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Page,*,点击此处结束放映,模块四 钢的热处理,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退火的目的、种类、方法及应用。,2.掌握正火的目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淬火的目的、方法及其应用。,4.熟悉回火的目的,掌握回火方法及其应用。,5.熟悉表面淬火。,6.了解渗碳、氮化、碳氮共渗,重点与难点:,正火和退火的应用;淬火和回火的目的、方法及其应用;表面淬火的目的。,模块四 钢的热处理,1,热处理,整体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火焰加热法,感应加热法,激光加热法,化学、物理气相沉积,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多元共渗,保温,临界点,冷却,加热,时间,温度,热处理整体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2,项目一 钢的退火与正火,退火:,将钢加热、保温,然后随炉冷却或埋入灰中缓慢冷却。,目的:,降低硬度,便于机加工。细化晶粒,提高塑性和韧性。消除应力。,应用:,铸件、锻件、焊接及其它毛坯的热处理。,项目一 钢的退火与正火退火:目的:应用:铸件、锻件、焊接及,3,1、完全退火:,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线以上3050,保温后缓慢冷却.,2、球化退火:,将过共析钢加热到Ac1线以上2030,保温后缓慢冷却.,3、低温退火:,将钢加热到Ac1线以下,保温后缓慢冷却.,再结晶退火:,消除冲压件冷变形所产生的加工硬化(再结晶温度以上150250),降低硬度,恢复塑性。,1、完全退火: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线以上3050,保,4,应用,(1)取代部分完全退火;,(2)用于普通结构件的最终热处理;,(3)用于过共析钢,减少或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处理作准备。,正火,将钢加热到Ac3 线以上3050 (亚共析钢)或Accm以上3050 (过共析钢),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的是细珠光体组织(索氏体)。,应用 (1)取代部分完全退火;正火 将钢加热到Ac3,5,项目二 钢的淬火,定义:,将钢加热到Ac3或Ac1 线以上3050,保温后在淬火介质中快速冷却(Fe向aFe同素异晶转变),以获得马氏体(M)组织(碳在a Fe中的严重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形成过程中将伴随着体积膨胀,造成淬火内应力,应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控制淬火加热温度,温度低,硬度低;温度高,晶粒粗大,应力大,易 产生裂纹。,(2)合理选择淬火介质 淬透性好,选油淬。,(3)正确选择淬火方法 采用水油双介质淬火法。,项目二 钢的淬火,6,1.淬火温度的选择,碳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范围,1.淬火温度的选择碳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范围,7,2.淬火冷却介质,理想淬火冷趣味曲线示意图,2.淬火冷却介质理想淬火冷趣味曲线示意图,8,3.常用的淬火冷却方法,常用的淬火冷却方法,单液淬火法,双液淬火法,分极淬火法,等温淬火法,适用于高碳钢零件和较大的合金钢零件,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工件,形状复杂、尺寸要求精确,且硬度与韧性要求高的重要零件,常见碳钢在水中淬火、合金钢在油中淬火,3.常用的淬火冷却方法常用的淬火冷却方法单液淬火法双液淬火法,9,项目三 钢的回火,定义:,将钢重新加热到Ac1 线以上某温度,保温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活动一 回火的目的,1.消除淬火内应力,降低钢的脆性。,3.稳定尺寸,。,2.获得所要求的力学性能。,4.改善加工性。,活动二 回火对钢性能的影响,项目三 钢的回火定义:将钢重新加热到Ac1 线以,10,活动三,回火种类及应用:,(1)低温回火(150250),目的是降低淬火钢的内应力和脆性,并保持高硬度(5664HRC)和耐磨性。如模具、刃具等。,(2)中温回火(350500),目的是使钢获得高弹性,并保持较高硬度(3550HRC)和一定的韧性。如弹簧、锻模等。,(3)高温回火调质处理(500650),硬度2035HRC,强度及韧性等综合性能较好。如连杆、曲轴、齿轮等。,活动三 回火种类及应用:,11,项目四 钢的表面热处理,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氧炔焰:M:26mm。,优点是方法简单,不需特殊设备。故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零件的表面淬火。,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需经正火、调质处理),特点:加热速度快;加热时间短;零件表面层存在残余压应力;生产率高、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表面淬火零件宜选用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如40、45、40Cr、40MnB等。,项目四 钢的表面热处理特点:加热速度快;加热时间短;零件表,12,项目五 钢的化学热处理,1.渗碳:气体渗碳、固体渗碳:,多用于动负荷条件下表面受摩擦的零件,如轴、齿轮等。,2.渗氮:气体渗氮:,广泛用于齿轮、枪炮管、活塞销、气门、曲轴、汽缸套等零件。,3.碳氮二元共渗:,气体、固体、液体共渗。,常用于处理低碳及中碳结构钢零件,如汽车和机床上的各类齿轮等。,4.渗硼:,气体、固体、液体渗硼,项目五 钢的化学热处理,13,教学建议:,钢的整体热处理目的、方法及应用是本课程教学重点。教学中尽量运用生产场景增加感性认识,了解热处理在零件生产中的应用。,作业:,教学建议:,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