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概述第讲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概述(-),1.1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2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11.1计算机的起源,1.2.1计算机的特性与应用,1.2电子计算机的问世,1.2.2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社会,113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1.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1.4现代计算机的分类,3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15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展望,1.3.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第1讲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概述()圆,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在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不同届、不同班级的同学,他们在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几乎是相同的。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学生的解题心理、思维以及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等存在着干扰因素,阻碍了问题的解决。如何扫除障碍、克服干扰,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分数应用题中的常见干扰,1、概念意义干扰。例1:比16少的数是多少?学生把“比倍”与“比差”混淆起来。错解为:1615。,2、多个单位“1”干扰。例2:五年级一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7.5,后又转来2名女生,这时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0,这个班原来有学生多少人?学生对单位“1”的意义不清楚,把37.5和40理解成了单位“1”相同的两个百分率,导致错解:2(40%37.5%)=80(人)。,3、思维定势干扰。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每当学习一种新的知识时,经常会产生其它的消极干扰作用。例3:甲仓库存粮120吨,比乙仓库存粮多,求乙仓库存粮多少吨?学生往往受整数、小数的“比多”、“比少”应用题习惯思维的影响,认为甲仓库存粮比乙仓库多,就是乙仓库存粮比甲仓库少。错解为:120(1)40(吨)。,4、解题模式干扰。学习一种新知后,学生的头脑产生一种解题模式。当情况发生变化时,仍套用原来的模式列式解答。例4: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小时,乙单独做需小时。两人合做需要多少小时?错解为:1()1(小时)。,5、多余条件干扰。有些应用题,出现多余条件,增加了学生解题的困难,干扰了解题思路,导致错误求解。例5:修一条600米的公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错误列式为:600()。,6、题意迂回迷惑干扰。有的应用题在叙述数量关系时,采用顺叙、逆叙等多种形式,甚至迂回曲折,使学生分析时产生迷惑,因此胡猜乱碰,出现错解。例6:小华读一本书,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读,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读20页,余下全书的第三天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错解为:2080(页),(808020)(1)210(页)。,二、排除干扰的方法,针对以上常见干扰,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训练来扫除障碍、克服干扰。,1、重视分析关键句训练,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含有分率、百分率的句子是解题的关键句。但在不少题目中,有关分率、百分率的句子常呈现省略句的形式。教学时可根据上下句的联系,进行补叙、推理训练,并列出关系式。如例3“甲仓存粮比乙多”可引导学生推出:乙仓存粮吨数看作单位“1”的量,甲仓存粮吨数相当于乙仓的(1),于是得到:甲仓存粮吨数乙仓存粮吨数(1)。题中甲仓存粮吨数已知,从而求出乙仓存粮吨数:120(1)72(吨)。,根据“甲仓存粮比乙仓多”,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出:乙仓存粮吨数是甲仓的,乙仓存粮吨数比甲仓少,得到关系式;乙仓存粮吨数甲仓存粮吨数(1),得出解法:120(1)72(吨),进一步使学生明白120(1)这种解法是错误的。,2、重视作线段图训练,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较抽象,借助线段图能够帮助学生弄清有关数量与单位“1”的对应关系,找到解题的途径。教学时,经常指导学生作线段图,使学生掌握作图的基本方法:必须先画表示单位“1”的线段,注意线段的规范性(要完整、简明、清晰、比例适当)以及作图的灵活性,运用补、截、移、叠等作图技巧,讲究作图的科学性。同时,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分析思考,理解数量关系,使学生的思维与作图同步进行。这样,就能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启示作用。例如:甲班和乙班人数相等。甲班女生人数相当于乙班男生人数的;乙班女生人数相当于甲班男生人数的。已知乙班有男生24人,甲班有男生多少人?由于条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造成学生解题的困难。这时可引导学生作图:画图时,如果把甲班的男生部分与乙班男生部分画在同一侧,则不容易显现出数量关系,难以解答。如果把互相比较的两个量画在同一边(如图)则从图上就很容易看出,甲班男生人数的(1)和乙班男生的相等。找到了解题的方法:,24(1)28(人)。(附图:),3、重视规律的归纳概括训练,提起规律,很容易让人想起教死方法这句话来。其实不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教学的规律性和灵活性的问题,尤其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在学生对分数应用题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要及时地帮助学生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进行归类对比,即及时地归纳概括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清题型,形成基本解题思路。