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宋散文,第二章 宋散文,1,宋散文概况,北宋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名家辈出,佳作如林。相较而言,南宋散文成就相对低一些。,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北宋出现了欧阳修,三苏,王安石等名家,他们倡导和参与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古文改革方面,以其丰富的创作业绩,不仅扭转了晚唐、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而且还纠正了唐代后期散文中出现的艰涩古奥的弊端,奠定了宋代散文,指切时政,平易畅达的新文风。,宋散文概况,2,一、北宋初期,北宋初期的散文名家有柳开、王禹偁和范仲淹。,柳开和王禹偁的作品多针砭时弊,反映民瘼,现实意义很强,他们推崇韩愈,反对六朝、残唐五代的浮艳文风,力求立意高远、平易朴实,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先驱。,范仲淹为北宋初年散文的代表人物,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在文学上仍然主张革新,其散文与政治革新联系紧密,要求革除弊政,政变国家的积贫积弱现象,反映到文章中,便是诸多的政论、文赋及散记。其中以岳阳楼记为代表。其文风是叙事简明、议论精辟,结构严谨,文气通畅。,一、北宋初期,3,二、北宋中期:,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的繁荣期。此期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三苏、曾巩、王安石,都相继驰名文坛,然而,他们还只是北宋中期散文流派的一支,我们将之称为欧苏体系。除了欧苏体系之外,还尚有理学体系,史学体系等等。,1、欧苏体系:,北宋中期的散文家,绝大多数都是学者。因而,他们不仅能以锐利目光关注时政,而且还能从历史事件中总结出历史教训,警醒当局,告诫后代。欧苏体系中的欧阳修,三苏、曾巩和王安石等都是此期的代表作家。像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苏洵的六国论等等均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曾巩的墨池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等都是优秀文艺散文。,二、北宋中期:,4,2、理学体系,除了欧苏体系外,还有理学体系的散文也值得珍视。其代表人物是周敦颐、二程、朱熹等,其中以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代表。,3、史学体系,史学体系的散文也值得一提,其杰出代表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此书持论公允,忠于史实,对一些历史人物,事件的描写生动形象,情节曲折。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2、理学体系,5,三、北宋后期:,北宋后期散文,主要是沿着欧苏体系发展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少游、张耒、晁补之等等,虽以诗词闻名,但其散文也不乏佳作,尤以议论见长,文风平易自然,理明辞畅,深得欧苏文风。,另外,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论从洛阳名园盛衰论及天下的兴亡得失,颇也颇具欧苏文风。,三、北宋后期:,6,四、南宋前期,南宋前期散文,多抗战内容和黍离之悲,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是以呼吁抗战,反对投降为主题;,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则通过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的描写,表达时事沧桑的黍离之悲。,另外,南宋前期的散文家及代表作还有陆游入蜀记,朱熹百丈山记,陈亮中兴五论等等。,四、南宋前期,7,五、南宋后期,南宋后期,国家将亡,慷慨激昂的救国精神,血战复国的坚韧意志,忌恨新朝的民族气节,,怀念故国,的沉痛情感,构成了宋代亡国前后散文的基调。其中以文天详的指南录后序、已未上皇帝书、癸亥上皇帝书和谢翱的登西台恸哭记等为代表。,五、南宋后期,8,第二节 欧阳修,欧阳修早在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后,初仕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等人就曾提倡文学变革。逐渐成为著名的文章家和文坛领袖,倡导了影响深远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第二节 欧阳修,9,一、领袖地位的确立和文学主张,欧阳修在北宋文学变革中的领袖地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1、政治地位。,这一场文学变革作为宋王朝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既与当时政治方面的改革相互关联,又是自上而下、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进的。,范仲淹早就提出过“时之所尚,何能独变”,希望朝廷“敦谕词臣,兴复古道”,而朝廷也确实几次下诏,从政治意义上提出改变文风的问题,如仁宗天圣年间曾诏斥文人“竞为浮夸靡蔓之文”,要求学者“务明先圣之道”,并指令从朝廷文件入手“矫文章之弊”。,领导这种性质的变革,当然需要相当高的政治地位,而欧阳修具备这一基本条件。,一、领袖地位的确立和文学主张,10,2、道德修养。,欧阳修在当时的文人群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他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出的人格修养既为重视道德节操的士大夫所尊重,同时他又喜扬人之美,并利用其知贡举的权力地位举荐人才,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的文学家都曾得到欧阳修的帮助,因此在他周围形成了集团性的力量,从而更便于扩大影响,推行他们的主张。,如梅尧臣、苏舜钦、曾巩、王安石、三苏等等或是其门生,或是得到过他的举荐帮助。,2、道德修养。,11,3、文学修养,欧阳修不仅本人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在诗歌、散文、词的创作方面有特出成就,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他还有着比较合理,富有调和性、包容性的文学主张。