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新课导入,“,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秘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1.,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分类,共同点,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地,震,波,纵波,横波,特点,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固体、液,体、气体,较快,固体,较慢,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900,2900,5150,6370,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地核,外核,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地球的内部圈层的深度及特征比较,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物质状态,、,构造组成,密切相关,在不同性质与状态的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显著的变化。,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把,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存在两个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用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把地球分为三个圈层。,所以说,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界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2 8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度为,3 4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活动,想一想:,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地壳与岩石圈有什么区别?,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统称为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物质形态,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地震波定义、分类及特征,划分,依据,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比较,软流层的位置、特征、地理意义,2,个不连续面,谢谢收看,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