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liuzhigang,浅析论语中“礼乐”之“乐”,Analyses of YUE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LI and YUE,礼乐,论语,孔子,乐,礼,仁,目录,叁,肆,伍,引言,先行研究,论语中“礼”、“乐”互辩,论语中“乐”的教化功能及人文精神之意义,壹,贰,“乐”及论语之“乐”,陆,结论,礼乐连言,礼,、,乐,、仁,中国整体形象,“礼乐”不是单语素词,在先秦的著作和论语中“礼”作为一个概念出现多次,而“乐”也同样多次出现。,“礼”和“乐”到底是做何所指呢?在孔子哲学体系中“乐”到底只是指音乐吗?那音乐这个形而下的概念,怎么能和作为“仁”的方法论的“礼”并称“礼乐”呢?。,“礼”和“乐”的关系是否平等?“乐”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又是指什么呢,“礼”和“乐”二者相同吗?在孔子哲学体系中其功能意义又是什么呢?,一,.,引言,二,.,先行研究,思想方面,如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将乐放在文艺生活的框架下讨论,认为孔子对文艺作品的评价离不开道德、政治方面,乐具有比礼更重要的教化作用;,劳思光在新编中国哲学史中认为孔子所论之乐属于自我德性层面的问题,且孔子心目中认为艺术应受德性裁制;,台湾学者林安弘的儒家礼乐之政治思想,将论语的乐放在儒家政治思想中考察,以修德之方,教人之法角度阐发乐义。,在欧阳思雨的,中的“乐”在孔子思想中的角色和地位一文中指出,孔子将“乐”与诗、礼、仁、政结合起来,阐释为人、治国的主张。,在儒学思想史中,乐担负的是生民之道的政治伦理角色。在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范围来看,多数著作并未将论语中的“乐”予以展开,似乎“礼”的光环将之淹没了。,二,.,先行研究,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祌,书中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项阳的周公制礼作乐与礼乐、俗乐类分一文中,通过对“乐”分为礼乐和俗乐的角度分析中国音乐文化史其实应该是由礼乐与俗乐两条主导脉络共同架构而成。并通过礼乐和俗乐的功能分析了“乐”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程传伟在论,中“乐”的美学意蕴一文中提出“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乐感文化,并探讨论语中“乐”的政治美学,生活美学及哲学美学的三重美学境界。,在音乐和美学艺术的研宄方面,:,二,.,先行研究,高薇的儒家乐教思想的教化意义一文指出,“乐”是建立和完善社会道德伦理的教化工具,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和谐。在当下以音乐来规范人的整体行为,俾以合乎道德伦理规范,构建社会和谐。,项阳的中华礼乐文明、礼仪之邦的历史与现代意义一文中,从乐的本体视角与礼的类分对应,探求中华礼乐文明、礼仪之邦传统延续,重建礼乐体系之可能与可行性意义,使传统礼乐观念以其实在的表现融入中华现代文明之中。,在“乐”的功能和现实意义角度来看,,,主要是关于“乐”在中国文化史及当下的教化功能,以及“乐”对中国文化的塑造功能。,三,.,“乐”及论语之“乐”,“乐”之起源及变迁,乐记云:“乐(,yu,)者,乐(,l,)也。”说文释“舞,乐也”。郭沫若曾概括乐的内容说:“凡是使人快乐,使人的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以广泛地称之为乐。”,【,2,】,乐之本就是“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3,】,在彼时,诗乐舞不分,统称为乐;而乐之源是“人心之感于物也”,即物动而心感之而生乐。由此看来,感官享乐则为其本来性质。但“乐”的概念的形成却也是一个变迁的过程。,【,2,】,张磊 乐感文化之美大众文艺,2011,年,8,期,【,3,】,龙珲二十世纪,研究综述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2,期,关于“乐”的理解,我们必须将视野从,论语,文本推进到以前的社会思想及“乐”的发展过程以及扩展至以整个儒家思想的领域来阐述。,三,.,“乐”及论语之“乐”,“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原始社会时期,,初民在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过程中形成了用音乐对鬼神、祖宗和氏族英雄敬畏和尊奉的一种礼俗。如尧时云门,舜时箫韶禹时九招。,夏商时期的乐更多地为统治阶级所占有。,“乐”的主要功用,从过去的氏族社会时期主要用于图腾祭祀以及对祖先及神的崇拜等礼仪活动,逐步转向对王权制度,对君主作为时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西周吸取了商朝后期暴政的教训,,使得西周王朝一开始便企图用一种民族化、人性化、制度化的形式对社会的人际关系、礼俗风尚进行改革。,关于“乐”的,历史发展阶段:,三,.,“乐”及论语之“乐”,乐在春秋中期己摆脱祭祀礼仪的意义,逐渐完成向政治社会核心话语的转变。及孔子,“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可见,孔子在论语中所指的“礼乐”也正是其穷其一生孜孜以求的周之“礼乐”。,及孔子之后的儒家,“乐”又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即以功能、作用为乐论的出发点与内涵。,“乐”是,具有时空性特征,的概念,是在变迁中得以实现的。,及孔子及其之后的时代:,三,.,“乐”及论语之“乐”,中国社会自春秋以降完成了从神本文化转换为人本文化的过程,达到了理性化的阶段。“乐”亦完成了“神本用乐”到“人本用乐”的转化,,【,5,】,“乐”也被赋予了多种功能性的内涵,体现出了人文理性精神的礼乐文化。,孔子愿意谈论的乐是具备,先王之道的雅乐和美与善的俗乐,。,总之,,孔子对于乐的态度既是美与善合的合一,又是符合仁义的道德标准。,乐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所谓“世乱则礼匿乐淫”;而只有“雅颂之声”才是“立乐之方也”。乐并非作为乐自身而存在,而是时时处处作为礼乐之乐、德音、善音而存在的。,【,5,】,项阳 周公制礼作乐与礼乐、俗乐类分中国音乐学(季刊),2013,年,1,期,2.,论语之“乐”,四,.,“礼”,“乐”互辩,第一、“仁”为体,“礼”、“乐”为用,二者具有同一性特点。