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第11页 / 共28页
第12页 / 共28页
第13页 / 共28页
第14页 / 共28页
第15页 / 共28页
第16页 / 共28页
第17页 / 共2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第19页 / 共28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抗菌药物概论,抗菌药物概论,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概念,1.化学治疗:对所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chemotherapy),抗微生物药: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概念抗微生物药: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所,2.化学治疗学:,研究药物、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相,互作用、作用机制和作用规律的学科,2.化学治疗学:研究药物、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相,药 物,宿 主,病原体,宿主、药物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体内过程,抑制或杀灭,耐药性,抗病力,致病力,药 物宿 主病原体宿主、药物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治,理想的抗菌药物应具备的特点,对细菌有高度选择性,对人体无毒或毒性很低,细菌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具有很好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强效、速效和长效的药物,性状稳定,不易被酸、碱、光、热及酶等破坏,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理想的抗菌药物应具备的特点对细菌有高度选择性,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1.,抗菌药,(,antibacterial drugs),:指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生素,天然抗生素,人工半合成抗生素,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1.抗菌药(antibacter,2.,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窄谱抗菌药:指仅对一种细菌或局限于某属细菌,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广谱抗菌药:指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效的抗菌药,异烟肼结核杆菌,2.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抗菌活性,抑菌药,:,最低抑菌浓度,:,杀菌药,:,最低杀菌浓度,:,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C,仅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磺胺类),药物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MBC,具有杀灭细菌作用的药物(青霉素类),抗菌活性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在体外培养细菌18-2,药物 细菌 血药浓度,抑菌药 抑制,MIC,抑,MBC,杀菌药 杀灭 杀,MBC,青霉素(杀)肠球菌(抑菌),氯霉素抑肠杆菌,杀流感嗜血杆菌,抗菌药物概论课件,7.,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青霉素大休克,化疗指数(3-5),治疗效果,毒性,临床应用,价值,8.,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7.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指细菌与抗,9.,首次接触效应,: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时不再出现该强大,效应,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后抗菌效应不再明显增,加,需要间隔相当时间后,才会再起作用(氨基,糖苷类),9.首次接触效应: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细胞壁肽聚糖保护,G,+,细胞壁,G,-,药物:,内酰胺类,磷霉素,环丝氨酸,万古霉素,杆菌肽,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细胞壁合成过程,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五肽,双糖五肽,双糖十肽,聚合交叉连接,三维网状肽聚糖层,连接五个甘氨酸,转肽酶,胞浆,胞浆膜,胞浆膜外侧,青霉素类,细胞壁合成过程连接五个甘氨酸转肽酶胞浆胞浆膜胞浆膜外侧青霉素,2.,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胞浆膜类脂和蛋白质物质转运、生物合成等,真菌麦角固醇,哺乳动物胆固醇,细菌不含胆固醇和麦角固醇,抗真菌药,多肽类抗生素,G,2.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抗真菌药多肽类抗生素,3.,抑制,蛋白质,合成,细菌的核糖体为70,S,50s,+,30s,氨基糖苷类抗生素,30s-,抑制始动复合物形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阻止终止因子与,A,位结合,四环素类抗生素,30s-,阻止氨基酰,tRNA,与,A,位结合,林可霉素和氯霉素,-,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大环内酯类,-,抑制移位酶,3.抑制蛋白质合成,4.,影响,核酸及叶酸,代谢,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抑制,DNA,的复制,利福平,抑制,DNA,依赖的,RNA,多聚酶,mRNA,的合成,磺胺类四氢叶酸,蝶啶,+,对氨苯甲酸 二氢蝶酸,+,谷氨酸,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二氢蝶酸合酶,二氢叶酸还原酶,4.影响核酸及叶酸代谢二氢蝶酸合酶二氢叶酸还原酶,抗菌药物概论课件,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自身生存过程,2.,耐药性的种类,固有氨基糖苷类氧厌氧菌,耐药性 肠道阴性杆菌,青霉素,G,铜绿假单胞菌,-,多数,获得(常见),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3.,耐药的机制,产生灭活酶,:,靶位改变,:,改变外膜的通透性,:,影响主动流出系统,:,-,内酰胺酶;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酯酶;核苷转移酶(林可霉素),肺炎链球菌,-,青霉素;,MRSA,;,肠球菌,-,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转运子,-,附加蛋白,-,外膜蛋白,3.耐药的机制-内酰胺酶;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转运子,4.,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突变:,转导:,转化:,接合:,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因编码某个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不能与,相应的药物结合或结合能力降低,转导由噬菌体完成,由于噬菌体的蛋白外壳上,掺有细菌,DNA,,如这些遗传物质含有药物耐受,基因,则新感染的细菌将获得耐药,并将此特,点传递给后代,敏感细菌将环境中的有利,DNA,掺进敏感细菌的,DNA,中,使其表达的蛋白质发生部分改变,细菌间通过性菌毛或桥接进行基因传递的过程,4.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因编码某个蛋白的基因,5.,多重耐药的产生,概念: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5.多重耐药的产生,第四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1.尽早确定病原菌,2.按适应证选药,3.,抗菌药的预防性应用,4.,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第四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1.尽早确定病原菌,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或红霉素用于风,心的患儿及常发生链球菌咽炎或风湿热的儿童和,成人,流脑,-,磺胺嘧啶,疟疾区,-,前两周起服用乙胺嘧啶与磺胺多辛,3,月,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可分别用于风心、,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患者、进行口腔、上呼,吸道、尿道及心脏手术前,用青霉素或阿莫西林用于战伤、复合外伤、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截肢术后,胃肠道、胸腹部手术用药,1-3,天,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或红霉素用于风,5.,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病毒感染;原因未明的发热;除非皮肤感染必须,局部用抗菌药;剂量要适宜,疗程要足够,6.,患者的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物的应用,肝肾功;新生儿、儿童、孕妇、哺乳期,5.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谢 谢,抗菌药物概论课件,联合用药的适应证,病因未明的严重细菌性感染,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腹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的细菌感染结核病、慢性骨髓炎,降低毒性两性霉素和氟胞嘧啶,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磺胺类药,联合用药的适应证,联合用药的可能效果,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和多粘菌素类,速效抑菌药,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慢效抑菌药,磺胺类,联合用药的可能效果,效果,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相加作用,无关或相加,效果,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