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第11页 / 共26页
第12页 / 共26页
第13页 / 共26页
第14页 / 共26页
第15页 / 共2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第17页 / 共26页
第18页 / 共26页
第19页 / 共26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第6课 北宋的政治,1,目录,课程标准,01,知识梳理,02,重点句子,03,易错知识点,04,看图说史,05,随堂练习,06,素养提升,07,拓展阅读,08,目录课程标准01知识梳理02重点句子03易错知识点04看图说,2,知识思维导图,课程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知识思维导图课程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3,知识梳理,赵匡胤,开封,分化事权,禁军高级将领,文臣,通判,转运使,中央集权,武将,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科举制,武将跋扈,兵变政移,知识梳理赵匡胤开封分化事权禁军高级将领文臣通判转运使中央集权,4,宋神宗,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宋神宗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5,重点句子,序号,考点问题,解答,掌握程度,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强化对军队的控制;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和转运使。,未掌握,要巩固,已掌握,2,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是什么?,抑制武将、提高文官地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未掌握,要巩固,已掌握,3,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未掌握,要巩固,已掌握,重点句子序号考点问题解答掌握程度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措,6,易错知识点,1.正确书写:赵匡,胤,、防止武将,跋扈,、重文轻武。,2.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不是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而是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局面。,3.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提升了文官的地位,主要是为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易错知识点1.正确书写:赵匡胤、防止武将跋扈、重文轻武。,7,1,.,_像,看图说史,宋太祖,2.,宋朝官制形势图,王安石,3.,_像,1._像看图说史宋太祖2.宋朝官制形势图王安石3,8,一、单项选择题,1.为帮助同学们梳理基础知识,某老师制作了如下时间轴。其,中“”处应是(),A.黄巢起义 B.北宋建立 C.定都临安 D.元昊称帝,随堂练习,B,一、单项选择题随堂练习B,9,2廿二史札记中记载:“查初白诗云: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诗句评述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3下列对北宋建立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后唐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B.北宋定都洛阳,C.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再次实现了国家的统一,D.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C,D,2廿二史札记中记载:“查初白诗云:千秋疑案陈桥驿,一,10,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于将、将擅于兵的局面由不断的兵变产生出来的王室,终于觉悟军人操政之危势,遂有所谓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自此节度使把持地方政权之弊遂革。”这说明宋朝早期政治变革的主要意图是(),A.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B.革除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积弊,C.提升官员队伍的专业素质,D.加强对各级武将的行政监督,B,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11,5宋太祖为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而采取的措施是(),A.分化事权 B.设立知州 C.重文轻武 D.取消丞相制度,6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这反映了宋初(),A.中央集权的加强 B.重文轻武的政策,C.重农抑商的决策 D.选官制度的变化,A,A,5宋太祖为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而采取的措施是()AA,12,7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收入,除地方的必要支出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朝在地方设立的官职是(),A.刺史 B.通判 C.转运使 D.节度使,8下列官职中,属于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是(),御史大夫 刺史 通判 转运使,A.B.C.D.,C,D,7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收入,除地方的必要支出外,,13,9宋朝对于较为重要的中央机构,多重叠设置:在地方大区的路级建制则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在州郡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与知州并列。这说明宋朝(),A.重视权力制衡,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加强,D.君相矛盾弱化,A,9宋朝对于较为重要的中央机构,多重叠设置:在地方大区的路级,14,10(2020 湖北)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A.北宋国泰民安一直无战事,B.北宋武将俸禄优渥无负担,C.北宋实行了重文轻武政策,D.北宋经济发达国富又兵强,C,10(2020 湖北)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15,11(2020 黔西南州)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A.发展了商业经济,B.调和了民族关系,C.造就了文治局面,D.活跃了市民生活,C,11(2020 黔西南州)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16,12.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摆脱了北宋的统治危机,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12.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17,13.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A.都触犯了官僚贵族的利益,B.都没能解决民生问题,C.都违背了统治者的意愿,D.都达到了变法的目的,A,13.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A,18,二、综合题,14.政治局面与统治者的认识及治国措施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明吴兢贞观政要务农,二、综合题,19,材料二,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有一系列尊崇文人的措施出台。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而这些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文人俸禄也极丰厚。,材料二 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有,20,材料二,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宋代民间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材料二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2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执政时期唐朝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两者之间有何关联。,人口数量呈上升(或:不断增长)趋势;“以民为本”“重民”(或:,“存百姓”)思想。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唐太宗坚持以民为本,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使人口,不断增加。(答到治国措施和结果即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执政时期唐朝人口变,2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的治国政策及其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体现的政策的评价。,重文轻武政策;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扩大了社会各,阶级应试入仕范围,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文人俸禄也极丰厚。,利: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弊: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造成了北宋在军事上的积弱局面;使政治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的治国政策及其表现,23,素养提升,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北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二十二转对条上四事状,根据材料,概括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官僚机构和官员相互制约;军事方面,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素养提升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24,宋朝的兵制,太祖起介胄之中,尤熟知五代骄将之弊,故以精兵师之中央,是为“禁军”。禁兵之特点分为番屯戍,即所谓“更戍法”,由京师至边围,轮番易其防地,使“将不专兵,兵不专将”;并使习于勤劳,不安于逸惰。时禁兵总数二十万,以十万驻京,十万调于乡间,如某州兵变,则以京师兵平之。禁军之外为厢军,驻各州县任营缮工作,素质较差,国有外患时,兵源不足,则以囚犯、饥民、市井无赖、营,拓展阅读,宋朝的兵制拓展阅读,25,伍子弟补充之,或伍丁抽一,或三丁抽一,或二丁抽一;兵皆黥面,使不能逃逸。壮丁既悉为所征,民间仅剩老弱妇女,田园荒芜,国家经济亦大蒙不利。故宋代之弱兵政策,于太祖,于中央皆为有利;然弱将弱兵造成之结果,卒使宋亡于金与蒙古;而兵民猜疑之风气,亦为日后酿成党争之主要原因,于国家为极大之不利,是皆太祖所当尸其咎也。,摘编自方豪宋史,伍子弟补充之,或伍丁抽一,或三丁抽一,或二丁抽一;兵皆黥面,,26,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