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文言文二则,重点习题,14.文言文二则重点习题,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一心以为有鸿鹄,(h,go),将至,2.,思援弓缴,(jio,zhu),而射之,3.,虽与之俱学,弗,(f,f),若之矣,4.,及日中则如盘盂,(y,pn),5.,孰,(sh,sh),为汝,(r,r),多知乎,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一心以为有鸿鹄(h,二、读拼音,写词语。,zh yun sh jin bin ln f ru,支 援,射 箭,辩 论,弗 若,二、读拼音,写词语。zh yun s,三、组词。,援,(),辩,(),弗,(),缓,(),辨,(),佛,(),暖,(),辫,(),拂,(),援助,缓慢,温暖,辩论,辨别,辫子,弗若,仿佛,吹拂,三、组词。援助缓慢温暖辩论辨别辫子弗若仿佛吹拂,四、文言文中“之”字使用较多,我能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选择正确的意思。,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一人虽听之。,(,),3.,通国之善弈者也。,(,),4.,思援弓缴而射之。,(,),四、文言文中“之”字使用较多,我能为下列句中加点的1.虽与之,一、相同的老师,解释带点的词,并写出句意。,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_,。,弈:,_,。,句意,_,学弈,:专心致志,全国,下棋,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一、相同的老师解释带点的词,并写出句意。学弈:专心致志全,2.,使弈秋诲二人弈。,使:,_,。,诲:,_,。,句意:,_,让,教导,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2.使弈秋诲二人弈。让教导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二、不同的态度,填空,并选择恰当句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其一人,_,,惟弈秋之为听。,(,),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而射之。,(,),A.,另一个人虽在听弈秋的教诲,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B.,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专心致志,鸿鹄将至,思援弓缴,A,B,二、不同的态度填空,并选择恰当句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专心致志,三、不同的结果,1.,填空。,虽与之,_,,弗若之矣。为是其智,_,与?曰:,_,。,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由于老师对两个人的教法有所不同,造成两个人学弈效,果不一样。,(,),(2),两个人学弈效果不一样,原因在于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俱学,弗若,非然也,三、不同的结果1.填空。俱学弗若非然也,两小儿辩日,:实事求是,四、两小儿下结论,1.,填空。,(1),我以,_,去人近,而,_,远也。,(2),我以日初出,_,,而日中时,_,也。,2.,结论分析,判断正误。,(1),两小儿的判断有相同的地方,即认为一天之内,太阳离,人有远近之分。,(,),(2),两小儿的判断是相同的,都认为早上和中午太阳离人总,是一样远。,(,),日始出时,日中时,远,近,两小儿辩日:实事求是四、两小儿下结论1.填空。日始出时日,1.,理由:日初,_,,及日中则,_,。推理:,_,小而,_,大。,2.,理由:日初出,_,,及其日中,_,。,推理:近者,_,而远者,_,。,五、两小儿辩理由,大如车盖,如盘盂,远者,近者,沧沧凉凉,如探汤,热,凉,1.理由:日初_,及日中则_,1.“,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A.,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推崇。,B.,根本没有什么学问,只不过好为人师罢了。,2.,从孔子的回答中,我想到了孔子的一句名言,(,),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六、孔子不能决,A,B,1.“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六、孔子不能决AB,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表现了两小,儿的,(,),A.,天真可爱。,B.,瞧不起别人。,A,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表现了两小A,一、主题积累,1.,孟子名言。,(1),爱人者,人,_,之;,敬人者,人,_,之。,(2),老吾老,以及,_,;,幼吾幼,以及,_,。,2.,孔子名言。,(1)_,,可以为师矣。,(2)_,,不亦说乎?,恒爱,恒敬,人之老,人之幼,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一、主题积累1.孟子名言。恒爱恒敬人之老人之幼温故而知新学,二、延伸阅读,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媪,(o),:年老的妇女。方:正,正在。还:返回。卒业:完成学业。,二、延伸阅读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1.,短文中加点的“之”应理解为,(,),A.,结构助词,的。,B,指代李太白。,C.,指代铁杵。,D,指代老媪。,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_,D,李太白被老妇人的精神感动了,返回完成了学业。,1.短文中加点的“之”应理解为()D李太白被老妇人的精神,3.,从“未成,弃去”到“还卒业”,是什么事让李太白有了这,样大的改变?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4.,这段文字可以用成语“,_”,来概括,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_,_,过小溪,欲作针。,铁杵磨成针,示例:只要有目标,并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目标终究会实现的。,3.从“未成,弃去”到“还卒业”,是什么事让李太白有了这过小,三、百字练笔,孔子见两小儿辩斗而不能决,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他当时会有什么表现?心里是怎么想的?又会怎样回答?请写一写。,三、百字练笔孔子见两小儿辩斗而不能决,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示例:孔子一脸迷茫,这个问题他不知道,也从来没研究过,根本答不出来。孔子有点尴尬,但转念一想,应该实事求是,问题回答不出来没关系,但对待问题的态度要正确。于是,孔子和蔼地对两个小孩儿说:“你们争论的问题我确实无法决断,但我愿意跟你们一块向其他的人请教,可以吗?”,示例:孔子一脸迷茫,这个问题他不知道,也从来没研究过,根本答,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