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第11页 / 共26页
第12页 / 共26页
第13页 / 共26页
第14页 / 共26页
第15页 / 共2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第17页 / 共26页
第18页 / 共26页
第19页 / 共26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空调冷热源选择及机房设计,李明柱,空调冷热源选择及机房设计,1,空调冷热源选择及机房设计,一、空调冷热源,1.空调冷热源类型,2.空调冷热源选择,二、冷热源机房设计,1.机房位置确定,2.机房房间组成,3.,机房建筑布局要求,4.机房辅助用房要求,5.机房设计其他要求,6.机房设备安装设计要求,7.,机房设备隔振与降噪,8.,机房设备、管道和附件防腐和保温,9.,机房的供暖、空调、通风与防火设计,10.空调机房设计中经常遇到问题,空调冷热源选择及机房设计一、空调冷热源,2,一、空调冷热源选择,1.空调冷热源类型(组合),电动水冷冷水机组+锅炉(换热站),电动风冷冷热水机组+锅炉(换热站),多联机组,直燃式溴化锂冷水机组,地源热泵机组,冰蓄冷(热)机组,热、电、冷三联供机组,复合能源机组,一、空调冷热源选择1.空调冷热源类型(组合),3,一、空调冷热源选择,2.空调冷热源选择,区域性供冷、供热服务,某一建筑或小建筑群体服务,宏观:能源政策、环保政策、科技进步、发展趋势,微观:用户要求、水源资料、气象条件、能源条件、地质资料、发展规划、冷热负荷、建筑物用途、机组性能系数,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先进性、适用性、系统负荷特点,经济技术比较确定机型、台数及调解方式,大型空调系统:Q1163kw/台,离心机组;型 4台,较大型3台,中型空调系统:Q=582kw/台-1163kw/台,螺杆或离心机组;2台,小型空调系统:Q582kw/台,活塞机组;2台,一、空调冷热源选择2.空调冷热源选择,4,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1.机房位置确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燃油燃气供应设计规范,锅炉房设计规范,冷热负荷比较集中区域,热源便于引出热力管道;冷源尽量靠近空调机房,尽量靠近水源和电源,热源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1.机房位置确定,5,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较好的朝向,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一般应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地下室,由于条件所限不宜设在地下室时,也可设在裙房中或与主建筑分开独立设置。,对于高层建筑,也可设在设备层或屋顶上。,锅炉房宜为单独的建筑物,也可与其它民用建筑、生产厂房相连或设在民用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首层、楼中层和屋顶上,锅炉房的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较好的朝向,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6,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2.机房房间组成,主机房:冷热源主机、小型换热设备、集水器、分水器,水泵房: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热水泵、补水泵,变配电间:与主机房相邻,为机组提供动力,值班室:单独的值班室,其他用房:设备维修间、油处理室等,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2.机房房间组成,7,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3.,机房建筑布局要求,(1)机房面积、净高和辅助用房等应根据系统的集中和分散、冷热源设备类型等设置。,(2)对于全部空气调节的建筑物,其通风、空气调节与制冷机房的面积可按总建筑面积的3%8%考虑。其中风道井和管道井约占总建筑面积的1%3%,冷冻机房面积占0.5%1.2%。总建筑面积小的取较大值,总建筑面积大的取较小的值。,(3)机房面积的大小应保证设备安装有足够的间距和维修空间。,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3.机房建筑布局要求,8,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4)制冷机房的净高(地面到梁底)应根据制冷机的种类和型号而定。,对于活塞式制冷机、小型螺杆式制冷机,其机房净高控制在34.5m。,对于离心式制冷机,大、中型螺杆式制冷机,其机房净高控制在4.55.0m,有电动起吊设备时,还应考虑起吊设备的安装和工作高度。,对于吸收式制冷机原则上同离心式制冷机,设备最高点到梁下不小于1.5m。,设备间的净高不应小于3m。,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4)制冷机房的净高(地面到梁底)应根据,9,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5)燃油燃气锅炉房的净高(地面到梁底)应根据锅炉的类型和型号确定。通常应保证锅炉最高操作点到锅炉房顶部最低点的距离不少于2m;当不需操作时,其净高可为0.7m,同时应满足起吊设备操作高度的要求。