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第11页 / 共49页
第12页 / 共49页
第13页 / 共49页
第14页 / 共49页
第15页 / 共49页
第16页 / 共49页
第17页 / 共49页
第18页 / 共49页
第19页 / 共49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3,课,名师课堂,一点通,课堂小结,建通史,重点诠释,考点全解,创新演练,大冲关,新知预习,巧设计,第一单元第名师课堂课堂小结建通史重点诠释考点全解创新演练,历史必修岳麓版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历史必修岳麓版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历史必修岳麓版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自读教材,填要点,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1),背景: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2),确立: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于,时期。,隋唐,自读教材填要点隋唐,(3),内容:,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4),关系: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5),意义: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利于加强,。,尚书省,皇权,(3)内容:尚书省皇权,2,演变,(1),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政,行政权归,“,”,掌管,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而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2),元朝:废除三省,只设,。六部也归入中书省。,中书门下,中书省,2演变中书门下中书省,3,评价,(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2),既明确了,,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二、选官制度,1,战国至汉初,制度。,行政分工,军功爵,3评价行政分工军功爵,2,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和征辟制。,(1),原因:为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2),内容:,察举制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人才。,(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容易,,也容易形成小集团。,征聘,任人唯亲,2汉武帝时期征聘任人唯亲,3,隋唐时期,科举制。,(1),背景:隋朝统一后,士族没落,依据,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2),过程:,隋文帝时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分设不同科目推举人才。,隋炀帝时设,,以试策取士。,唐代时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门第,进士科,3隋唐时期门第进士科,(3),影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参政机会,官僚体制,(3)影响:参政机会官僚体制,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1),目的:维护,的正常运转,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与效率。,(2),历程:,秦汉:官员监察制度确立。,秦朝:,掌管监察。,汉代:御史府的长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汉武帝设立,,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刺史统属于御史府。,国家机器,御史大夫,刺史,三、监察与谏议国家机器御史大夫刺史,明清时期:,中央:设有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地方: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2,谏议,(1),隋唐: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2),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按察使司,门下省,谏院,明清时期:按察使司门下省谏院,3,评价,(1),积极方面:在整顿,,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消极方面: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也未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和低效现象。,吏治,腐败,3评价吏治腐败,4,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表现:,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制度。,科举制,监察,4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监察,(2),特点:,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大一统中央集权,(2)特点:大一统中央集权,合作探究,提认知,1.,有人认为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结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谈谈你的认识。,合作探究提认知,提示:,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并且由于唐太宗鉴于隋亡的教训,善于纳谏,增添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从本质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因此,它只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提示: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2,唐代长安大雁塔成为当时考中进士者题名以显荣耀之处。,图片反映的选官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孙中山称它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2唐代长安大雁塔成为当时考中进士者题名以显荣耀之处。,提示:,科举制。原因:科举制为国家选官用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科举制使成百上千的寒门士人能够有机会进入参政治国的行列,为社会稳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这也是科举制得以延续千年的根本原因;科举制确实为历代的封建王朝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科举制还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提示:科举制。原因:科举制为国家选官用人提,串点成面,握全局,串点成面握全局,历史必修岳麓版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一、中国秦汉、隋唐中央官制的比较,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权,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完善,一、中国秦汉、隋唐中央官制的比较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确立,1.,唐朝时刘晏长期担任财务要职,管,理财政达几十年,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他,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中书门下,1.唐朝时刘晏长期担任财务要职,管,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解题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管理财政,”,应当属于户部的权限,而户部是隶属于尚书省的,因此,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不正确,,D,项是北宋最高行政机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解题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从中,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1,阶段,(1),先秦时期,萌芽阶段。,夏商周三代已有监察的因素和活动,但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未确立。,(2),秦汉时期,形成阶段。,秦朝的御史大夫、汉代的刺史,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出现完整的监察制度。,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3),隋唐时期,成熟阶段。,隋唐时期,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出现谏议制度,形成较严密的监察网。,(4),宋元时期,强化阶段。,宋设立独立机构,谏院,元代制定一整套监察法规。,(5),明清时期,顶峰阶段。,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司。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高度的统一和严密。,(3)隋唐时期成熟阶段。,2,特点,(1),皇帝拥有最高监察权。,(2),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3),重视监察官的选任。,(4),凭实绩黜陟,严格考核监察官。,(5),允许风闻言事。,2特点,2,宋代著名谏官很多,如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苏,辙等。宋代的谏官敢谏、善谏,谏疏有时多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如神宗时,张舜民做谏官才七日,就上了六十封奏疏;徽宗时任伯雨做谏官半年,上疏一百零八封。范仲淹曾有,灵乌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其谏官生涯的真实写照。这说明,(,),2宋代著名谏官很多,如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苏,A,宋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百姓负责,D,宋代谏议制度强化,A宋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解析:,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本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议制度使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排除,A,、,C,两项;宋代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答案为,D,项。,答案:,D,解析: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本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1.,三省六部制的组成、职责,2.,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三省六部制的组成、职责,典题例析,例,1,(2011,上海高考,),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典题例析 例1(2011上海高考,解析,示意图内容信息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隋唐建立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故选,C,。,答案,C,解析示意图内容信息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题组冲关,1.,右图是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的,唐律疏议,,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皇帝,A,B,C,D,题组冲关1.右图是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解析:,按照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唐律疏议,颁布前要经过门下省审议,皇帝审批。,答案:,A,解析:按照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唐律疏议颁布前要经过,2,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2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解析:,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确立三省六部制,使三省之间相互制约。,A,项是秦朝时期实行的,可排除;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在秦朝时就已经建立起来了,排除,B,项;实行科举制是为了解决官僚的选拔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排除,D,项。,答案:,C,解析: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历史必修岳麓版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典题例析,例,2,(2011,广东高考,),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典题例析 例2(2011广东高考),解析,从试题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这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A,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此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解析从试题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题组冲关,3,2011,年北京大学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制,解析:,古代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察举制。,答案:,B,题组冲关32011年北京大学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拒招,4,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4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初试二试三,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解析:,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是明经科,,A,项不正确。进士科与明经科都重视对儒家经书学习,所以,B,项不正确。从进士科与明经科中二试、三试内容可判断,C,项正确。,D,项材料无从反映。,答案:,C,A更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