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10页 / 共52页
第11页 / 共52页
第12页 / 共52页
第13页 / 共52页
第14页 / 共52页
第15页 / 共52页
第16页 / 共52页
第17页 / 共52页
第18页 / 共52页
第19页 / 共52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人 文 地 理 学,参 考 文 献,1,曾昭璇等著,.,人类地理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张善余著,.,人口地理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Robert H S,,,Brian W B,,,David J W.Human Geography,,,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1986,4,潘纪一,朱国宏,.,世界人口通论,.,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1,5John I C.Population Geography.New York,:,Pergamon,press,,,1972,6,联合国人居署编著,.,司然等译,.,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全球人类住区报告,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刘渠,.,人口问题概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8,刘铮,.,刘铮人口论文选,.,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4,9,毛况生等,.,人口学原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10,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196.,11Beaujeu-Garnier J.Geography of Population. 2nd ed.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78. 53,12 Stouffer S A. Intervening opportunities: a theory relating mobility and distanc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40, 5:845867.,13 Lee E S. A theory of migration. Demography, 1966, 3 (1): 4757.,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地理学如何研究人口,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第三节 人 种,第四节 民 族,第五节 民俗与流行文化,地理学如何研究人口,人口学,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人口过程和人口规律。,人口过程,: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包括自然变动、空间变动与社会变动三个过程,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分支学科:人口经济学、人口统计学、人口地理学、人口生态学、人口社会学等。,人口地理学,人口学与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研究对象:人口过程的空间表现形式及其地域差异。,区域传统,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地域差异,人地关系传统,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人口,社会经济系统,空间传统,人口流动研究,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三、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四、人口与发展,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一)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二)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三)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四)世界人口增长趋势,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一)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极低的人口密度,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人口分布相对集中,人口迁移,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二)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高人口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呈不断波动状态,出现定居的村落,出现劳动分工、手工制作业及社会阶层分化,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三)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世界上15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地区(百万人),类型,人口(亿),增长(%),1950年,1998年,2050,(预测),1950年1998年,19982050年,(预测),全世界,25.21,59.01,89.09,134,51,发达,国家,8.13,11.82,11.55,45,-2,发展中,国家,17.09,47.19,77.54,176,64,两大类型国家的人口数据,世界人口的增长,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四)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人口每增长一个,10,亿,所用时间逐渐缩短。,世界人口的第一个,10,亿用了近,100,万年时间。,从,19,世纪初至,1930,年,100,余年时间里,世界人口实现了第二个,10,亿的增长过程。,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开始了加速增长,到,1960,年已发展到,30,亿。,从,1960,年到,1975,年,世界人口由,30,亿发展到,40,亿,,至,1987,年突破,50,个亿,,到,1999,年,仅用了,12,年时间就突破了,60,亿。,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世界人口再生产过程,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一)人口转变理论,1934,年,法国人口学家兰迪(,ALandy,),“三个序列”理论,:,第一序列即原始阶段;第二序列即中间过渡阶段,;第三序列即现代阶段;,1944,年,美国人口学家诺特斯坦发展了兰迪的理论,第一次提出了 “人口转变”的概念,寇尔人口转变模式及其数量界限,原始静,止时期,前现代时期,转变,时期,现代,时期,现代静,止时期,出生率,(,),50,43.7,45.7,20.4,12.9,死亡率,(,),50,33.7,15.7,10.4,12.9,自然增长率,(,),0,10,30,10,0,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高位静止阶段,即,HS,阶段(,high stationary,);,早期扩张阶段,即,EE,阶段(,early expanding,),,后期扩张阶段,,低位静止阶段,即,LS,阶段(,low stationary,),,减退阶段,即,D,阶段(,diminishing,),,布莱克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二)人口转变模式,1,、西北欧模式,2,、日本模式,3,、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4,、印度模式,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二)人口转变模式,1,、西北欧模式,代表了大部分发达国家。它们最早进行并完成了工业化,,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自发性过程,即经济增长促使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平稳、缓慢地下降。,整个人口转变过程历时长达一个多世纪。,(二)人口转变模式,2,、日本模式,日本产业革命进行得较晚。整个,19,世纪大体上均处于,高位静止阶段。,战后即进入生育高峰,使总人口急剧增长,造成社会的巨大压力。,日本于,1948,年在世界上率先颁布了“优生法”,承认人工流产(当时控制生育最有效的方法)是合法的,不久又大规模推行计划生育。使得出生率急剧下降,,1957,年自然增长率仅为,8.9,1950-70,年代是日本人口的后期扩张阶段,进入,1980,年代已经进入低位静止阶段,,90,年代中期自然增长率仅为,3,,,日本模式的特点是采取了强有力的人为干预生育行为的措施,因此,人口转变速度快,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西北欧国家一二百年的道路。,(二)人口转变模式,3,、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旧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高位静止的原始型。,1950-1970,年间,属于早期扩张阶段。,7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大规模的计划生育政策,迅速而且大幅度地降低了出生率,死亡率则相对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到,90,年代降至,10,左右。跨入了后期扩张阶段。预计,2020,年前后,中国将进入低位静止阶段,,2040,年后进入绝对衰减阶段。,中国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育控制因素作用更强;另外,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并存。