,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5)燃油燃气锅炉房的净高(地面到梁底),10,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4.,机房辅助用房要求,(1)大、中型机房内的主机宜与辅助设备及水泵等分间布置,不能满足要求的应按设备类型分区布置。,(2)大、中型机房内应设置值班室、控制间、维修间和卫生设施,以及必要的通讯装置。,(3)大、中型机房与控制间之间应设玻璃隔断,并做好隔声处理。小型制冷机房视具体情况而定。,(4)对于为大型燃油燃气设备机房供油的油泵房一般布置在油罐区旁,但也可布置在机房内。小型机房油泵间可直接布置在机房内。油泵房尽可能布置在地面上,油罐底标高宜高于泵中心线。若油罐地下布置,油泵高于油罐液面时,应通过计算确定油泵房标高及选择适当的油泵类型。,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4.机房辅助用房要求,11,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5.机房设计,其他要求,(1)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需要预留大型设备的进出安装和维修的空洞,并应配备必要的起吊设施。,(2)应根据设备的重量和工作时产生的荷载,做好必要的基础结构设计。,(3)应设置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给排水设施,机房地面应设置排水沟或地漏。,(4)对安装可能产生爆炸设备(如燃油燃气锅炉等)的机房,为了减少设备爆炸的破坏范围和损失,机房间应做成抗爆体,(5)机房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采用人工照明时的照度可按国家有关标准确定。,(6)机房设计应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5.机房设计其他要求,12,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6.机房设备安装设计要求,机房的设备布置和管道连接,应符合工艺流程,并应便于安装、操作与维修。,(1)制冷机突出部分到配电盘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5m;制冷机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制冷机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和非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2)大、中型冷水机组(离心式制冷机、螺杆式制冷机和吸收式制冷机)其间距为1.52.0m(控制盘在端部可以小些,控制盘在侧面可以大些),其换热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一端应留有检修(清洗或更换管簇)的空间,其长度按各厂家要求确定。,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6.机房设备安装设计要求,13,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3)大型制冷机组的制冷机房上部最好预留起吊最大部件的吊钩或设置电动起吊设备。,(4)布置制冷机时,温度表、压力表及其他测量仪表应设在便于观察的地方。阀门高度一般离地1.21.5m,高于此高度时,应设工作平台。,(5)机房设备布置应与机房通风系统、消防系统和电气系统等统筹考虑。,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3)大型制冷机组的制冷机房上部最好预留,14,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7.,机房设备隔振与降噪,(1)机房冷热源设备、水泵和风机等动力设备均应设置基础隔振装置,防止和减少设备振动对外界的影响。通过在设备基础与支撑结构之间设置弹性元件来实现。,(2)设备振动量控制按有关标准规定及规范执行,在无标准可循时,一般无特殊要求可控制振动速度V10mm/s(峰值),开机或停机通过共振区时V15mm/s(峰值)。,(3)当设备转速小于或等于1500r/min时,宜选用弹簧隔振器;设备转速大于1500r/min时,宜选用橡胶等弹性材料的隔振垫块或橡胶隔振器。,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7.机房设备隔振与降噪,15,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4)选择弹簧隔振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设备的运转频率与弹簧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大于或等于2;,弹簧隔振器承受的荷载,不应超过工作荷载;,当共振振幅较大时,宜与阻尼大的材料联合使用。,(5)选择橡胶隔振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应考虑环境温度对隔振器压缩变形量的影响;,计算压缩变形量宜按制造厂提供的极限压缩量的1/31/2采用;,设备的运转频率与橡胶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大于或等于2;,橡胶隔振器承受的荷载,不应超过允许工作荷载;,橡胶隔振器应避免太阳直接辐射或与油类接触。