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第11页 / 共35页
第12页 / 共35页
第13页 / 共35页
第14页 / 共3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2,第一节,概述,研究对象和范围,社会心理的定义,:,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H.,奥尔波特,1924,年在,社会心理学,中提出:是研究个体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W.,奥尔波特,认为:是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主张采用实验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提出: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目前一般认为:,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3,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提出,:B,f(P.E),其中,B-,行为,;P-,个体,;E-,情境。,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及其内容,;,人际层面,:,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群体层面,:,群体行为与心理的相互作用,;,社会层面,:,文化风俗与阶层等,。,4,社会心理学简史,霍兰德,划分为三阶段,:,哲学思辨阶段,:,其特点是:运用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争论人性的善与恶等。,经验描述阶段,:,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有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和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等。,1908,年,罗斯,和,麦独孤,出版专著标志独立。,实证分析阶段,:,其特点是:转向实证,、,定量和应用性研究,。,5,研究原则与方法,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与参与观察。,调查法:,访谈与问卷。,档案法,:,文献资料。,如何看待其研究的结果,:,其研究的,“,生态学效度”,备受质疑,;,要把握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既要提高其研究结果的解释力,使之一般化;又要注意不能随意夸大应用范围。,6,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习论:,试图用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学习机制,:,联想,-,经典条件反射;,强化,-,操作;,模仿,-,观察学习。,缺陷,:,忽视当前的情境、忽视情绪和主观感受、忽视内在心理过程的分析。,社会交换论:,主张从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角度研究社会行为,。,霍曼斯,提出了,:,成功命题:,得到奖赏就会重复该行为。,刺激命题:,相同刺激引起相同相似行为。,价值命题:,对个体价值越高重复性越高。,剥夺,-,满足命题:,重复奖赏多则价值减少。,侵犯,-,赞同命题:,为如愿会出现侵犯行为。,交换建立在互惠基础上,且广泛。,7,符号互动论:,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群体生活,。,基本假设:,个体行动以其对象的意义为基础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个体用自己的解释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主要观点:,心智、自我和社会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个体行为受其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互动受双方身份的影响的。,精神分析论:,强调潜意识对人行为的决定作用,。,容格的分析心理学:,提出了集体潜意识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霍妮的文化因素论:,认为行为是个体对环境的反应,人格由环境和教育决定。,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说:,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8,第二节,社会化,社会角色及其理论,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也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社会角色的分类,:,按获得方式分为:,先赋,-,成就角色。,按行为规范程度分为:,规定型,-,开放型角色。,按功能分为:,功利型,-,表现型角色。,按承担者心理状态分为:,自觉,-,不自觉角色。,角色扮演:,即,期待,、,领悟,和,实践,三要素。,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角色冲突:,有角色间,-,角色,内冲突。,角色不清:,引起应激反应出现焦虑紧张。,角色中断:,因由使之中途中断。,角色失败:,被迫放弃,是最严重的失调。,9,自我,、,身份与自尊,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自我的结构:,有,物质,、,心理,、,社会,、,理想,和,反思,五个层面,。,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三个阶段。,身份:,是指个体,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其特点:,客观、主观、多重、稳定,和,契约性,。,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其影响因素有: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比较。,10,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也就是个体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个体社会化过程及其社会动机、态度、行为发生的基础。,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认知者的经验:,图式,的主要作用:,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决定其价值取向以及持续时间和效率。,认知者的情绪:,决定其态度。,11,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印象:,是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印象形成:,是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其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以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并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印象形成的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加法模式:,肯定评价的特征越多,印象月好;反之,越差。,平均模式:,把各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加权平均模式:,确定,各特征的权重。,中心品质模式:,忽略次要的,仅以几个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印象管理的作用与策略:,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其基本策略有:,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投人所好,。,12,归因,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行为原因的分类:,内因与外因;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控制点理论,:,罗特,的,内控者,-,外控者。,归因原则,:,不变性原则,:,海德,-,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的不变联系。,折扣原则,:,凯利,-,如有其他合理原因不变性原则就会打折扣。,协变原则,:,凯利,的三维理论,-,归因涉及,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以及,背景,三因素;并要同时考虑,特异信息、共同信息、一致性信息,;,都高作外归因,一高作内归因。,影响归因的因素,:,社会角色:,当事人与局外人的差异。,自我价值保护:,向有利于自我方向倾斜。,观察位置:,归因于突显、中心的人或物。,时间因素:,时间越长,归因越具有情境性。,13,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是个体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社会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维持与调节,。,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Y,-,D,定理。,主要的社会动机:,亲合动机:,源于,依恋,。,其作用是,:,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影响因素:,情境、情绪、出生顺序。,14,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其重要性:,麦克利兰,研究发现其促进个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抱负水平:,是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主要与个体的成败经验有关。,影响因素:,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培养儿童应注意的问题,:,家庭教养方式:与严格程度呈正相关。,强调、追求成功的社会氛围。,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温特,认为有两种:积极的权力动机,-,消极的,权力动机。,引起权利动机的因素,:,社会控制的要求;对无能的恐惧。,15,侵犯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其原因:,本能论的解释:,弗洛伊德,-,死本能;,洛伦茨,-,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挫折,-,侵犯说:,多拉德,-,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米勒,-,挫折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结果;,伯克威茨,-,挫折导致愤怒。,社会学习论观点:,班杜拉,-,侵犯行为是习得的,其机制是联想、强化和模仿。,影响因素:,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角色与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利他行为:,是个体有利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其性质:,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以人为对象;由利他动机引起。,利他的原因:,社会生物学,-,是生存与延续的本能;,社会规范论,-,是一种社会交换,其收益是自我价值的提高和焦虑的减少。,影响因素:,外部因素,-,社会情境、对象特点等。,利他者的特征,-,心境、内疚和人格。,利他技能。,16,社交情绪,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时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其特点是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和,普遍性。,羞耻:,是个体因自己的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想像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17,第五节,社会态度,态度形成,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的反应倾向。其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信念和评价等。,情感成分:,对对象的情绪体验或反应。占主导地位。,行为倾向成分:,对对象的预备反应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态度与行为:,大多不一致。,态度与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核心的信念体系,是个体评价事务与抉择的标准,是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看法。通过赋值影响态度。,价值观通过影响态度最终影响行为。,18,态度的功能:,卡茨,提出:,工具性功能:,按功利性原则取舍。,自我防御动能:,有利于自我形象及自我价值的确立,并能减少焦虑,转移情绪冲动。,价值表现动能:,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认知功能:,通过态度赋予客体意义。,态度的属性:,方向:,即指向,包括肯定,-,否定。,强度:,倾向于某一特定方向的程度。,深度:,对特定对象的卷入水平。,向中度:,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外显度:,在行为方向与方式上。,态度的形成:,凯尔曼,提出三阶段:,依从:,是表面、暂时的权宜之计,一种印象管理策略。,认同:,受对象吸引,自愿与之一致。,内化:,从内心相信、接受,并纳入成为自己态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19,态度转变,态度转变:,是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态度转变模型:,霍夫兰德,提出:传递者沟通信息目标情境。,影响因素:,传递者:,威信、立场、意图和吸引力。,沟通信息:,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和信息的提供方式。,目标,(,接受者,),:原有态度与信念特征、人格因素、个体的心理倾向。,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态度转变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P-O-X,:个体、他人、另一个对象。,三肯或两否一肯则平衡;反之不平衡。,20,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当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时失调;,其原因:,逻辑矛盾、文化价值冲突、观念矛盾、新旧经验相悖。,消除或减少的途径:,改变或否定、引入或增加新因素、降低强度。,社会交换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