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万 世 师 表,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选读,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很可能不曾认真思考过:究竟,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什么是好学,学什么,先贤孔子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下面就看看孔子的观点是什么。,疏通课文,1,【,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评析,】,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人。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2【,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3【,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译文,】,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4【,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注释,】,(,1,)居:坐。(,2,)愚:受人愚弄。(,3,)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4,)贼:害。(,5,)绞:说话尖刻。,【,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评析,】,其实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回出现大的弊病。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本章谈,“,仁之度,”,。,“,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后省一,“,礼,”,字,,“,礼,”,即,“,度,”,。,好仁若无礼度,则愚仁,。,孔子对,“,仁、知、信、直、勇、刚,”,等美好的品德都要求要,有,“,礼,”,有,“,度,”,,如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仁而无礼度则愚;智而无礼度则荡;信而无礼度则贼;直而无礼度则绞(伤人);勇而无礼度则乱;刚而无礼度则狂。在施恩方面也有一个尺度。,5【,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注释,】(1),劳:辛劳,劳苦。,(2),葸:音,,拘谨,畏惧的样子。,(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4),笃:厚待、真诚。,(5),故旧:故交,老朋友。,(6),偷:淡薄。,【,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6【,原文,】,子夏,(1),曰:,“,贤贤,(2),易,(3),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注释,】(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7【,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注释,】(1),就:靠近、看齐。,(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3),正:匡正、端正。,【,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有品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名人事例,】,宋代名臣,王曾,考科举连中三元,道贺的人说:,“,士子连登三元,一生吃着不尽。,”,意思说你考出来了,一生不愁吃不愁穿了,王曾正色回答:,“,曾生平志不在温饱。,”,做官固然是一种职业,但绝不能仅仅把它看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因而庸庸碌碌,甚至为非作歹。,这一章里,孔子提出,敏事慎言即好学,这就意味着,言行也是学问,。毛主席说:,“,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再有,红楼梦,里那副名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以说,,书斋里是一种学问,书斋外又是一种学问,两种学问做通了,才是大学问。,8【,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注释,】(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4),亡:同,“,无,”,。,【,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解读,】,孔子回答哀公问,“,孰为好学,”,,,孔子可以从方法、态度、时间上去回答好学的提问,。颜子,“,闻一以知十,公冶长,。,”,善于联想和推导。,态度上,,“,语之终日而不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为政,。,”,时间上,,,“,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但孔子没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回答,而是直接从道德修养角度去回答,,“,不迁怒,”,,,“,不贰过。,”,朱熹说:,“,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移于后。,”“,不迁怒,”,常人十分难以做到,如在上级那里受了气,挨了批评,迁转给下级,在父母那里受了气,在自己子女身上发泄,在外窝了火,对内发泄,在内蒙屈,对外发泄。总之,怒于左者,移于右,怒于上者,泄于下,怒于强者,移于弱,怒于甲者,移于乙。,“,己所不欲,强施于人,”,,这类人生活中比比皆是,凡怒而欲发,思颜子,“,不迁怒,”,,三字,真可谓一剂良药。,“,不贰过,”,,需经过三个阶段:自知其过,,“,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程子语)。自改其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自讼其过,,“,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颜回之所以能,“,不贰过,”,,关键是做到了对待错误能,“,自知、自改、自讼,”,。,另外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以,“,不迁不贰回答,并攻哀公之性迁怒贰过故也。因以问,则并以对之,兼以攻上之短,不犯其罚,”,。(,论语集释,卷二引,别解,)。,反思,孔子认为父兄教弟子应该是这样,现在的父兄是怎样做的?有弟子而不教,不必说了;有教的,也大多从利禄起见。你好好学,考不上大学没有饭吃;现在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了,你得考研、出国。希望子弟生活得好一些,这是人之常情,未尝不合圣人之心。但是何妨再期望子弟做大圣大贤?说大圣大贤或许大而空了,那你何妨教他做个好人?,古谚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正邪雅俗,大多是以小时候一念之差分开的。归有光祖母告诉他,他父亲幼时,祖母问他人生信条是什么,归父说:但做好事,莫问前程。,先成人再成才,10【,原文,】,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5),广泛的意思。,(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评析,】,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