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河流中的基本水质问题,2,单一河段水质模型,3,多河段水质模型,4,其它河流水质模型,5,河口水质模型,3.1,河流中的水质问题,一、,污染物与河水的混合,污染物排入河流后,从污水排放口到污染物在河流横断面上达到均匀分布,通常需经历,竖向混合,和,横向混合,两个阶段,。,竖向混合,污染物进入河流后,在较短距离内即达到竖向的均匀分布,横向混合,污染物达到竖向均匀分布到污染物在整个断面上达到均匀分布的过程,注:直道中,主要动力为横向弥散作用,;,弯道中,横向环流大大加速了横向扩散,竖向混合:三维混合问题,横向混合:二维混合问题,完成两种混合后混合问题位移为混合问题,保守物质将一直保持断面浓度;,非保守性物质由于生物化学等作用产生浓度变化,但在整个断面分布始终是均匀的。,二、生物化学分解,1.,河流中的有机物经过生物降解所产生的浓度变化,可由一级反应式表示:,L=L,0,e,-Kc*t,L,t,时刻有机物的剩余生物化学需氧量,L,0,初始时刻有机物的总生物化学需氧量,Kc,含碳有机物的降解速度常数,为温度的函数,实验室测定,Kc,值:通过实验室中测定生化需氧量(,BOD,)和时间的关系,2.1961,年,托马斯(,H,Thomas,)提出了河流中,BOD,衰减的另一个原因,沉淀,,如果反映生化作用和沉淀作用的,BOD,衰减速度常数分别为,K,d,和,K,s,,则,Kc,K,d,+K,s,3.1966,年,,K,Bosko,研究了河流中生化作用的,BOD,衰减速度常数,K,d,和实验室的数值,Kc,之间的关系:,为河床活度常数,综合反映河流对有机物生化降解作用的影响。,4.,稳态河流中,BOD,的变化规律满足下式:,5.,含氮有机物排入河流后,同样发生生物化学氧化过程:,K,d,Kc+,u,x,H,Lc=L,0,exp,(,-Kc,x,u,x,),L,N,=L,N,0,exp,(,-K,N,x,u,x,),三、大气复氧,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大气。氧气由大气进入水中的质量传递速度:,C-,河流水中溶解氧的浓度,C,s,-,河流水中饱和溶解氧的浓度,K,L,-,质量传递系数,A-,气体扩散的表面积,V-,水的体积,dt,dC,=,K,L,A,V,(C,s,-C),欧康奈尔(,D.O,Conner,)和多宾斯(,W,Dobbins,)在,1958,年提出根据河流的流速、水深计算大气复氧速度常数的方法:,饱和溶解氧浓度,Cs,是温度、盐度和大气压力的函数。在,760mmHg,压力下,淡水中的饱和溶解氧浓度为,T,为,0,c,K,L,=,C,u,x,n,H,m,Cs=,468,31.6+T,四、光合作用,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河流溶解氧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欧康奈尔假定光合作用的速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中午光照强度最大时,产氧速度最快,夜晚没有光照时,产氧速度为零。,五、藻类的呼吸作用,藻类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河水中的溶解氧,通常把藻类呼吸耗氧速度看作是常数,.,六、底栖动物和沉淀物的耗氧,底泥耗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底泥中的耗氧物返回到水中和底泥顶层耗氧物质的氧化分解,.,3.2,单一河段水质模型,定义:在所研究的河段内只有一个排放口时称该河段为单一河段,坐标:在研究单一河段时,一般把排放口置于河段的起点,即定义排放口处的纵向坐标,x,0.,S-P,模型,描述河流水质的第一个模型,由斯特里特(,H,Streeter,)和菲而普斯(,E,Phelps,)在,1925,年建立。,基本假设:河流中的,BOD,的衰减和溶解氧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反应速度为常数;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衰减引起的,而河流中的溶解氧来源则是大气复氧。,S-P,氧垂公式,O,河流中的溶解氧值,O,s,饱和溶解氧值,L,0,河流起始点的,BOD,值,D,0,河流起始点的氧亏值,Dc,临界点的氧亏值,t,c,由起始点到临界点的流经时间,耗氧曲线,复氧曲线,氧垂曲线,t,c,时间,t,溶解氧,DO,饱和溶解氧浓度,Cs,污水排放点,河流,BOD,L,0,溶解氧氧垂曲线,Dc,D,0,O=O,s,-D=O,s,-,K,a,-K,d,e,-K,d,t,-e,-K,a,t,-D,0,e,-K,a,t,K,d,L,0,临界点氧亏值,:,D,c,=,K,a,e,-K,d,t,c,K,d,L,0,S-P,模型的修正型,卡普修正式,上游来量及旁侧入流叠加,托马斯修正式,考虑泥沙、悬浮固体对有机物的吸附沉降,化学,絮凝沉降及水流冲刷再悬浮。,托曼修正式,考虑断面流速和浓度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剪切,流纵向分散。,杜宾斯修正式,考虑底泥释放或沿程地表径流加入的,BOD,浓度,沃康纳修正式,认为,BOD,5,不能反映有机污染物,BOD,的总量,3.3,多河段水质模型,一、多河段水质模型的概化,水质模型的解析解是在均匀和稳定的水流条件下取得的,划分断面的原则:,a,)河流断面形状发生剧烈变化处,b,)支流或污水的输入处,c,)河流取水口处,d,)其他需要设立断面的地方,二、多河段,BOD,模型及,DO,模型的建立,1.BOD,模型,河流水质的特点之一是上游每一个排放口排放的污染物对下游每一断面的水质都会产生一个增量,而下游的水质对下游不会产生影响。,因此,河流每一个断面的水质状态都可以视为上游每一个断面排放污染物和本断面排放污染物的影响的总和。,2.DO,模型,3.4,其他河流水质模型,一,.,综合水质模型,BOD,和,DO,只反映河流中最简单的水质关系。为了较详尽的描述河流的水质状态,需要引进更多的变量。综合水质模型就是在,BOD,DO,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组分水质模型。,QUAL-II,模型是美国,EPA1973,年组织开发的,可以描述河流的动态和稳态特征。,二,.,重金属水质模型,进入河流的重金属,除了前面提到的基本运动过程外,还存在悬浮物的吸附和解吸附作用,重金属的存在形态还与水流的,PH,值有关。,3.5,河口水质模型,河口的水质特征,河口:入海河流受到潮汐作用的一段水体。受到潮汐的影响,水质显示出明显的时空特征,河口水质特征:,由海潮带来大量的溶解氧,与上游下泄的水流相汇,形成强烈的混合作用,使污染物分布更趋近均匀。,由于潮汐的顶托作用,延长了污染物在河口的停留时间,有机物的降解会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下降。,潮汐使河口含盐量增加。,河口一维解析模型,比之河流水质模型,河口水质模型则更为复杂,求解也困难。潮汐作用使得水流在涨潮时向上游流动,尽管在整个潮周期里净水流是向下游流动的。,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