,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4)选择弹簧隔振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6,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6)符合下列要求之一时,宜加大隔振台座质量及尺寸:,当设备重心偏高时;,当设备重心偏离中心较大时,且不易调整时;,当隔振要求严格时。,(7)冷热源设备、水泵和风机等动力设备的流体进出口,宜采用软管同管道连接。当消声与隔振要求较高时,管道与支架间应设有弹性材料垫层。管道穿过围护结构处,其周围的缝隙,应用弹性材料填充。,(8)机房通风应选用低噪声风机,位于生活区的机房通风系统应设置消声装置。,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6)符合下列要求之一时,宜加大隔振台座,17,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8.,机房设备、管道和附件防腐和保温,机房设备、管道和附件的防腐,为了保证机房设备、管道和附件的有效工作年限,机房金属设备、管道和附件在保温前须将表面清除干净,涂刷防绣漆或防腐涂料作防腐处理。,如设计无特殊要求,应符合:,明装设备、管道和附件必须涂刷一道防锈漆,两道面漆。如有保温和防结露要求应涂刷两道防锈漆;暗装设备、管道和附件应涂刷两道防锈漆;,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8.机房设备、管道和附件防腐和保温,18,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防腐涂料的性能应能适应输送介质温度的要求;介质温度大于120时,设备、管道和附件表面应刷高温防锈漆;凝结水箱、中间水箱和除盐水箱等设备的内壁应刷防腐涂料;,防腐油漆或涂料应密实覆盖全部金属表面,设备在安装或运输过程被破坏的漆膜,应补刷完善。,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防腐涂料的性能应能适应输送介质温度的要,19,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机房设备、管道和附件保温,应遵守安全、经济和施工维护方便的原则,设计施工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并满足:,制冷设备和管道保温层厚度的确定,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最小保温层厚度,应使其外表面温度高于最热月室外空气的平均露点温度高2左右,保证保温层外表面不发生结露现象;,保温材料应使用成形制品,具有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强度较高、允许使用温度高于设备或管道内热介质的最高运行温度、阻燃、无毒性挥发等性能,且价格合理,施工方便的材料。,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 机房设备、管道和附件保温,20,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9.,机房的供暖、空调、通风与防火设计,集中供暖地区的制冷机房的室内温度不应低于15,在停止运转期间不得低于5。,对于通风不能满足空气热湿环境要求的机房,应设置空调系统,为节约能源,机房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要求可适当放宽(2830、7090%)。空调值班室应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或安装分体式空调机。,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9.机房的供暖、空调、通风与防火设计,21,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机房应有良好的通风措施,制冷机房宜采用机械通风,一般通风量可按换气次数46次/h计算,对燃油燃气设备,通风量不包括燃烧用风量。,对采用高度毒性制冷剂(如R-123)的机房,应有严格的通风安全保护措施。,机房内必需注意气流组织,以免机房设备与通风系统布置不当而造成通风死区。制冷机应布置在排风和进风之间的区域内,气流能通过所有制冷机,可分设上下排风口。下部排风口排除泄露的制冷剂,上部排风口排除机房内余热。,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机房应有良好的通风措施,22,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冷机房的通风系统必需独立设置,不得与其他通风系统联合。,设置在地下层的机房除设置排风系统外,还需设置送风系统,其送风量不低于排风量的85%;设置在高层建筑设备层的机房,通风系统的设置应考虑高层建筑风压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对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应有每小时不少于3次的换气量。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并应有每小时换气不少于8次的事故通风装置,通风装置应防爆。,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冷机房的通风系统必需独立设置,不得与其,23,二、冷热源机房的设计,燃油泵房和日用油箱间,除采用自然通风外,燃油泵房应有每小时换气10次的机械通风装置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