牛奶和玻璃杯总质,教学板书,教学板书,教学板书,教学板书,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学会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重点难点,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教学准备,教师:,显微镜、望远镜各两个,(,其中一个是剖开的,),。,学生:,三人一小组、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片树叶、每组显微镜和望远镜各一个,(,暂放在实验台中,),。,教学准备教师:显微镜、望远镜各两个(其中一个是剖开的)。,教学设计,复习提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怎样的?,新课导入,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要想看清楚遥远其他星球上的物体,,,可以怎样做?,新课教学,一、影响视角的因素:,编一个与视角有关的、富有童趣的、能使学生产生联想的故事。,请问同学们,老鹰真会变大吗?那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觉呢?是什么东西在作怪?,教师活动,教学设计复习提问教师活动,原因是视角在作怪。视角是物体的头尾与眼睛的光心所成的角,,,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归纳:要想看清物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二、显微镜引入:,想看清蚂蚁的脚,,,怎么办?,想看清树叶的细胞,,,怎么办?,分析:可从增大视角的方面去考虑。,引导学生探究:一个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但要放大更细小的物体,,,可否将镜组合呢?,教学设计,原因是视角在作怪。视角是物体的头尾与眼睛的光心所成的角,视,将组合得较好的学生的透镜向大家展示。,学生自己实验:,启发学生分析两次成像的原理,,,让学生慢慢思考,,,自己分析出显微镜的原理。,分析与反思:,分析显微镜的原理。,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学生用真正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三、望远镜想看清操场的小朋友玩什么,,,怎么办?,给学生提示:根据显微镜的原理与它们观察物体的不同,,,如何组合两镜呢?两次进行组合。,比较两镜增大视角的不同之处。,布置作业,教学设计,将组合得较好的学生的透镜向大家展示。教学设计,学生活动,与老师一起回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会回答可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学生听故事,,,讨论这一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又有一些物理知识的问题。,学生回答,(,并由学生打分,),。,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想法:怎么样才能增大视角?,学生拿放大镜观察物体。,学生拿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能否将物体放得更大。,教学设计,学生活动 与老师一起回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教学设,学生重新组合放大镜,,,体会两次成像的过程。,学生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是不难思考其原理的。,学生用显微境观察到了细小的物体,,,很兴奋。,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结合显微镜的原理,,,再次组合两镜。,学生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教学设计,学生重新组合放大镜,体会两次成像的过程。教学设计,一方面加深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本节讲授两镜原理作铺垫。,学生从生活中的经历可以回答,但学生是只知其然,可能还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可从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一些看似简单而又包含丰富物理知识的问题,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一方面加深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本节讲授两镜,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三个:,1.,告诉他老师很在意他,,,使他心中感到爱。,2.,使他有成功感,,,激起学习的兴趣。,3.,使他感到在同学中已得到认可。,教师看情况引导。例如:人们看小物体时,,,常常会怎样?如果看更细小的物体又该怎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些难得的现象,,,只要学生认真思考,,,是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物理知识的。,教学设计,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三个:教学设计,学生将几种简单的仪器组合,,,得到更新奇的工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两镜简单的组合,,,真的可以看到更细小的物体,,,并且与真正的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一致的,,,学生有较大的成功感,,,也消除了对显微镜的神秘感。,有了显微镜的原理,,,知道了两镜观察物体的不同目的,,,学生是不难组合出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的。,教学设计,学生将几种简单的仪器组合,得到更新奇的工具,培养学生创造性,教学板书,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能否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在,“,视角,”,的大小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三、显微镜:,1,原理: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2,结构:,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是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教学板书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四、望远镜:,1,原理:利用一个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另一镜放大,,,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2,结构:,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板书,四、望远镜:教学板书,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