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古诗词曲84首训练,八年级(下),第46首蒹葭,第45首关雎,第47首式微,第48首子衿,第49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第50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第52首卖炭翁,第51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53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第54首送友人,第55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第56首卜算子咏梅,目 录,教材古诗词曲84首训练第46首蒹葭第45首关雎第47首,第45首关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雎写了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B.本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C.本诗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感情奔放。,D.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使得诗歌音韵和谐。,【解析】运用了比兴的手法,B项表述有误。,B,第45首关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分),运用比兴的手法,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3请任选角度,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两句的妙处。(3分),示例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示例二:“悠”字形容其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两个“悠”字,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体现了诗经的韵律美。,示例三: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对其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绵绵情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难以入眠。,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述。(3分),这首诗以清新动人的笔墨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述。(3分)这首诗以清新动人,第46首蒹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蒹葭是一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难言的惆怅和伤感。,B.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萧瑟冷落的秋景图,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C.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执着追寻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解析】这首诗抒发了主人公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D项中“绝望情绪”表述有误。,D,第46首蒹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3分),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及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示例一: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渲染了凄清朦胧的气氛,强化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惆怅之情。,示例二:起兴。用蒹葭起兴,渲染了凄清朦胧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惆怅之情。,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3分)这首诗表达了对美,4(统编课后习题)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3分),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不定,难以寻觅。,4(统编课后习题)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第47首式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典范。,B.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和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C.从全诗来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一句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D.诗歌的语言凝练,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第47首式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这首诗歌意在表现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B项“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述有误。,【答案】,D,【解析】这首诗歌意在表现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2.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3分),运用了设问的表达方式。劳役者遭受贵族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外奔波劳作,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2.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3分)运,第48首子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青子衿”“青青子佩”运用借代,对方的衣饰使她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萦怀之情。,B.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自此爱意全无。,C.末句的内心独白,运用夸张,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表现其强烈的情绪心理。,D.全诗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第48首子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纵我不往”虽然做出了强烈的反问,但她到底还是无可奈何,B项中“自此爱意全无”表述有误。,【答案】,B,【解析】“纵我不往”虽然做出了强烈的反问,但她到底还是无可奈,2.这首诗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3分),刻画出一个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恋人的影子,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的女主人公形象。,2.这首诗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3,第49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寄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海内”与“天涯”相对,对仗工整自然。写出只要友情深厚,即使是相隔千里也像是在眼前一样亲近。,D.诗人以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49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解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苦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B项表述有误。,【答案】,B,【解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3分),示例:“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3分)示,3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在诗歌中有何作用?(3分),“歧路”照应送别,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作别,劝勉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心落泪,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襟,使全诗的气氛变得豪迈壮阔。,4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这首诗和大多数送别诗在情感基调上有何不同?(3分),古代大多数的送别诗都流露出悲凉伤感、凄婉缠绵的情感,而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积极明朗、乐观豁达的。,3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在诗歌中有何作用?(3分),5(2019北京)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2分),示例:李白把明月看成通情达意的使者,托明月将自己的担忧、关怀带给友人;王勃认为,情谊深切的朋友,即使天各一方,也如近在咫尺,以此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5(2019北京)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第50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写湖面之阔,“混”写水势之大,表现秋天洞庭湖水面上涨,水天相接的宏大气象。,B.颔联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洞庭湖磅礴的气势,写得十分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C.颈联面对浩瀚湖水,诗人生发感想,巧妙运用比喻,抒写想出来做官却无人引荐的心情。,D.尾联巧用典故,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直接表达自己希望得到对方引荐的情感。,第50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解析】诗人在尾联运用典故,委婉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对方引荐的愿望。D项“直接”说法有误。,【答案】,D,【解析】诗人在尾联运用典故,委婉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对方引荐的,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中的“徒”字如何理解?(3分),“徒”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这里指羡慕别人当官,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是报国无门,盼人引荐。,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中的“徒”字如何理解?(3分,第51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B.“怒”字,把秋风拟人化,写出秋风声势之盛,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态,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C.第三节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侧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窘迫和他壮志难酬的愁苦之情。,D.前三节的层层铺叙,为最后抒情奠定了基础,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第51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解析】第三节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生活的窘迫,并没有体现出他壮志难酬的愁苦之情。故选C项。,【答案】,C,【解析】第三节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从侧面表现出诗,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雨脚如麻未断绝”。(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生活十分凄苦。,3请结合全诗,说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诗人直抒胸臆,推己及人,从个人的痛苦一跃联想到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表现出诗人饱览人间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及博大宽广的胸襟。,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雨脚如麻未断绝”。(3分)运用了比喻的,4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2分),“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_。,安史之乱这一背景下老百姓苦难的生活,抒发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4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第52首卖炭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诗的前六句,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D.“半匹红纱一丈绫”,与“一车炭,千余斤”构成强烈的反差,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解析】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可知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的时间是“日已高”,即正午。C项中“清晨”表述有误。,C,第52首卖炭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分),运用了心理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理的鲜明对比,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2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