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第11页 / 共36页
第12页 / 共36页
第13页 / 共36页
第14页 / 共36页
第15页 / 共3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第17页 / 共36页
第18页 / 共36页
第19页 / 共36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文学批判史,主讲:李建中教授,李 建 中 教 授,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判史教学与争论,课 程 宗 旨,在中国文化的思想背景和精神源流中,系统了解中国文学批判的进展历史,娴熟把握中国文论的术语、范畴和命题,准确阐释中国文论的经典著作,全面理解中国文论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指 定 教 材,李建中主编,中国文学批判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参 考 书 目,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共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判通史共七卷,上海古籍出版社,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陈延杰: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郭绍虞:沧浪诗话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徐调孚等:惠风词话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李建中: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湖北人民出版社,李建中:中国文化与文论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讲 义 导 航,0导论,1先秦文学批判,2两汉文学批判,3魏晋南北朝文学批判,4唐宋金元文学批判,5明清文学批判,6近代文学批判,中国文学批判史,SEMINAR论题,言尽意与言不尽意,以庄子为中心,发乎情要不要止乎礼义,质疑,诗大序,文章:经国大业与雕虫小技,从曹氏兄弟说起,心声心画总失真吗?,关于元好问的一首论诗诗,导 论,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理论形态,文化背景,“文化”与“文学”的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之“文学”与狭义之“文化”,文学与文化的血肉联系。,说 “文”,庄子,:“越人断发文身。”,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屈原,桔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说“文 化”,周易贲卦彖传:,刚柔穿插,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 王 演,周 易,说“文 学”,“文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先进,孔门四科,“文学”为其一。,杨伯峻论语译注:“文学,指古代文献,即孔子所传的诗、书、,易等。”,中国古代文化,以,儒家,为正统,,以,道家,以及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为补充,,儒道释或三水分流或三川汇一,共同构成中国文论的思想文化背景。,“儒”,“儒”的字源学考察:,需,“儒”的关键词释义:,血缘,/,仁义,/,礼乐,/,诗教,儒家创始人,孔子,儒与孔子,儒家,文化,人格主义,功利主义,经学中心主义,“道”,“道”的本义与引申义。,道家创始人,老子,道家与道教,道家文化,虚静其心,法天贵真,言外之意,“佛”,“佛”的本义及其在中国的进展。,佛教入华,佛教文化,真实观,灵感观,境地观,思维方式,以己度物的类比式思维,物我同一的整体性思维,直寻妙悟的直觉式思维,思维方式的中西差异,中西方虽有着共同的“诗性才智”之源,但自“轴心时代”即公元前83世纪起,却走上不同的道路:,西方文论从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开头,其思维方式愈来愈规律化、哲学化;,中国文论受先秦原始儒、道的影响,其思维方式既有着形而上的思辨的特征,同时也保持了诗性的特征。,类比思维,象者,像也,以己度物与取物喻人,生命化与人格化,整体思维,天地与我同一,一言以蔽之,弥纶群言,直觉思维,应感说,直寻说,妙悟说,理论形态,1.批判文体的文学化,2.话语方式的诗意性,3.文论范畴的阅历归纳性质,批判文体的文学化,先秦文论:寄生与随便,两汉文论:叙事与序传,魏晋南北朝文论:骈俪与隐喻,唐宋金元文论:抒情与意象,明清文论:总龟与玉屑,话语方式的诗意性,比兴的方式,骈偶的方式,清虚含蕴与奇崛神怪的语言风格,“,范畴,”,“范畴”一词语出尚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其本义是将同类的事物归纳起来而作为典范,所谓归“畴”类为“范”。,文论范畴的阅历归纳性质,中国文论范畴多取自于人自身以及日常生活阅历,比方风骨、体性、神采、韵味等。所归之“畴”与自然人事相关,具有阅历性和形象性;归后之“范”则是归纳、抽象的结果,具有典范性和概括性。,以“风骨”为例,思 考 题,1、理解文、儒、道、佛、禅等概念的根本含义。,2、儒道释文化对文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3、中国文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征?,4、从“理论形态”的层面谈谈中国文论的诗性特征。,本讲完毕,,感谢大家!,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