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5章社会救助支出,1,本章提要,5.1 社会救助支出的现状,5.2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2,5.1 社会救助支出的现状,5.1.1 我国救助穷人的主要项目,5.1.2 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5.1.3 农村反贫困计划,5.1.4 城市反贫困计划,3,5.1.1我国救助穷人的主要项目,表5-1 我国政府援助穷人的若干主要项目(2006年)单位:亿元,4,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我国有多少贫困人口呢?,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现象在我国尤为突出,大量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以至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贫困问题一直被看做农村现象。,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表5-2,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规模和人口比重:图5-1,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地区分布:图5-2,6,表5-2 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19782006年),按照政府贫困标准计算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在八年间减少了,。,7,图5-1 19752004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规模和人口比重,8,我国城镇贫困状况,中国城镇贫困人口规模,我国政府统计工作没有进行与贫困人口规模直接相关的统计分析,因此在很长时间里,我国城镇贫苦人口规模大多由专家估算出来。这种局面2001年终被打破,。,按,亚行专家组(2001),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进行,估计,采用人均收入贫困指标,199,8,年城镇贫困人口1 470万,贫困率为4.73%;,采用人均支出贫困指标,199,8,年城镇贫困人口3 707万,贫困率为11.,8,7%。,按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贫困人口估计,1997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按照获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人口数量估计,,截至200,6年底,,,城市贫困人口,为2,2,40.,1,万。,这一数字尚未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贫困居民(如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农村贫困居民),10,中国贫困人口规模,以上分析农村和城镇贫困状况,要弄清我国贫困人口数量有多少还需要涉及以下两要点:,贫困人口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贫困线的取值,我国城乡贫困线差距大,比如1998年,农村贫困线为635元/每年每人,城镇1800元/每人每年,因此提高农村贫困线标准很有必要。,由于我国特殊经济结构,不仅要计算城乡居民这两大特殊社会群体中贫困人口数量,还有计算农民工这一群体的贫困人口数量。,中国贫困人口规模,(世界银行2005年),按国际贫困线标准1美元/天人,,2001年,贫困人口总量约为21 000万人;,贫困率约在1,5.6,%。,基尼系数0.45,11,5.1.3 农村反贫困计划,中国农村扶贫支出计划:,见下,表,扶贫贷款,发展资金,以工代赈,13,续表,15,5.1.3 农村反贫困计划,扶贫贷款,最大的农村扶贫项目;,资金投向,以下效益好、有还贷能力项目,种植业,养殖业,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业;,发展进程,早期:,信贷到户,,支持贫困户发展,1990年代初期,:,大部分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县办企业和乡镇企业,,贫困户直接受益的信贷资金份额低,;,农户小额信贷,:指是由金融机构实施的、以农户的信用为基础、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意义,: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实现农民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开放,有助于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16,5.1.3 农村反贫困计划,以工代赈,资金投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项目逐渐多样化,(公路、饮水工程、土地改良农田水利、造林、人工草场、电话线路、教育卫生),。,中央地方配套资金制度、义务工制度(每个村民每年义务工作一定天数,一般农闲时期,向劳动者支付货币,不愿参加工作的家庭缴纳劳动税),虽无系统评估以工代赈项目,,在反贫困行动中发挥了较重要作用,为经济增长创造了物质基础;,为贫困人口提供短期就业和获得收入的机会;,缓解贫困人口的食物短缺问题。,18,5.1.3 农村反贫困计划,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重点,战略定位:解决温饱问题缩小发展差距,工作重点,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财政投入,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务工技能培训,产业化扶贫,:扶持龙头企业,调整产业结构,19,5.1.4 城市反贫困计划,城市贫困问题的大量出现,城市反贫困政策的出台比农村反贫困计划晚了许多,,直到1990年代初期,,贫困问题视为农村现象,这是由于,城镇,绝对,贫困,人口数量,都远远小于农村;,1994年以后,国有部门,、集体企业工作岗位,的大幅缩减,导致大规模的城镇失业问题,,成为城市贫困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因此陆续得到各级政府关注。,20,5.1.4 城市反贫困计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确立,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7年5月,经试点推广之后,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制度正式确立;,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见下,图,21,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19972006年),22,表5-4 我国城市低保财政支出、保障标准与保障水平,(19972006年),24,5.2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5.2.1 概述,5.2.2 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5.2.3 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5.2.4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25,5.2.1 概述,社会救助计划的途径,市场途径,在农村实施的以项目开发为基础的各种扶贫计划;,一般被认为具有“造血”功能,而不只是“输血”功能。,转移支付,主要是最低生活保障和救灾救济项目;,除现金补助外,还提供实物救助方式。,26,举例获得补助前张三的工作决策,张三在这有限的时间长度T内,工作时间用l表示,闲暇时间用,L,表示,小时工资用w表示,则张三每个月得到的收入,m,满足等式:,假定:,28,图形表示,图5-4 效用最大化时的闲暇和收入选择,结论:张三在,E,1,点实现效用最大化。此时,张三的闲暇时间是,OF,,收入是,OG,,工作时间是,FT,。,29,获得救助,后,张三的工作决策:选择工作,图5-6 在救助制度下选择工作,工作时,张三的效用最大化可能在,E,2,点。,比较张三在救助制度的反映,工作或不工作两种情况,可以得出结论:,救助制度可能对工作激励产生负面影响,31,5.2.2 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证据表明:救助制度对工作产生负激励。,福利依赖问题,指社会救助改变某些人的行为习惯,使之养成以获得补助为生,。,32,5.2.3 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负所得税,为所有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现金补助计划。,基本设想:,低于贫困线的人可获得现金补助,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须缴税。,33,负所得税的基本原理,在收入达到,B,元之前,个人收入是免税的,此后以税率,t,对个人收入课税,即,B,为起征点。,见,图,34,负所得税方案,图5-7 负所得税方案,负所得税方案的实质:,首先给予个人一次性转移支付或基本补助金,(,G,0,=tB,),,然后对个人的其他所有收入课税,(,tY,),。而从净税额T看,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T=t(Y-B),令G,0,=tB,,则T=tY-G,0,35,负所得税方案的劳动供给效应,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同,在负所得税方案下,受助者得到的补助只减少其劳动所得的一部分而不是100%。,负所得税方案下的劳动供给决策:图5-5,36,图5-5 负所得税方案的劳动供给效应,假定月基本补助额是100元,负所得税方案对增加的劳动所得课以20%的税收,工资率为5元/小时。,图5-5 负所得税方案下的劳动供给决策,37,有关负所得税方案的争议,赞成的声音,与实物补助相比,现金补助能够给予低收入者以自由选择购物的空间;,该方案将所有人一视同仁地处在一个保护伞下,保证所有人都获得基本的收入保障。,不赞成的声音,实施该方案的成本高昂:它意味着税率的大幅提高,对劳动供给产生严重的负激励。,38,5.2.4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食品券(food stamp),一种凭证,获得该凭证的低收入者有权借助该凭证每月购买一定数量的食物。,一种实物转移形式,。,39,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与现金补助产生的效用水平相同;,比现金补助产生的效用水平低。,40,图5-9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向低收入者的实物转移是一种提供固定数量实物的补贴计划。对接受实物转移的多数穷人来说,实物转移相当于现金补贴。结果导致预算约束线,AI,变为 。,实物转移与现金,补助,效用相同,均衡点由,E,1,变为,E,2,,,结论:,实物转移和现金补贴对张三消费决策的影响是一致的,41,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实物转移比现金补助效用水平低,实物转移无法体现现金补助的全部效用,如E,3,,结论:,实物转移比现金补助产生的效用水平低,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