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9/14,#,第2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第2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1,学习目标:,1.掌握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及炮制对药性的影响,2.理解传统的炮制原则,3.了解中药炮制和中医临床用药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掌握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及炮,2,第1节 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第1节 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3,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也会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并且不同的药用部位药效可能有异。这就是说,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就不得不对药物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炮制来调整药性,解毒纠偏,提高临床疗效。,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药物成,4,知识点延伸:,中药素有一药多效之能,这表明其一般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而治疗疾病多以复方为主,这就对药物提出了具体要求。选择药物有用的效能,舍弃无用的效能,发挥药物特定的疗效。因此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所以中医运用中药大多数是制成饮片配方,而炮制工艺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知识点延伸:中药素有一药多效之能,这表明其一般含有多种有效成,5,第2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第2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6,一、中药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一)净制与临床疗效,中药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同一来源的药材,因入药部位不同作用亦异。所以,必须通过包括挑拣、筛簸、剔挖、洗刷、碾轧、刮除、漂洗等一系列工艺,以除去泥沙杂质、霉败品及非药用部位,或分离其不同的药用部位。净制(又称净选)就是中药材的初加工过程。净制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可以提高药品质量,增加药物纯度,对药效的影响很大。因此,中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经过净制处理,方能入药。从古至今,医药学家对中药的净制都非常重视。中药亦要求以净制后的“净药材”入药。,一、中药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炮制通则将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如麻黄茎具有发汗作用,而根具有敛汗作用,故麻黄要分开根和茎;紫苏叶发汗解表,茎理气安胎,果实降气宽中,所以将紫苏叶(苏叶)、茎(苏梗)和果实(苏子)区分开来;巴戟天的木心为非药用部分,且占的比例较大,若不除去,则用药剂量不准,因此需去心;山茱萸涩精止汗,但其核能滑精,需去核;远志散郁化痰,其心却令人烦闷,必须去心。有的原药材中还可能混有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如八角茴香中混入莽草,半夏中混入水半夏等,这些异物若不拣出,轻则中毒,重则造成死亡。上述药材均需通过净制来达到药用净度标准,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炮制通则将净制,8,(二)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切制是中药饮片的加工过程,饮片规格是根据药材自身的性质并结合临床需要而制成的。通过切制不仅可制成一定规格的片、段、丝、块等饮片,还可以进一步除去杂质。中药材切制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煎出、便于对中药进一步炮制及临床按剂量给药。,(二)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9,另外药材在切制之前,需经过泡润等软化处理,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此时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就很关键。若浸泡时间过长,则吸水量过多,药材中的成分会大量流失,并给饮片的干燥带来困难。用蒸气软化药材时,同样应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坏。若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另外药材在切制之前,需经过泡润等软化处理,使软硬适度,便于切,10,饮片切制后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燥,就会发霉变质。如果选择的干燥方法或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含挥发性成分、粘液质含量较多的或对日光敏感的成分,尤其要注意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饮片切制后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11,(三)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加热炮制又分为干热炮制及湿热炮制。,干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药物炒制,虽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和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三)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12,许多中药炒制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麦芽、炒扁豆等。,种子和细小果实类药物炒后不但有香气,而且其皮壳膨胀破裂,易于捣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如炒牛蒡子、炒王不留行等。,作用较峻猛的药物炒后可缓和峻烈之性,如炒牵牛子。,有些药材具有毒性,炒后可减毒,如砂炒马钱子、米炒斑蝥。苦寒药物易损脾阳,炒后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如炒栀子、炒槐花。,温燥药物易耗气伤阴动火,炒后可缓和其辛燥之性,以免助热伤阴,如炒芥子。,有异味的药物炒后可矫臭矫味,利于服用,如麸炒僵蚕、米炒斑蝥。另外有些药物炒炭可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大蓟炭、小蓟炭。,许多中药炒制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13,煅制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煅制后可改变药材原有的性状,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提高药效或产生新的药效。如煅石膏、石决明、牡蛎及头发煅炭等。,煅制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14,此外煨制、干馏等法对疗效也有明显影响。