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二位学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院 针刀科,南京市红山路十字街,100,号,葛恒清,所谓的二位学说:第一个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映部位,第二个位是体内的实际病灶部位,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时在非直视下既要保证手术操作时的安全,又要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这与我们能否找到体表病位及真正作用于病灶部位有着直接关系。,二位学说相关理论,网眼理论,网眼理论指出慢性软组织损伤不是一个点的病变,而是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立体网络状的一个病理构架,这个病理构架的解剖学基础就是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可以将它形象地比喻为一张鱼网,鱼网的各个结点就是软组织在骨骼的附着点,是病变最重的部位。故而也是针刀治疗的关键所在。,二位学说中的第一个位,就包含在这些网状节点中,体表基本定位法,神经节段定位,疼痛部位定位,筋筋相连定位,关节功能障碍定位,叩击试验定位,摄片金属标记定位,骨性标志定位,肌性标志定位等,枕骨粗隆,乳突,上项线,下项线,枕骨粗隆,乳突,上项线,下项线,枕大神经,枕动脉,枕大神经,上项线,下项线,颈浅静脉,胸锁乳突肌,C4,后结节,胸锁乳突肌,C4,后结节,颈浅静脉,C4,后结节,结节间沟,肩峰下,肩峰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喙突,喙突,胸小肌,喙肩韧带,第一掌指横纹,屈指肌腱,T12,关节突,T11,关节突,T10,关节突,腰部,T11,关节突,T12,棘突,T12,横突,T12,棘突,T12,关节突,髂棘最高点,12,肋下缘,L3,横突,L3,横突,肋骨下缘,髂棘最高点,坐骨神经,梨状肌上缘,髂后上棘,大转子,梨状肌,臀上皮神经入臀口,L3,横突,臀上皮神经入臀口,髌韧带起点,髌韧带止点,髌下脂肪垫,髌韧带,髌下脂肪垫,髌上囊,髌上囊,腓深神经入筋膜处,腓浅神经出筋膜口,腓深神经入筋膜口处,腓浅神经出筋膜口处,外踝后缘,足跟正中线,跟骨跖骨面,趾短屈肌,针刀定位及治疗常见部位是在肌肉起止点及在骨骼的附着点处。因为这些部位活动度较大,骨性组织与周围组织摩擦更多,所以更容易发生病变。,为什么定位及操作差不多,临床疗效差那么大呢?,没有准确定位,体表上仅仅只差几毫米,针刀就无法真正到达病位。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临床上没有任何一例症状一模一样的患者,治疗的部位自然存在差异。,如患者仅为腰,3,横突尖按压疼痛,则病灶部位就在该处。横突尖压痛不明显,在其附近发现有明确的压痛点或硬结,则该处为病灶部位。患者腰部疼痛并伴有下肢麻木感,应当考虑炎性物质刺激到了神经。,在体表定位确定后,针刀才能真正到达体内实际病灶部位。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位。,完成二位学说中的第二个位,需要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病灶在体内的哪个层面,其附近有哪些组织,这决定了术者如何进针及操作过程的安全性。,通过手下的针感来确定是否到达病灶部位,比如进针后如果碰到硬结或条索状组织,这就是体内实际的病灶部位,对其进行松解剥离后往往可以针到病除,同时需要我们的手、眼、脑协调配合,小心进针,综合判断、果断施术,,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三维立体操作过程。,什么是三维立体操作呢?,三维立体感由医者的手感、患者的针感和脑部的体感组成。,医者的手感,手感是指针刀剌入人体后医生自己手下的感觉。,患者的针感,患者的针感主要有酸、麻、胀、重、触电感、跳跃感和不自主的肢体活动及疼痛感等。感觉的性质与机体反应性、体质差异、疾病的性质和治疗局部的解剖位置密切相关 。,术者脑部的体感,其实就是前两种感觉汇集到施术者脑部所形成的第三种感觉,二位学说结合三维立体对针刀操作时的安全及疗效都有显着提高。,1+12,针刀的治疗真正发挥其作用,不单单是从一点,线,面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基础准确定位,找到体内的真正病位,这两个部位与施术操作共同形成了一个三维立体模式,使得整个治疗过程形成了两个锥形构架,.,第一个锥形结构是由体表点到体内各个层面的立体过程,形成的一个正立的金字塔结构,定位点,人体各层面:皮层、脂肪层、筋膜层、肌层等,另一个锥形结构是医者进针到体内后,自己有了手感,并获得了患者的针感,再进一步整合信息,这是个由面再到点的立体过程,如一个倒立的金字塔的结构,人体各层面组织结构,病位,以三维立体和两个金字塔来代替我们的眼睛,.,以扎实的解剖学基础结合医者的手感和患者及时反馈的针感,使得非直视手术安全有效,.,这一切,需要术者对局部解剖学,动态解剖学,层次解剖学等医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同时需要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针刀的领悟感、并且对三维立体操作的深刻理解。,二位学说几乎存在于针刀施术时的所有疾病中,我只是悟出其中浅表的部分,希望和大家共同研究该学说在针刀施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谢谢!,ghqzd,13002511556,