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我们如何描述一个人?,你可能会使用下面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我是友好的、大方的、快乐的、勤奋的,我是外向型的。,这两种描述有何区别?,11/17/2024,1,我们如何描述一个人?你可能会使用下面两种方法中的一种:10/,第四章 特质论,11/17/2024,2,第四章 特质论10/5/20232,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和雷蒙德,卡特尔。,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本章,主要介绍,奥尔波特的特质论、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大五人格因素论。,11/17/2024,3,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一、生平(1897-1967),11/17/2024,4,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一、生平(1897-1967)10,奥尔波特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格理论家,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柏林大学、汉堡大学、剑桥大学,曾获得过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其特质理论的产生与心理学中的实验趋向和个别差异的研究有关,但是他最重要的理论观点来源于反对当时极为流行的弗洛伊德主义。,奥尔波特与弗洛伊德:,11/17/2024,5,奥尔波特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格理论家,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奥尔波特的兴趣主要在于,意识,的部分,而非难以确定的深层潜意识。,他经常谈到与弗洛伊德,唯一,的一次见面,奥尔波特在22岁参访,维也纳,时,写了一封信给弗洛伊德,说他当时就在城里,想与他会面。,当时是这样的情形:,弗洛伊德,大方的接待他,领他到自己的工作室(治疗室),然后坐下一言不发,室内鸦雀无声,真是万籁俱寂的情境。,11/17/2024,6,奥尔波特的兴趣主要在于意识的部分,而非难以确定的深层潜意识。,奥尔波特不习惯于这种气氛,想尽快结束这种场面,竭力寻找话题解脱困境,便顺口讲了他来时在电车上遇到的事情:,说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特别怕脏,显示出明显的洁癖症。孩子不停地缠着妈妈:“这里太脏,我不坐在这里”,“这个人不干净,不要他坐在我旁边”,等等,孩子的妈妈穿戴整齐、衣衫烫过、气宇非凡,好像是个居高临下、支配别人的人,母亲的这种特征可能就是孩子怕脏的原因。,11/17/2024,7,奥尔波特不习惯于这种气氛,想尽快结束这种场面,竭力寻找话题解,讲完所遇到的事情后,弗洛伊德用他那双仁慈的、治疗家的眼神盯着他说:“这孩子是否就是你?”,这使奥尔波特大吃一惊,弄得他目瞪口呆,感到深受伤害,于是设法改换话题。,当奥尔波特认为弗洛伊德误解自己的动机而引人发笑时,弗洛伊德对奥尔波特的另一种深层次的思想流分析又开始了,他从神经症性防御和抵抗解释外显动机,说他反复回避,以抵抗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弗洛伊德力图切断防御,而奥尔波特则不把此时此地看成是一种治疗过程。,11/17/2024,8,讲完所遇到的事情后,弗洛伊德用他那双仁慈的、治疗家的眼神盯着,从这次经历中,奥尔波特感到弗洛伊德心理学在,把握,潜意识内容时忽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实。,奥尔波特感到这次拜访并叙述小故事是完全有道理、有意识的行为,但弗洛伊德则对此全盘忽视、不予理睬。,这一点不仅对奥尔波特后来理论的创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得他整个一生中,都表现出对精神分析理论的不满,甚至反感,他认为揭示人,真正动机,的办法是询问他自己。,11/17/2024,9,从这次经历中,奥尔波特感到弗洛伊德心理学在把握潜意识内容时忽,奥尔波特是,哈佛大学,讲授人格心理学课程的第一人,当时只有27岁(1924年)。他的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成为人格心理学的教科书。,奥尔波特是心理学界的元老,他善于在丰富多彩的人格理论中吸取各家之长,他认为,人类的智慧都值得参考和吸收。,11/17/2024,10,奥尔波特是哈佛大学讲授人格心理学课程的第一人,当时只有27岁,奥尔波特一生获得了许多荣誉,如1939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3年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金质奖章,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奖。他还是美国、德国、法国和澳大利亚心理学会名誉会员。,奥尔波特的主要著作有:人格:心理学的解释(1937)、人格的本质(1950)、生成: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看法(1955)、人格的模式与成长(1961)等。,11/17/2024,11,奥尔波特一生获得了许多荣誉,如1939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二、奥尔波特的特质论体系,(一)对人格的理解,奥尔波特在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中,回顾了神学家、哲学家、法学家、诗人、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人格的,48种,解释,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人格就是一个真实的人,。,11/17/2024,12,二、奥尔波特的特质论体系10/5/202312,这个定义具有综合性,但缺乏确切性,太简洁、含糊。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故又补充说:“人格是人所想的和人所做的,它存在于行动的后面,在个体的内部”。,最后他得出了自己对人格的著名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11/17/2024,13,这个定义具有综合性,但缺乏确切性,太简洁、含糊。他自己也意识,(二)对特质的描述,1.特质的概念,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虽然我们看不见它,但可以通过观察个人的行为的一贯表现而推知其存在。通过特质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起来,而且反应也具有了,一致性,。在刺激和反应的机能的变化上,特质是动力,是行为的原因。