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标题:,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阅读关键词:诗歌阅读主讲人:浏阳六中 周姿,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阅读,从题目看,这两首词均为,怀古词,。,怀古,即追怀古昔,因古而生怀,寄情怀于古迹、古人、古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唱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见,“怀古”实在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学习目标:,1,、品味词人抒发的情怀,2,、重点掌握怀古词的表现手法,用典,3,、能够体会词人营造的艺术境界,了解两首词的风格特点。,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人。他长于诗、词、散文、绘画、书法,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他才华横溢,性格乐观、旷达、豪放,但一生磨难,多次被贬。,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但因“乌台诗案”而首次被贬黄州,这里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站。“一词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人;年轻时参加义军,积极抗金,凭着英勇和机智处死了两个叛徒:义端和尚和张安国。,其词多抒写报国雄心和有志不伸的感慨,豪纵奔放,沉郁顿挫,在南宋爱国词中领导一代,,有,稼轩长短句,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合称,“,苏辛,”,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朗诵并思考:两词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组织全词的?抒发的情感一样么?,念,的思路是:所见,所忆,所感。,永,的思路是:赞扬英雄豪杰,批判当权者,悲愤忧国。,情感:苏词豪迈,辛词愤慨,两首词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相同点及不同点?,(学习小组讨论五分钟,互相交流,然后请同学发言补充),相同点,(,1,)从,文题,看,都有,“怀古”,一词,说明二词都是怀古词。结构也一致,古迹,古景事人,抒情议论。,(,2,),手法,上都有,借景抒情,,还有,借古讽今,,讽刺当朝皇帝昏庸无能,不赏识、不重用像自己一样有才华的人。,(,3,)都用了,典故,及,比喻修辞,,“卷起千堆雪”,以“雪”喻浪花;“气吞万里如虎”,以“虎”喻刘裕。还有对比手法,,念,中苏轼与周瑜对比,,永,中刘裕父子,辛弃疾与廉颇都形成对比。,(,4,),情感,上,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更主要地抒发了积极进取的豪放之情。,不同点,(,1,),形象(即意象)上,,所写之景明显不同,所写之人也有不同。,永,中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而,念,中主要写周瑜。,苏词是借写周瑜抒写自己想建功立业的豪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感慨;而辛词却是借众多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既担忧国事又报国无门的复杂心情。,(,2,),语言上,苏词开阔明朗,如“穿”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陡峭,具有立体感;“卷”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赢得”就蕴涵着浓烈的讽刺意味。,(,3,),手法上,苏词以描写景、人为主,而辛词以叙事为主。苏词从写景中逐层托出人物,辛词人物出现无层次感。另外苏词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及小乔衬周郎,而辛词未体现。,(,4,),抒情上,苏词紧扣个人际遇,重在感伤自己;但东坡又借周瑜的英雄气度抒写自己的豪迈、豪放之情;,而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权等英雄来斥责贪图享乐、苟且偷安的统治者,流露出忧民忧国的情怀,体现出一种深沉悲愤的豪放。,苏词:抒情多直抒胸臆,风格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抒情多与用典结合,风格含蓄蕴藉、激愤沉郁,但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用典结合:“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总体看来,苏轼的豪放是达观者的风采,轻松而迷人;辛弃疾的豪放是壮志难酬的悲壮之音,沉郁而震撼人心。,总结,辛弃疾是个英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他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他的所有的感喟都是紧扣当时现实的。,而苏轼是一个富于浪漫气质和自由个性的人物,他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其作品常表现出一种哲理式的感悟,,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个很好的例子。,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到,苏东坡给予世界者多,他不管身在何处,际遇如何,总能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从而丰裕我们的生活。阅读苏东坡,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的生活。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现在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其实,辛弃疾又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