比如:在区分几种特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一些学生无从下手,他们分不清什么情况下是分数乘法应用题,什么情况下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笔者是这样教的:方法一,三步判断法:先找准单位1,再看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已知时,基本解题思路是分数乘法;未知时,基本解题思路是分数除法。最后看比单位“1”多分率了还是少分率了,多了就用单位“1”加上分率,少了就用单位“1”减去分率。方法二:根据题意做出线段图,在图上,如果已知数量和分率指示的是两段线段,则用分数乖法;如果已知数量和分率指示的是同一线段,则用分数除法。,4、重视变式对比训练,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变式题组让学生练习、比较,分析它们的细微差别,从而掌握解题规律。如:,比16米少米的数是多少?,比16米少的数是多少?,比16少的数是多少?,比16少它的的数是多少?,通过对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米”和“”与、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具体的数量,后者表示份数,不能混淆起来。,5、重视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解决问题时沿着各种方向、不同途径去探索和思考。经常利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关键句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训练以及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如例5:引导学生从一般工作问题和工程问题的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法:,600(6002060030)12(天),1()12(天),再加以比较,得出最佳解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600米”换成900米、1200米、3000米等,用两种方法求解,使学生明白“600米”这个条件对于解法是多余的。,6、重视估算、验算训练,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之一。经常让学生作估算训练,既可以使学生明确答案范围,达到减少错误的效果,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预见能力和判断能力。如例4:通过估算,就可明确甲、乙合做时间范围是在小时至小时之间,发现1()1(小时)这种解法是错误的。验算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自我评价能力的重要步骤。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验算习惯的培养,加强对验算方法、步骤的指导,是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例如:稻谷的出米率是70,要碾米350千克,需要稻谷多少千克?有的学生出现35070245(千克)的错误解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想一想:要碾米350千克,需要稻谷245千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呢?从而判断答案是错误的。再引导学生重新审题,理解“70”的意义,就是表示大米是稻谷的百分之几的数,得出,稻谷千克数70大米的千克数,从而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方法,35070500(千克),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总之,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思维干扰是比较多的,排除这些干扰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这里列举一二,旨在抛砖引玉,与同仁交换意见。,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与教师的预设有关系。有的教师把它看做是教学中的干扰因素,有的则避而远之。我想如果能抓住时机,关注这些意外生成,把它作为资源加以利用并适时挖掘,往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我的一个教学片段谈两点感想。,一、教学片段,师(出示题目):把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平均分成两段,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吗?,(片刻的安静后,学生回答出两种不同的答案),生1:增加了。,生2:减少了。,师:你们能说说理由吗?,生1:把这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两段后,中间多出了两个横截面,所以在计算表面积时要计算这两个面。,师:你能告诉大家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吗?,生1:只要计算出右边那个面的面积,然后再乘以2就是增加的面积。,生1板演:1052=100(平方厘米)。,师:你们觉得他说得对吗?,生(大部分学生齐答):对,我也是那样想的。,生2(不解地):我觉得不对,表面积应该减少了。,生(少数学生):我也觉得表面积减少了。,师:你们能说说为什么吗?,生3:长方体平均分成了两段后,有四个面的面积只有原来的一半啊。,生4(高兴地):是啊!现在比原来少了一段,表面积怎么会增加了呢?应该是减少了。,(课堂上热闹起来了,我听见有学生回答“他把题目看错了”的声音。),师(走到回答最响亮的那位学生旁边,微笑着):你能告诉老师,他怎么把题目看错了吗?,生5:他理解成其中的一段比原来的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师:如果要使他的回答(表面积减少了)是正确的,你认为题目该怎么改变呢?,生:把问题改成“其中的一段与原来的长方体表面积有什么变化”。,生:把“平均分成两段”改成“截去一段后”就对了。,师(高兴地):你知道“截去”是什么意思吗?,生:就是“去掉”的意思,是将剩下的一段与原来的长方体进行比较。,师:同学们真不错,想得多细致呀!平均分成两段,表面积是增加了两个正方形面的面积。(肯定生1的回答)如果把题目改成截去一段后,表面积就减少了。,(学生们露出了得意的神情),师:现在,老师遇到了一点困难,你们能帮助解决一下吗?,师(相机出示题目):从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上,截去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有怎样的变化?,(似乎难倒了他们,老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摆一摆学具,画一画图形),生:我认为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师:你能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学生上讲台将摆学具的情况展示给其他同学,边摆边讲),从一个面的正中间去掉一个小正方体,减少了一个正方形面,而同时又增加了五个正方形面,相抵消后恰好增加了四个正方形面。