,3、文学修养,12,(1)文道并重。,欧阳修诗文革新的理论是和韩愈一脉相承的。,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他认为“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又认为“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彰;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彰。”,再次,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1)文道并重。,13,(2)持论公允。,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宋仁宗曾三次下诏诫斥浮靡文风,而当时任国子监直讲的石介更是对西昆体视若寇仇,他专门写了怪说三篇,猛烈攻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wn削,刻。su)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石介的观点对太学生的影响很大,于是以太学生为主的青年士子随之而矫枉过正,竞弃西昆体华美密丽之文风,学习韩愈,走上了,险怪艰涩,的道路,形成了风行一时的“太学体”。“太学体”虽然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但其自身怪僻生涩,也不是健康的文风。,(2)持论公允。,14,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态度是比较合理的。,他既能看到弊端也能看到长处。譬如对西昆体,他有不少好评,甚至称赞扬亿“真一代之文豪也”,而批评石介对西昆诗人的极端态度是“好异以取高”,“以惊世人”。他推崇韩愈,可是,却对学习韩愈的险怪艰涩的太学体力加排斥。,宋仁宗嘉祐二年(),欧阳修利用主贡举的机会,对文风险怪的士子痛加排抑。经过几年的努力,“太学体”终于消声匿迹,文风为之一变。,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态度是比较合理的。,15,二、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欧阳修的散文成就高于其诗歌,时人吴充欧阳公行状中说他“文备众体,变化开阖(h,关闭)因物命意,各极其工。,1、文体多样,有各种类型的议论文、叙事及抒情散文。,欧阳修散文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与高司谏书批评高若讷(n)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朋党论,针对保守势力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过人胆识。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二、欧阳修的散文创作,16,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中的一些序论,对五代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并鲜明地表达了褒贬,以及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历史观。,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如丰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又如泷冈阡表,追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种效果决不是虚言所能达到的。,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17,2、变化多端,气脉流动,富于内在节奏感与韵律感。,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2、变化多端,气脉流动,富于内在节奏感与韵律感。,18,如秋声赋:,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s),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cng,金属撞击声),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如秋声赋:,19,对无形的秋声作了形象的描绘。用排比对偶句法构成三次短促的节奏,写得秋声有惊天动地之感。,末几句的写景越发显得萧瑟平静,丝毫不为秋声所动。在两相映衬而合成的整体意境中,突出了作者内心对秋天衰飒气氛的敏感和悲哀。,对无形的秋声作了形象的描绘。用排比对偶句法构成三次短促的节奏,20,3、兼采“古文”与骈文之长,根据内容需要熔铸剪裁,形成新的散文风格。,最能体现他的文学技巧与艺术成就的,是记事兼抒情的散文。,在这一类文章中,他不持狭隘的“古文”观念,在注意散体文,意脉结构,、句法上的特点的同时,又汲取,骈体文在音律、辞采方面的长处,,并且重视文中情绪变化与文章节奏变化的协调,时而,舒展,,时而,收敛,,呈现一种纡徐流转、抒情性和音乐感都很强的风格特点。,3、兼采“古文”与骈文之长,根据内容需要熔铸剪裁,形成新的散,21,醉翁亭记(原文)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原文)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22,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 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23,而最著名的醉翁亭记,从“环滁皆山”的扫视开始,将读者的视线逐渐引向西南诸峰,推近到琅琊山,入山中溪泉旁,随峰回路转,又引人抬头看见泉上小亭,再从作亭者为谁、命名为谁的设问,推出主人公号“醉翁”的太守,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的感慨议论,趁势导向山中四时之景,收转来写“醉翁”的酒宴和醉态,酒宴散后的情景,“醉翁”与人不同的心境,最后点明太守为“庐陵欧阳修”即作者本人。,全文既萦回曲折,又连绵不绝,无一句跳脱。文中把骈文中对偶相映的句法变化使用,时散时偶,句子的字数时齐时不齐,这样,既有明晰的节奏感,又流动摇曳,作者内心淡淡的孤独、怅惘之情在这种咏叹的节奏中得到很好的表现。,而最著名的醉翁亭记,从“环滁皆山”的扫视开始,将读者的视,24,四、苏洵、苏辙和曾巩,当时受欧阳修延誉推举而走上仕途或获得文名的一批文学家,也同时活跃在文坛上,除王安石、苏轼将在后面作专门介绍,其他一些人在此附带提及:,苏洵,人称“老苏”。擅长于史论、政论,文章风格略带纵横家气,文笔老练而简洁,有嘉祐集,六国论为其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