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中医基础理论,1,中医基础理论1,2,内容提要,绪 论,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二,章,精气神与生命,第三,章,藏象学说,第四,章,精气血津液,第五,章,经络,第六,章,禀赋与体质,第七,章,病因与发病,第,八章,病机,第,九章,养生与防病,第,十章,治则与治法,2内容提要绪 论,3,中医学的概念及学科属性,基本概念:,生产生活实践,+,临床经验,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防治、康复、养生等理论和方法,3中医学的概念及学科属性 基本概念:,4,中医学的概念及学科属性,学科属性:,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多学科相交融,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地理、物候、数学、冶金等等,4中医学的概念及学科属性 学科属性:,5,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形成基础,环境基础,中原,解剖基础,古代解剖,经验基础,神农尝百草,自然学科基础,天文、农学,文化基础,儒、道、佛,诸子百家,5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形成基础,6,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理论体系确立,时代:战国两汉时期,标志:四部经典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6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理论体系确立,7,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1.黄帝内经,托名黄帝;,最早,,,理论体系,形成,标志,;,素问,、,灵枢,2.难经,托名,扁鹊,;,81,问,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辨证论治,;,伤寒,、,金匮要略,;医圣,4.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四气、五味、上中下三品,。,7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1.黄帝内经 托名黄帝;最早,,8,张仲景,,东汉末年,,河南,邓州,人,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曾经预测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许邵预测其“,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8张仲景,东汉末年,河南邓州人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9,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理论体系发展,魏晋隋唐,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机学专著,孙思邈,千金方,第一部药剂学专著,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第一部儿科专著,9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理论体系发展,10,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理论体系发展,宋金元,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第一部儿科专著,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刘完素(河间),寒凉派,李 杲(东垣),补土派,张从正(子河),攻邪派,朱震亨(丹溪),养阴派,金元四大家,10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理论体系发展刘完素(河间)寒凉,1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理论体系发展,明清,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卫气营血,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1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理论体系发展,12,中医学基本特点,中医学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12中医学基本特点中医学基本特点,13,整体观念,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源于天人相应,13整体观念 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14,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关系,结构上,功能上,病理上,诊断上,治疗上,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相互协调,彼此为用,相互影响,整体分析,相互联系,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与社会关,系的密切性,季节气候变化,昼夜晨昏变化,地理区域不同,社会进步,社会动乱,社会地位,社会环境,三因制宜,14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人与环境有结构上相互联系,不可,15,15,16,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信息,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 提炼归纳,明确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等,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论,确立相应的治则、治法,并选方用药。,症状和体征,其他有关材料,证候,辨析,病因病位,病性病势,治则,治法,方药,因证立法,据法选方,16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信,17,病、证、症的区别,(,1,)症:症状、体征。,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主观感觉到的和能被客观发现的单个症状或体征,是病、证本质的客观反映。,如:头痛、发热、浮肿、脉浮、舌淡苔白。,17病、证、症的区别(1)症:症状、体征。,18,病、证、症的区别,(,2,)证: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了疾病的原因、疾病的性质、疾病的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如:风寒表实证,病因,一风寒,病性,一寒,病位,一表,邪正关系,一实,反映了疾病在现阶段的本质,可作为治疗疾病的依据,18病、证、症的区别(2)证:证候,19,病、证、症的区别,(,3,)病:疾病,,疾病是指致病邪气作用人体后,正邪斗争而引起的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病理变化的全过程。,如:肺痈、便秘、麻疹、疟疾等。,19病、证、症的区别(3)病:疾病,,20,症:,是可以被感知的疾病现象,,是构成证候和疾病的基本要素。是诊断疾病和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证:是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能反映疾病阶段性本质的症状集合。,是对疾病现阶段本质的认识,,代表了疾病当前所处阶段的主要矛盾。,病:反映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部过程和基本规律。,病、证、症的区别,20 症:是可以被感知的疾病现象,是构成证候和疾病的基本要素,21,症状,1,症状,2,体征,1,症,状,3,症,状,4,体征,2,病,证型,1,证型,2,证型,病、证、症的区别,21 症状1病证型1证型2证型病、证、症的区别,22,辨证论治的应用,(,1,)同病异治:,病相同,,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疾病的阶段不同,或病人的体质不同,故反映的,证不同,因此,治法不同。,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湿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2,)异病同治:,病不同,因出现大致相同的证,故治法基本相同。,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22辨证论治的应用(1)同病异治:病相同,由于发病的时间、地,23,中医学的思维方法,1,、司外揣内,2,、援物比类,3,、揆度奇恒,4,、试探与反证,5,、内景反观,23中医学的思维方法1、司外揣内,24,司外揣内,“有诸内必行诸外”,事物现象与本质存在着对立而统一的关系,故人体的内部生理、病理变化必然在人体外部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司外:通过四诊收集症状和体征,揣内:对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就是揣内,24司外揣内“有诸内必行诸外”,25,援物比类,运用抽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具有某些性状。,25援物比类 运用抽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26,揆度奇恒,特殊与一般,异常与正常的比较与鉴别,26揆度奇恒 特殊与一般,异常与正常的比较与鉴别,27,试探与反证,试探,提出设想,尝试措施,根据结果,作出调整,完善设想,,反证,从结果来追溯原因并加以证实。,27试探与反证 试探提出设想,尝试措施,根据结果,28,内景反观,机体在特殊状态下,人的自我感知能力可在一定程度内,体察感知自身内在的功能状态。,28内景反观 机体在特殊状态下,人的自我感知能力可在,29,练习题,【A,1,型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阴阳五行学说为其理论框架,B.,藏象学说为理论核心,C.,生理学与病理学不能截然分开,D.,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E.,望、闻、问、切为诊病方法,D,29练习题 【A1型题】D,30,练习题,【A,1,型题,】,2.,临床上崩漏,肌衄,胃下垂等病,辨证为气虚时,都可以采取补气的治疗方法其理论依据是,(,),A.,辨证论治,B.,同病异治,C.,辨证而治,D.,异病同治,E.,辨病而治,D,30练习题 【A1型题】D,31,练习题,【A,1,型题,】,3.,同样是感冒,但是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可不一样,其理论依据是,(,),A.,辨证论治,B.,同病异治,C.,辨征而治,D.,异病同治,E.,辨病而治,B,31练习题 【A1型题】B,32,练习题,【B,型题,】,A.,疾病,B.,证候,C.,症状,D.,体征,E.,体态,4.,能反映和概括病变全过程的是,(,),5.,为疾病某一阶段病理概括的是,(,),4.A,5.B,32练习题【B型题】4.A5.B,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