,生:我认为增加了两个小正方形面。,师(好奇地):哦?你又是怎么想的呢?,生:如果从一条棱上去掉一个小正方体,减少了两个面,又增加了四个面,所以增加了两个面。(如图1),图1,师(高兴地):真聪明!截去小正方体的位置不同,表面积的变化也不一样。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生:表面积不变。(有的学生很惊奇地看着这位学生),师(兴奋地):怎么不变呢?说说看。,生:如果从一个顶点上截去一个小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就不变。因为减少了三个面,也增加了三个面,恰好互相抵消了。(如图2),图2,二、反思,1.抓住有利时机,促成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问题,生成出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谨慎地对待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所犯的“错误”, 适当地抓住有利时机充分挖掘利用。上述片段中,教师在学生错误理解题意的时候,没有回避,而是抓住了这一“意外生成”的时机,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思考的机会。这样,既了解了学生所想的问题,又呵护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让意外的生成给课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精彩(学生会根据错误的回答改编题目,理解了“截去”与“平均分”的区别,这是教师在预设中没有想到的)。,2.挖掘“意外生成”资源,引导学生求异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创造性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上面的教学中,我没有因学生解答了第一道习题而结束教学过程,而是充分挖掘了这一“意外生成”资源,临时设计了一道难度更大一些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笔画一画等形式,得出了三种不同的答案,从而大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第讲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概述(-),1.1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2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11.1计算机的起源,1.2.1计算机的特性与应用,1.2电子计算机的问世,1.2.2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社会,113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1.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1.4现代计算机的分类,3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15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展望,1.3.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第1讲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概述()圆,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第1讲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概述()圆,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教学内容,计算机的起源,电子计算机的问世,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现代计算机的分类,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展望,第1讲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概述()圆,教学内容,计算机的特性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第1讲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概述()圆,教学时间,1学时,1.1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计算机的起源,1.最早的计算工具:人的双手(图1-1所示),图1-1人的双手,1.1.1计算机的起源,2.劳动实践中发明的计算工具,冫原始社会:结绳、垒石,春秋战国:算筹,冫唐代末:算盘(图1-2所示),图1-2算盘,1.1.1计算机的起源,3.十七世纪以来出现的计算工具,162年英国数学家奥特瑞德:计算尺,1642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齿轮式加减,法器,1673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能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1.1.1计算机的起源,近代的计算机发展,1822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列积计算机具,己使,处理,奇:差分机,存储、输出及,控制5个基本装,1834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置的构想,北,构了今天电子,奇:分析机,计算机硬件糸,统组成的基本,1944年美国科学家霍德华艾,框架。,肯:提出用机电方法来实现巴贝,奇分析机,制造出 Mark i计算机,1.1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2电子计算机的问世,1.计算机发展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艾兰图,灵,主要贡献:一是建立了图灵机(TM)的理论模型,对数字计算机的一般结构、可实现性和局限性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二是提出了定义机器智能的图,灵测试( Turing Test),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END,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