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江西省余江县试验初中:邓德生,说课程序,四、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二、教学分析,三、,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它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其次节生活中的透镜学问的延长和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以及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根底。,本课时以试验探究为主,通过试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材编写时特别留意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在学生原有的感性生疏的根底上通过探究试验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透镜的有关学问打下根底。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试验操作力量以及合作沟通力量。,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力量。,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小组争论、全班沟通的过程体验合作沟通的重要性。,培育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材通过生活中的透镜所成像的不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展猜测与假设,从而设计试验并进展试验探究,再通过分析与论证进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完整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培育了学生提出问题、观看试验、分析问题以及总结归纳的力量。,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依据试验现象分析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分析,一学情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器材,二,.,教学分析,一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实像和虚像,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可是它们所成像的大小、倒正和虚实又有所不同。这能激起他们猛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教材在此根底上让学生亲自参与试验探究、合作沟通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生疏。,二教学方法,1:任务激趣法,2:试验探究法,3:合作学习法,4:多媒体课件帮助法,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是打算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以试验探究为主,我承受:,二,.,教学分析,二,.,教学分析,三教学器材,1、分组探究试验学生四人一组,2、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光具座、火柴,三,.,教学过程,为了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以下教学程序:,一、新课引入,二、提出问题、引发猜测,三、试验设计与探究过程,四、共同探讨、归纳总结,五、应用与练习,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引导学生回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2.教师再通过好玩的试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分别观看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状况,教师进一步提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跟什么有关?凸透镜成像又有什么规律?,三,.,教学过程,二、提出问题、引发猜测,1、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2、猜测: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可能与距离有关。,三,.,教学过程,u,v,2、介绍像距和物距以及像距和物距测量方法,回忆实像和虚像。,40,25,70,u=?,V,=?,15cm,30cm,三、试验设计与探究过程,1、介绍试验器材,三,.,教学过程,三、试验设计与探究过程,3、指出试验中要留意的事项以及试验前的预备工作:,1:要求学生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至右安装在光具座上便利大家右手操作,把凸透镜统一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刻度线上。,2:依据蜡烛的长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3本试验的难点是学生很难留意到F与2F这两个位置点,所以我在每一组光具座的30cm、50cm和20cm、60cm的位置上分别标上F与2F。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处理数据的难度,更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教学过程,三、试验设计与探究过程,4、探究过程,分别将蜡烛放在 (1)大于2f,2等于2f,3f和2f之间,4等于f,5小于f,由远及近的这样五个位置上,指导学生移动光屏接收所成的最清晰的像,同时观看像的大小、倒正、虚实以及像的位置,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三、试验设计与探究过程,4、探究过程,三,.,教学过程,四、共同探讨,归纳总结,1、教师收集几组学生的试验记录结果,师生共同探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最终教师展现完整的凸透镜成像表格。f=10cm,三,.,教学过程,四、共同探讨,归纳总结,2、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用flash动画形象的再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lash演示:左右移动蜡烛,学生能更直观的观看到像的变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教学过程,四、共同探讨,归纳总结,3、凸透镜成像的口诀:板书,1分界点: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2特点: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3位置:物在外2f之外,像在内(f与2f之内,4变化:靠近焦点像变大,像和物体同向移,以上口诀对实像和虚像都适用,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其中,像的变化状况我没有用大家常用的“物近像远像变大”来进展总结,由于这只适用与成实像的状况,成虚像的状况就不适用了,而“靠近焦点像变大,像和物体同向移”不管是成实像还是虚像都适用。,个人认为,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有利于他们学习中的敏捷应用。,四、共同探讨,归纳总结,五、应用与练习,1、请依据图中物体所在的位置粗略的画出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状况及位置。,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反思,1、由于试验条件限制,只能用烛焰做成像试验,而烛焰不稳定,烛焰又有前后立体感,不利于学生准确的找到像的位置,假设条件允许,用电子光屏代替烛焰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2、由于试验探究太过简单,我在光具座上凸透镜的两边分别标上F与2F,又规定了学生由远及近分别把物体放在这两个点的五个区域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有利于学生找出成像规律,但是束缚了学生,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四、教学反,思,3、个人认为:在表格中把像和物体的位置分别记录下来,有利于学生觉察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4、凸透镜成像的变化是教学难点,我把凸透镜成像的变化总结为:“靠近焦点像变大,像和物体同向移”能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