,(二)人口转变模式,3,、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二)人口转变模式,4,、印度模式,直到,20,世纪第二个十年,印度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位静止阶段。,此后进入了早期扩张阶段。,50-60,年代,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20,,一直到,90,年代仍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印度的人口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具有代表性,主要是生育控制较弱,虽然政府和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文化传统和特定的国情,导致实效不大。,促使人口转变的因素分析:,经济的发展及其引发的生活方式、生育观念和妇女地位等的进步和提高。,政府对节育的态度和相关的人口政策,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不同,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一)自然环境与人口增长,(二)人口构成与人口增长,(三)人口政策与人口增长,三、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一)自然环境与人口增长,1,土地资源与人口增长,:土地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必需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立足之地,,2,淡水资源与人口增长,3,森林资源与人口发展,4,矿产资源与人口增长,(二)人口构成与人口增长,(二),人口构成与人口增长:,1,人口,性别构成对婚姻和家庭状况有很强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人口的增长、移动和其它人口构成。,2,人口的年龄构成对人口发展动态有很大的影响:年龄构成较轻,少年儿童比重大,则将来相继进入婚龄育龄的人数必然大,出生率高。反之亦然。,3,人口的文化教育构成对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另一方面,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上妇女平均生孩子的数量与其文化程度呈反比。,1,)鼓励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2,)抑制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三)人口政策与人口增长,人口因素的两重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因素突出地表现出其两重性特征:既作为生产者又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消费者而存在。,四、人口与发展,人口过多过少对发展有负面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人口决定论,”,是错误的。,四、人口与发展,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 人口容量人口承载力,主要决定因子 生产力发展水平,生活消费水平,各种资源的承载力(水、能源等),土地资源 粮食、食物 人口承载量,适度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能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人口,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而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1,、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2,、 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适度人口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3,、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有着重要意义。,第三章 人口地理,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一、人口分布,二、人口迁移,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一、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一)人口分布的测度,(二)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三)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一)人口分布的测度,一般人口密度(算术人口密度,,亦称粗密度,),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数量。,为了反映人口分布与自然、资源、经济分布的空间关系,又有农业人口密度、营养密度、比较密度等指标。,农业人口密度:,一定区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农,业就业人口数量。,人口密度,耕地人口密度(,营养密度),:,一定区域内,单位面积耕地上的人口数量。,比较密度:,单位农用地上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对比表,(二)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陆地面积,人口密度,/10,4,人,(10,4,km,2,),(,人,/km,2,),世界,613414,100,14952,41,非洲,81260,13.25,3020,27,欧洲,72631,11.84,1010,72,北美洲,49287,8.03,2423,20,南美洲,35072,5.72,1797,20,亚洲,372071,60.66,4400,84.6,大洋洲,3092,0.5,897,3.4,(二)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分布不平衡:,1,人口分布有明显的趋向性:即趋向暖湿地区(中低纬指向)、趋向低平地区、趋向岸边(海岸、河岸)。,世界上有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 亚;欧洲;北美洲东部。,(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政治因素,文化因素,自然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布局状况,社会历史条件,二 人口移动,(一)概述,(二)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三)人口迁移的机制,人口移动,(一)概述,人口移动与人口迁移,广义的人口移动(,population movement,)包括所有人类个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二 人口移动,人口移动在空间范围和停留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异。,从空间范围上可以划分为短距离流动和长距离流动,从停留时间上则有定居型的迁徙和过往型的临时停留。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作人口迁移(,population migration,);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动叫作人口流动。,人口迁移的形式,人口迁移的主要空间取向,: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时间形式,:永久性迁移、季节性迁移等,人口迁移的社会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自发移民和有组织移民等。,二 人口移动,(二)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美国人口统计学家拉文斯坦提出了七条迁移法则:,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的工商业中心。,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它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二 人口移动,(二)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斯托福(,S. A. Stouffer,)提出的“干预机会”理论。,迁移一定距离的移民数,与目的地的机会数量成正比,与沿途的“干预机会”成反比。实际意义:当附近有机遇时,人们对一个遥远目的地各种长处的感知就会变化。即当近处有机会存在时,远处目标的吸引力就减弱。,二 人口移动,(二)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李(,E.S.Lee,)于,1966,年指出,国内迁移与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及国内人们自身的差异有关。他探讨了不同条件下的迁移规模、迁移流和反迁移流向发展以及迁移者的特征。,迁移规模因人口密度而变化。,迁移规模与克服干预障碍的难度有关。,迁移规模因经济波动而变化。,除非严格阻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迁移的规模和速度趋于上升。,迁移的规模和速度随一国或一地的进步程度而变化。,特定地域内的迁移规模因包括该地域的区域的多样性程度而不同,二 人口移动,人口迁移的机制:,人口迁移和流动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的一种反应。解释迁移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1,、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刺激因素,2,、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因素,主要的原因是经济方面,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