,“仁”是孔子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孔子哲学体系的本体,而“礼”和“乐”则是“仁”的方法论,是通往“仁”的途径,“仁”与“礼”、“乐”实为里表、体用关系。,孔子认为统治者发乎仁心,将“乐”与“礼”合二为一,以礼节乐,以乐载礼,便能够起到积极地社会教化作用,使国家稳定,百姓安康。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论语中,礼乐具有同一性特点,二者是通往仁的手段。,“礼乐”连言的情况多次出现,那“礼”和“乐”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四,.,“礼”,“乐”互辩,第二、礼乐辩证互存,但乐的本体性不明显。,礼乐之礼与礼乐之乐辩证互存。“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通典礼典,),礼乐向来不分,乐是礼的一部分。在“仁”的统摄下,二者和而不同,并行不悖。,周代自周公“制礼作乐”后一直礼乐并称,而实质上礼与乐并不是平等的关系。礼是社会生活的原则和规范,是区分贵贱尊卑的准绳,礼为核心,乐则表现为礼的形式。,然而“礼”和“乐”的关系是否平等呢?,四,.,“礼”,“乐”互辩,第三、“乐”是道德和艺术的统一,具有人文关怀的特点。,将理性的“礼”融与感性的“乐”之中,在“乐”中体现出“礼”,并在实践“礼”的过程中,将之艺术化了、诗意化了。由此,论语关于“乐”已深入到了人的精神世界,是精神与艺术的统一,同样也是精神和道德的升华。,美善合一的“乐”能使人脱离野蛮,成就文质兼修、和谐自适的完美人格,是通往“君子”之道的最高境界。孔子强调主体的人格完善,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特点。,“乐”重在和谐,是道德和艺术统一。,五,.,论语中“乐”的教化功能及人文精神之意义,关于论语乐的教化功能的意涵其实也是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具有特定的时空特性。孔子主张“礼乐”并举,从而体现其“德治”的治国理念。礼乐教化而治国平天下的正是“乐”的功能的实现途径,也是“乐”为儒学后学者所发扬的教化思想的集中体现。,五,.,论语中“乐”的教化功能及人文精神之意义,孔子在泰伯篇,9,章阐述,“民可知,由之;不可知,使之”(论语泰伯)是孔子“乐”教思想的体现。,8,、,9,两章结合来看,一方面,“诗礼乐”作为“士”阶层的学子们系统学习的内容,由此成为他们得以进入上层社会的阶梯,这是内容;另一方面,指平民百姓想以此步入上层社会者可由他们去做,如果安于平民状态,也应该对国家的礼乐教育制度和礼乐形态有一定了解,用“诗礼乐”来调和人们的生活和内心修养的协调,如此构成社会和谐的状态,这是教化的意义所在,。,五,.,论语中“乐”的教化功能及人文精神之意义,乐记中也指出“乐”的“和”的思想,“和”就是乐美的核心,“和”的主要含义是:乐本身是和谐的;乐的和谐是天地和谐的反映;乐对社会、国家的和谐有重要的作用。,【,9,】,谈到“善”则认为善的核心是“德”,德是指乐的创作者的道德品质,乐记中说:“乐者所以象德也”,“乐者,德之华也。”指出乐应该是它的作品的道德的表现,是它的作者的优秀品德的深化。这也是关于孔子“乐”的思想的准确诠释。,【,9,】,刘影 春秋礼乐的人文精神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06,五,.,论语中“乐”的教化功能及人文精神之意义,在论语“乐”的教化思想还没有像后来传统儒学释乐中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的功利性或意图性,关于“乐”的思想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窥见人文精神的活跃萌动与蓬勃发展。孔子更多的是将文化从“神”降到“人”再推及“平民”的过程。“乐”的教化作用是通过个体的修养得以实现,乐在政治生活,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人格修养方面的理性化与人性化,这些从不同侧面反映孔子时代礼乐的人文精神的特征,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奠定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基因,对后世的中国人文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六,.,结,语,综上所述,在论语中关于“乐”既是“礼”的内容又是形式和补充,二者是通往“仁”的途径。“礼”与“乐”互辩相依,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外化体现,是彰显政治伦理的重要手段;在论语中孔子所言之“乐”不仅指音乐,也是是道德和艺术的统一,是个人得以成为“君子”,实现和谐人格的最高境界;“乐”的功能有其时空特性,在孔子那里还体现了了美善和谐的人文精神,是中华“礼乐文化”的基因,对中国人文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乐”的功能有其时空特性,在孔子那里还体现了了美善和谐的人文精神,是中华“礼乐文化”的基因,对中国人文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参考文献:,【,1,】,朱婧论语中的孔子音乐美学思想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4,期,【,2,】,张磊 乐感文化之美大众文艺,2011,年,8,期,【,3,】,龙珲二十世纪,研究综述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2,期,【,4,】,吉联抗 译注,:,乐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p15,【,5,】,项阳 周公制礼作乐与礼乐、俗乐类分中国音乐学(季刊),2013,年,1,期,【,6,】,周德清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创造性解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3,第,2,期,【,7,】,欧阳思雨,中的“乐”在孔子思想中的角色和地位语文学刊,2015.08,【,8,】,项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辨析音乐研究,2016.03,【,9,】,刘影 春秋礼乐的人文精神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06,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