尤其是煨制后,药效常有明显的变化,如木香生品行气止痛作用明显,煨木香则专于实肠止泻;干馏法则常用于制造新药,如干馏蛋黄。,此外煨制、干馏等法对疗效也有明显影响。尤其是煨制后,药效常有,15,湿热炮制为水火共制的一类炮制方法。其特点是加热温度比较恒定,受热较均匀,因此较易控制火候,加热时间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常用的有蒸法、煮法、燀法、提净法,部分复制药物也离不开蒸、煮的方法。湿热法炮制药物,若加热时间掌握不好,会降低或丧失疗效。,湿热炮制为水火共制的一类炮制方法。其特点是加热温度比较恒定,,16,如何首乌蒸制时间太短,服后可出现便溏或腹泻,甚至有轻微腹痛现象;,桑螵蛸、天麻蒸的时间过长,则会“上水”,不但难干燥,且会降低疗效;,川乌煮制时间太短,则达不到去毒效果;,另外煮法和燀法水量也很重要,若水过少或过多都会达不到炮制要求。,如何首乌蒸制时间太短,服后可出现便溏或腹泻,甚至有轻微腹痛现,17,(四)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甘草生用性平,以泻火解毒、祛痰止咳为主,用在辛凉解表的银翘散、桑菊饮等方中;炙甘草味甘温、以补中益气缓急止痛为主,用在补中益气汤、炙甘草汤中。,麻黄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生用适于外感风寒的表证,长于发汗除表邪,经蜜炙后突出了润肺止咳的作用。,再如生大黄苦寒峻泻,易伤阴血败胃气,经酒炒或醋炒后泻下作用会显著降低,而大黄炭几乎无泻下作用,而收敛作用相对增强,有止血止泻的作用。,(四)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18,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用药的关系,中药炮制与疾病表、里的关系,中药炮制与不同脏腑、不同部位疾病的关系,中药炮制与疾病寒、热的关系,中药炮制与疾病虚、实的关系,中药炮制与患者体质、年龄的关系,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用药的关系 中药炮制与疾病表、里的关系,19,第3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第3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20,清代徐灵胎在其医学源流论的制药论中提出:“凡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者有利必有其害,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其制之义又有不同,或以相反为制,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以相畏为制,或以相喜为制;而制法又复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清代徐灵胎在其医学源流论的制药论中提出:“凡物气厚力大者,21,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主散肝胆郁火。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22,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的意思。如用辛热的酒炮制红花、川芎可加强活血祛瘀之功用;用苦温的醋酸制延胡索可增强行气止痛之功效;用甘平的蜂蜜分别炮制麻黄、甘草后能加强润肺止咳或补中益气之功用;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23,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能杀半夏、南星毒(即半夏、南星畏生姜),故用生姜来炮制半夏、南星;川乌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常用甘草并金银花水煮以缓其性,解其毒。,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24,相恶为制:在中药配伍关系中“相恶”本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属于配伍禁忌。引申至中药炮制学科指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如麸炒枳实可缓和其破气作用;米泔水制苍术可缓和苍术的燥性。,相恶为制:在中药配伍关系中“相恶”本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25,具体的制药方法为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内容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改变药物的性能、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具体的制药方法为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内容是指改变,26,第4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第4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27,中药性能是用来认识和概括中药作用性质的理论,是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发展形成的一套体现中医药特色的理论体系,是以阴阳、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治则、治法为指导思想,并以药物的作用为依据加以认识、概括的药性理论。中药性能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中药的多种特性,其内容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而中药经过炮制,其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中药性能是用来认识和概括中药作用性质的理论,是在长期医疗实践,28,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29,性和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的药物各有其不同的性能,不同的性和味相配合,就造成了药物作用的差异,既能反映某些药物的共性,又能反映各药物的个性,并且各有所偏,中医就是借助它的偏性来治疗阴阳偏胜偏衰的病变。中药常常通过炮制影响药物的性味,损其有余,扶其不足,从而达到调整药物治疗作用的目的。,性和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的药物各有其不同的性能,不同,30,炮制对性味的影响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通过炮制纠正药物性味偏胜的情况。如黄连其性味太苦、太寒、能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泻火解毒。但黄连的苦、寒能伤胃阳,使胃气不足,影响和降,易产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若将黄连与性味辛温的吴茱萸汁或姜汁炮制后用于以上病证时,则减低苦寒之性,即能清泻心火胃热,又能降逆止呕,即所谓以热制寒;补骨脂辛热而燥,易于伤阴,用咸寒润燥的盐炙后可缓和辛热温燥之性,即所谓以寒制热。这种逆着药物性味炮制的方法(辅料抑制偏性)称为“反制”。,炮制对性味的影响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通过炮制纠正药物性味偏胜,31,二是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如用胆汁炮制黄连,则是利用胆汁苦寒之性来加强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所谓寒者益寒;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用于命门火衰,阴寒偏盛的阳痿精冷、宫寒不孕或寒湿痹痛。这种顺着药物性味炮制的方法(辅料起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