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说木叶,林庚,1,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生活语言,(概念,解释),:,忧伤的心情,诗歌语言,(形象,解释):,2,作者介绍,林庚:,福建福州人,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诗歌研究家。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3,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4,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葛晓音,5,阅读课文,明确写作思路,6,袅,袅,照,浦,褒,扬,灼,灼,亭,皋,寒,砧,涔,阳,万能,锭,言,筌,窸窣,迢,远,nio,p,bo,zhu,go,zhn,cn,dng,qun,x s,tio,给右边加红颜色的字注音,7,(1)在诗歌研究中,作者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文题当中所说的“木叶”是什么?,明确:古代诗歌中,“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木叶”就是“树叶”。,(2)既然“木叶”就是“树叶”,为何用“树叶”不能如此受到钟爱呢,二者有何区别,请找出具体阐述“木叶”意味的语段。,明确:46段,8,(3)文章结构脉络:,发现问题(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分析问题(46段):,说明“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总结全文(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9,文本探究,10,1、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明确】,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11,比较:,“,木,”,和,“,树,”,的区别:,“木”,木头、木料,树干(疏朗),落叶,秋天,离愁别绪,悲,“树”,繁密叶子,浓荫(绵密),不是秋天,不是离愁别绪,不悲,12,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13,2、“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是什么?学习研读第二部分,并加以归纳。,14,【明确】第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第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15,16,17,疏朗的清秋的气息,18,3、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研读本部分,说说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19,20,21,22,(1)特征:,树:繁茂的枝叶;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木: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黄色、干燥的质感,(2)意味,树:饱满,木:疏朗,(3)场合,树: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木:秋风叶落,23,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说说“梅”这个意象的特点。,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高贵,圣洁,坚,贞,24,4、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明确】“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是不一致的。,“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25,5、杜甫突破了“木叶”的传统,写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名句,“落木”与“木叶”的意味、意境有何不同?,【明确】“木”有疏朗之意,“叶”有绵密之意。屈原的“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衬托了湘夫人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性格形象。杜甫的“落木”以“木”代“叶”,洗净了“叶”字的绵密之意,意境更显空阔,生动地描绘了三峡萧索的秋色,有力地烘托了悲秋之感。,26,6、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7、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27,8、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28,9、文章第一部分在全文有何作用?,【明确】(1)提出问题,引出下文;,(2)引用大量的诗句,为下文阐述“木”“木叶”议论等提供依据;,(3)增添文化意蕴。,29,10、归纳写作特色:,(1)选题小、论理深。,(2)逐层剥笋探究。,(3)颇富文化内涵。,30,六、拓展延伸:,古诗中有许多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请大家想想看,写出来,然后再概括一下他们各自的暗示性内涵。,示例:,意象 例句 特征内涵,雨 无边丝雨细如愁/空山新雨后 忧愁/清新可爱,鸟 宿鸟归飞急/千山鸟飞绝 空远之感,烛 灭烛怜光满/何当共剪西窗烛 相思情、愁别意,月 月是故乡明/明月几时有 思乡怀人、忧愁、冷清,31,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返回,32,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