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章,稷下道家,稷下道家,指的是戰國時期在齊國稷下學宮中從事學術活動而以黃老思想為旨歸的學者。劉向,別錄,雲:,齊有稷門,齊之城西門也。外有學堂,即齊宣王所立學宮也,故稱為稷下之學。,現存,管子,一書,被認為是稷下學者的文集,其中,心術,上下、,白心,、,內業,四篇,自成體系,為稷下學者中道家學者所作。關於,管子,四篇的作者,尚無定論。郭沫若認為是宋鈃、尹文,裘錫圭認為是慎到、田駢。,1,精氣說,1-1,道即氣,稷下道家繼承了老子道為宇宙本原的思想,但他們用氣來解釋道,認為道就是氣或精氣。,虛無無形謂之道。(,心術上,),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心術上,),道也者,動不見其形,施不見其德,萬物皆以得,然莫知其極。(,心術上,),道之大如天,其廣如地,其重如石,其輕如羽。(,白心,),不見其形,不聞其聲,而序其成,謂之道。(,內業,),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視也,耳之所不能聽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生也,事之所失以敗,所得以成也。(,內業,),凡道,無根無莖,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內業,),1-2,氣道乃生,精氣不但是人得以生的基本條件和材料,也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材料。,凡物之精,比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於胸中,謂之聖人。(,內業,),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至矣。(,內業,),人因為有了精氣才有了生命,有生命才有思想,有思想才有智慧,有智慧人才真正成其為人。,1-3,氣化流行,在稷下道家看來,世間一切事物都是氣變化的結果,但氣在這些變化中,其本身卻是不變的。,內業,說:,一物能化謂之神,一事能變謂之智,化不易氣,變不易智,惟執一之君子能為此乎!,就是說,,儘管,事物時常在變,這種變是因為氣而變,但氣本身並不發生變化。,天之道,虛其無形。虛則不屈,無形則無所位(抵)牾,無所位(抵)牾,故遍流萬物而不變。(,心術上,),作為精氣的道,因其虛而不可窮竭,因其無形而無所抵牾,它可以成就任何事物,但本身仍然是氣。,作為精氣的道,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道者,一人用之,不聞有餘;天下行之,不聞不足,此謂道矣。小取焉則小得福,大取焉則大得福,盡行之則天下服,殊無取焉,則泯及其身,不免於賊。(,白心,),道是客觀的無限的存在,一個人用它,並不顯得多餘;天下之人都用它,也不顯得不夠。得之愈多,其得福愈多,完全以道行事,即可天下太平,不按道行事,就會遭到禍害。由此可見,道並不因人而異,而是完全客觀的存在。,2-12 名不过实,為求得名實相符,一方面,要有名有實。,上聖之人,口無虛習也,手無虛指也,物至而命之耳。(,白心,),就是說,人不能口說無憑,不能手指無實,名因實而起,不能無其實而徒有其名。,另一方面,不能名過其實,也不能實過其名。,言不得過實,實不得延名。姑形以形,以形務名,督言正名,故曰聖人。(,心術上,),稷下道家之正名,與孔子之正名是有區別的。孔子之正名,是以名責實,克己復禮;稷下道家之正名,是以形務名,強調實是名的基礎。,2-2,心術,人皆欲知,而莫索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不修之此,焉能知彼?(,心術上,),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心術上,),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內業,),心術者,無為而制竅者也。(,心術上,),2-4,虛一而靜,靜因之道的靜,是要保守心靈的清靜靈虛。,心術上,說:,潔其宮,開其門。宮者,謂心也,心也者,智之舍也,故曰宮。潔之者,去好過也。門者,謂耳目也。耳目者,所以見聞也。,2-42,所謂一,是指心志的專一,專于意,一於心,耳目端,知遠若近。(,心術下,),執一不失,能君萬物。(,內業,),四體既正,血氣既靜,一意摶心,耳目不淫,雖遠若近。(,內業,),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氣之極也。(,內業,),2-43,所謂靜,就是保持心靈的寧靜。,毋先物動,以觀其則。動則失位,靜乃自得。(,心術上,),靜則得之,躁則失之。(,內業,),心能執靜,道將自定。(,內業,),去欲則寡,寡則靜,靜則精,精則獨,獨則明,明則神矣。(,心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