,11/17/2024,14,(二)对特质的描述10/5/202314,环境情境,特质,反应,一起工作 盛气凌人、专横霸道,运动竞赛 竞争求胜、争强好胜,对待弱者,攻击性,强权政治,学校学习 获得成功,未达目的 愤怒、敌意,(赫根汉,1980),特质使刺激和反应趋于一致的模型,11/17/2024,15,环境情境 特质,2.特质的种类,奥尔波特把特质区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其区别主要在于被说明的对象)。,当特质被用来描述个体时,就称为个人特质。,而当它们用来描述一个群体时就称之为共同特质。,如,可以把一个人描述为友好的、攻击性的、或聪慧的。同样,也可以把一个群体描述为友好的、攻击性的、或聪慧的。,11/17/2024,16,2.特质的种类10/5/202316,奥尔波特虽然承认两类特质都存在,但他极力主张人格心理学家应该,集中研究个人特质,,而不是探讨群体的共同特质。,奥尔波特强调,人格心理学家必须采用,特殊规律研究法,对特定的个人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应避免用一般(共同)规律研究法来对群体做研究。,奥尔波特通过对许多个案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个人特质对一个人的人格都具有同等的,影响和意义,。所以,他把个人特质区分为三个交叉重叠的层次:,11/17/2024,17,奥尔波特虽然承认两类特质都存在,但他极力主张人格心理学家应该,(1)核心特质(首要特质、基本特质、枢纽特质),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特质,是人格中最突出、最明显的特质,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代表整个人格。,这种特质具有极大的弥散性和渗透性,它影响到一个人全部行为的所有方面。,11/17/2024,18,(1)核心特质(首要特质、基本特质、枢纽特质)10/5/20,例如,如果一个人具有压倒一切的权力欲望,这种权力欲望就会渗透到他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不仅奋力去获得社会中的权力、地位,并以类似的方式与他的球友、棋友、妻子、孩子争强斗胜。他会努力统治他的妻子,甚至尽力赢得与他5岁女儿的一场乒乓球赛。,核心特质就是主要动机、优势倾向、显著特质。,显然,核心特质只有在少数人身上才能观察到。,如:,创造,是爱迪生的核心特质,,吝啬,则是葛朗台的核心特质。,11/17/2024,19,例如,如果一个人具有压倒一切的权力欲望,这种权力欲望就会渗透,(2)主要特质(重要特质),指渗透性稍差一些,但仍具有相当概括性的重要特征,是最能说明一个人人格的特质,是人格的,构件,,每一个人都有几个彼此相联系的主要特质构成他的独特的人格。,它虽然不如核心特质那样对行为起明显的支配作用,但也是行为的决定因素。,当我们介绍或评价一个人时总是扼要列出他的主要特质,用来概括他行为的一贯表现,如聪明、负责任、能干、整洁、认真、有创造性等等。,11/17/2024,20,(2)主要特质(重要特质)10/5/202320,那么,一个人究竟有多少主要特质?,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人所具有的主要特质是很少的。,他让93名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同性别者,以词、短语、句子描写其代表性特征,结果发现,90的学生列出5-10个特征,平均为,7.2,个。,11/17/2024,21,那么,一个人究竟有多少主要特质?10/5/202321,(3)次要特质,是指不甚明显的、一致性和概括性都比较差的、不甚受人关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较小的那些特质。,次要特质包括个人的独特偏爱(如张三偏爱吃零食,李四喜欢穿鲜亮衣服等)、一些偏向看法等。,11/17/2024,22,(3)次要特质10/5/202322,首要特质,多愁善感,中心特质,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次要特质,冷酷,林黛玉人物特质分析,11/17/2024,23,首要特质林黛玉人物特质分析10/5/202323,(三)机能自主性人格动力,机能自主(功能独立)是奥尔波特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最引起争论的概念,全称是“,动机的机能自主,”,这是有关动机的一种独特看法。,所谓“机能自主”是指健康成人现在进行这一行为的原因与原来进行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不相同的,即过去的动机与目前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是相互独立的。,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机能是自主的,它独立于过去。,11/17/2024,24,(三)机能自主性人格动力10/5/202324,奥尔波特举例解释道,“机能自主的证据是:某种行为虽然原来出于其他原因,后来其本身则变成了目的或目标。举例来说,一个大学生选某一门课程,最先是由于此课是必修课,或者是父母的意愿,为使父母满意而选的,或者是正好课程表的时间合适,所以去听的。但最后他全神贯注于此课程甚至终生都致力于这一领域。此时则完全失去了原先的动机。原先为达到目的的方法现在变成目的本身。”(1961),11/17/2024,25,奥尔波特举例解释道,“机能自主的证据是:某种行为虽然原来出于,再比如,有许多在父母的督促下经常阅读的儿童,他们成年后成为废寝忘食的读书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成年人读书的原因与其童年时读书的原因相同。这种行为曾经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取悦父母),而后来则成为了机能性的自主行为,即阅读现在成了个人的乐趣。,同样,需要靠薪水生活的新雇员,有可能努力工作以保证不被解聘。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即使在获得了稳定的工作和满意的薪水后,仍继续努力工作。这种曾经为钱的动机所驱使的行为在没有了这种动机之后却仍然持续下去。,11/17/2024,26,再比如,有许多在父母的督促下经常阅读的儿童,他们成年后成为废,奥尔波特认为,人们经常把,成年人,的某种行为追溯到他的人生,早期,,但成年人的行为与早期行为并不一定出于同样的动机。,奥尔波特认为,当,动机,变成,统我,的一部分时,动机就为本身而自行其事,而再也不是为着外在的鼓励或奖赏。这些动机就自我独立,自我维持。因为它们已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在奥尔波特看来,“说一个健康成人寻求一些目标是由于他们受到奖励或由于强化才这样做的”是十分可笑的。,11/17/2024,27,奥尔波特认为,人们经常把成年人的某种行为追溯到他的人生早期,,“说巴斯德(,法国化学家、细菌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投身于他的工作的原因是由于想要奖励、报酬,或者是为了健康或食物、睡眠,或者是为了家庭等,这是多么空洞可笑。从很长时间起,所有这些他全部都已经有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